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慧 《友声》2006,(1):44-45
2005年7月15日至19日、7月21日至24日,对外友协与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日本北枝篆会等单位分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共同举办了“中国古文字起源———中日甲骨文书法展”。甲骨文,是指中国古代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可识读的文字。甲骨文作为中国汉字的鼻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次展览以甲骨文为主题,展出了中日两国古文字专家、学者、书法家模仿甲骨文字创作的书法、篆刻以及甲骨文考古挖掘图片等共计210…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特殊的表意文字,字形是它的本体。它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而且是汉民族思维的产物和思维方式的工具。它用形象具体的形式表达抽象一般的内容,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形体的研究是汉字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同时,汉字形体从某一特定时期进行观察,是相对稳定的,基本不变的;从历史长河中作纵向观察,又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因此,以汉字文化学的理论为指导,探讨分析汉字整体架构、双偶合成、平衡对称的构形特征及其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蕴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袁文杰 《前沿》2012,(12):161-162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颇有记载。但由于该民族没有文字,大量的文化文明都蕴藏于这个民族的生活生产之中,这吸引着多方面的专家学者来了解和认识这个神秘的民族。笔者以羌族民歌的多元化特点剖析其构成,呈现羌族文化的综合与交织。  相似文献   

4.
汪洋 《中国减灾》2013,(2X):14-15
<正>"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说文·羊部》。羌族是中国历史文献中最早被记录的民族,旱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有记载。不过经过数千年的繁衍迁徙,现在的羌族已经不是广义上的羌族了,而是聚居于川西北山地的一支民族。羌族作为四川特有民族之一,仍保持了相当程度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羌族聚居地处于汉族和藏族之间,受两个民族影响在一些习俗上有  相似文献   

5.
石闯 《协商论坛》2012,(9):54-54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安阳是一座拥有3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这里出土问世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令人神往和迷恋。作为殷商后人,如何开发这座文化“富矿”,让无形的资源重新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刘琨 《求索》2008,(10):202-203
汉字文化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体现在;要科学地分析汉字字形、科学地运用各种文献材料、科学地看待汉字的文化功能。我们要坚持以古文字字形和古代文献相互结合、相互参证的方法,考求字形所负载的意义和文化信息,为汉字文化研究提供坚实的依据。同时,应对汉字文化功能的有限性保持清醒的认识,不随意夸大汉字的文化功能,在汉字文化研究中采取严肃、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李瑛 《前沿》1994,(10)
隶楷汉字的构字方法──“新六书”李瑛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汉字字形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从甲骨文到小篆称为古文字,隶楷汉字称为今文字。传统的“六书”是古人纳总结的古汉字的造字法则。许慎的《说文解字》用“...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的收藏开我国历史档案的先河。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由载于甲骨而至于金、石、竹、木、帛、纸,形成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献。从殷商以来的甲骨、金石、简册,一直到明清档案和近代历史文献,不仅对我国文化历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9.
正木版画是伴随着原始社会岩画、壁画、陶器彩绘到殷商甲骨文再到汉画像石刻艺术的演变发展,在汉、唐时期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运用带动下生成的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样式。中国木版画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深厚积淀,流传广泛且形式多样。马关壮族农民木版画传承了中国民间木版画的技艺特点,植根于云南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土壤,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借鉴、融合和创新,在表现题材、技法和样式上呈现出了丰富多元的发展态势,形成了  相似文献   

10.
孙林 《台声》2010,(9):31-31
在有着“殷商古都”之称的安阳,营员们来到殷墟博物院,第一次看到几千年古老的历史文化遗迹,仿佛将这些台湾青年学子带回到3300多年前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有中国出土的最大的古青铜器——司母戊鼎、最早的车马遗迹——殷墟车马坑、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前后,世界上许多民族尚处在“蒙昧”或“野蛮”时期,中国便开始闪现出文明的曙光,迈步进入了“青铜时代”,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绝好的证据。从夏开始,历殷商、西周至春秋战国,青铜时代长达十五、六个世纪,发展相当充分,器物多样,形制复杂,纹饰精美,铭文丰富,标志着中国文化走在世界前列。战国以降,铁器勃兴,青铜文化在秦汉便呈现衰退景象,然而,在中原的青铜时代过去之后,南方民族的“铜鼓文化”又继之而起,在许多民族中广泛流传,放射出神奇的光彩。本文主要是从文化的角度,探讨青铜艺术与技…  相似文献   

12.
作家骆宾基经过10多年对上古金文的研究考证,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产生于公元前二千三四百年之间,我国上古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应上溯至炎黄五帝时期。他认为,传统的观点把公元前1400—前1100年的殷商甲骨文作为我国已知最古老的文字,是不科学的。一向被认为出现于甲骨文之后的金文,实际上早在甲骨文之前就已存在。依据对五帝金文和唐虞金文的研究。骆宾基揭示了从五帝到  相似文献   

