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溪燕 《求索》2014,(3):126-129
《思旧赋》是关于竹林之游的文学记忆,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怀旧经典。唐人怀旧诗文中常引向秀及其《思旧赋》为典故,唐人赋作中有接受《思旧赋》的篇章,唐诗对《思旧赋》的接受亦值得关注。从唐人对向秀《思旧赋》的接受,可见中国传统文学怀旧母题的传承与流变,也可见诗赋之间的互渗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讽谏君王的大赋是汉赋正宗。然而,《吊屈原赋》、《长门赋》、《答客难》、《解嘲》、《归田赋》、《刺世疾邪赋》等这些抒写政治牢骚的名篇影响不小。汉代辞赋家的牢骚,大抵生发于作者才能压抑、生活困顿,以及社会的小人得志、用人不公,揭露了封建帝国盛世的阴影和末代的腐朽。汉代第一个发牢骚的辞赋家是贾谊,最后一个是赵壹。贾谊在文帝二年被守旧派排挤,担任长沙王太傅,在赴任途中过湘江时“为赋以吊屈原”①;赵壹的《刺世疾邪赋》作于熹平二年。②辞赋家的牢骚首先是政治才能被压抑,也就是“士不遇”。因为大臣谗害而文帝疏远…  相似文献   

3.
班固《两都赋》主旨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固《两都赋》主旨考辨孙亭玉班固《两都赋》在六朝时极受重视,范晔《后汉书》、萧统《文选》均全文刊载。皇甫谧、刘勰对其予以赞扬。可他们对《两都赋》主旨的认识还有所欠缺。范晔所言极是而不鲜明,萧统更重其“文”;刘勰、皇甫谧仅将其视为名赋,不谈其主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宋玉是战国末期楚国伟大的辞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历来与屈原并称齐名;他创作的《高唐赋》、《神女赋》等名篇,更是影响古今,享誉中外。赋中所写“巫山云雨”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逐渐演化为中国文学的“云雨”经典意象,仅《常用典故词典》就收录了与“巫山云雨”内容相关的近60种变体措辞。  相似文献   

5.
从唐勒赋的出土论宋玉散体赋的真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学派诸骚人中,除屈原外,作品流传下来最多的就是宋玉。《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16篇,但篇目已不可考。现存宋玉赋仅13篇:王逸《楚辞章句》载《九辩》、《招魂》;萧统《昭明文选》载《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另有《九辩》五章,《招魂》);无名氏的《古文苑》载《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严可均所辑《全上古文》则据《文选》31卷江淹《杂体诗》注引《宋玉集》之文字,删《舞赋》而增《高唐对》。  相似文献   

6.
陈清华 《群众》2023,(14):64-65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枚乘在《七发》中讲过的故事:楚太子生病,吴客诊断其病源为精神萎靡,开出的药方是学习探讨“要言妙道”,用道德调理自身,慢慢“阳气见于眉宇之间”,最后“霍然病已”。枚乘(约前210年—前138年?),淮阴人,西汉时期辞赋家。其赋今存世三篇,其中以《七发》最为著名。《七发》只不过是一篇赋,为什么说它能治病,究其原因还是枚乘通过这样一个治病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盛世写华章     
近日,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名片——《海南赋》首发并被海南省博物馆收藏。《海南赋》一书收入以赞咏海南山水以及各城市的赋文十一篇,还有《海南赋》、《五指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科技、人才的统筹部署、协同发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持续完善教育培养体系,不断开辟科技创新动能,持续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将极大地赋能海南自贸港建设,并为四大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循环动力支撑。《海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海南省“十四五”教育现代化规划》分别对海南科技、教育发展作出整体部署;《关于进一步明确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为海南科技自立自强、教育现代化发展、人才引领汇聚提供了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9.
专科院校英语教学采用的《实用英语》系列教程,其优越性体现在:难易适中,应用性强;习题量大;加强了口语和听力的实用性。公安专科院校在使用、教授《实用英语》过程中,应强化英语基础教学和公安实用业务英语教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形成公安专科院校的英语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魏鸿雁 《前沿》2010,(24):170-173
汉初黄老养生思想的盛行,导致西汉方士小说大量涌现。枚乘赋《七发》中引用了许多西汉流行的小说素材。由此,汉初方士小说注重养生的特点和故事神异化的倾向逐渐渗透到赋体创作中,对散体大赋题材的选择和夸诞、想象的描写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促进了散体大赋长篇体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刘培 《湖湘论坛》2010,23(6):91-93,102
在中华文化的话语体系当中,项羽作为英雄形象,凝聚着多层次的极其丰富的含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文化语境中,项羽这一形象会折射出姿态万千的光芒。南宋初期,由于爱国热情受到打压,文学当中对项羽这一形象的演绎阐释就出现了种种话语禁区。龚相的《项王亭赋》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那个时代学术文化特征的一个角度。龚赋中对传统的"得道者得天下"的历史观的困惑,对项羽临江不渡的回避等,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不是孤立现象,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高压下猥琐平庸的和谐稳定的时代氛围。如果把龚赋和晚唐的李德裕的《项王亭赋》作比较,则更能见出其世风的萎靡。  相似文献   

12.
诗体赋的界定与文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勋  曾伟伟 《求索》2005,(4):139-142
诗体赋不仅仅指从《诗经》演变而来的四言赋,还包括随着五、七言诗的兴起而产生的五、七言赋,以及保存在敦煌文献中以五、七言为主要形式的文人赋和俗赋。四言诗体赋被用于两汉魏晋,篇幅短小,风格典雅;五、七言诗体赋流行于梁陈初唐,语言流丽,风格纵恣,近于歌行;敦煌诗体赋产生于唐代,通俗平易,其中几篇俗赋更具有故事化和寓言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杨允 《求索》2012,(4):144-146
《讽赋》与《登徒子好色赋》在结构、内容方面有较多相似之处,但在题旨与艺术追求方面也存在重大差异:两篇作品主要的相同点在于均以"好色"为谗言,而在申辩中都强调"以礼自防"。《登徒子好色赋》中的章华大夫形象及其表现出的"目欲