13.
我们多民族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和具有灿烂文化的古老国家。因此,它的文献典籍光辉浩瀚,档案宝库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已有档案保存。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就是当时商王朝在政务活动和宗教活动中使用的一种文书。商代的甲骨档案是我国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历史档案 除甲骨档案外,还有殷商和周代的青铜铭文(又  相似文献   

14.
翻开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山西在我国古代史上是少数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居境的氏族、部落、部族和方国十分揉杂。据殷代甲骨文、西周金文和先献秦文的记载;大约在陶唐虞夏时有“唐人”,殷商有鬼方、土方、(工口)方、沚方和羌方等。西周时期有玁狁,入春秋多为戎狄。这些氏族、部族或方国,在境内活动的地域,古今学者多有所议论或考订,然多尚无定论。我曾在《晋文化初探》一文中,根据夏商时期的考古文化的  相似文献   

15.
正水族,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又多情的民族,据考为古"百越"族群中"骆越"一支。她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甚至天文和历法知识。其中,水族文字起源于殷商时期,字迹与刀刻的甲骨文、金文颇多类似,被称为古代文化的"活化石"。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的古敢乡,是云南唯一一个水族乡。在这里,人们仍沿袭着"择水栖止、聚族而居"的古老传统。而那些如水般信手拈来却优美多变的山歌,更让人过耳难忘。  相似文献   

16.
2006年7月13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安阳殷墟顺利通过审议,成功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安阳市人民为之奋斗了6年的“申遗”工作终于取得了胜利成果。安阳市农工党组织和广大农工党党员为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付出了心血。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被誉为商代历史的地下博物馆。殷墟出土了司母戊鼎等大型青铜器,精美绝伦的工艺展示了殷商人民的聪明才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与埃及的纸草文字、古巴比伦的泥版文书并称世界三大古文字。甲骨文作为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8,(11)
公元前2100年前后,夏禹在治水中脱颖而出,建立夏朝,禅让变为世袭。伴随着国家的出现,中华文明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夏商周为稳固其统治,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以礼明序,定尊卑:以乐调节心灵,融和上下、群体关系。由此而生的礼乐形器造就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青铜铸造工艺可上溯到夏朝,到商代晚期进入了制作技术的鼎盛繁荣时期。从商都安阳殷墟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造型典雅、纹饰精美、铸造工艺精良。从整个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礼乐形器中,可以遥感当年夏商礼仪的庄严与繁复。甲骨文、金文则记录着黄河文明的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群体有氐羌系统、百越系统、百濮系统。至秦汉时期,氐羌系统中分化出了叟、昆明、(?)、摩沙、巴、蜀、邛、哀牢、滇等民族群体,这些民族群体后来逐渐繁衍分化成今天的藏缅语族各兄弟民族。在考察龙文化与西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关系时,我们发现,龙对西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影响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西南古代各民族群体便兴起了崇龙之风。在此,仅就龙与西南古代氐羌系统的联系加以探讨。 一、龙与远古氏羌 氐羌是先秦时期活动于甘青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民族群体,甲骨文中有“羌方”、“伐羌方”、“往羌”、“羌妇”、“获羌”等名称见载。殷商时期,受商族所支配,如《诗经·商  相似文献   

19.
宋代市民文化本体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两宋社会文化史研究中,以往关注的是宋代士大夫创作的官方“雅”文化,而对宋代市民文化及其在宋代社会生活中的潜在作用往往视而不见。这也就无从谈及对宋代市民文化口语与形体技能的组合特征、大众化特征、变通特征、传承特征这四个基本特征的认识。本文用“表演模式理论”和“口语、形体动态程式理论”,对宋代市民文化的本体特征进行了分析,以获取认识的理路。  相似文献   

20.
云南青铜文化起源于当地的新石器文化,开始于夏代初叶的剑川海门口遗址,经历了自西向东,即由洱海区域向滇池区域,甚而向滇东、黔西不断发展的过程。云南各地区发现的青铜文化存在地域性的发展差异,但本质上仍同属于一个文化类型。青铜文化出土器物中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兵器,独特的器物如铜鼓、贮贝器,人物与动物俑、权杖、扣饰及器物上刻意表现的现实生活样态图像,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地方性,是一种"耕田,有邑聚"的文化形态。西汉武帝时期经略"西南夷",开郡设县,使"西南夷"从政治上、文化上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力量的进入,扭转了云贵地区青铜文化固有的发展方向,使其成功转型并步入铁器时代,西南边疆因此跟上了内地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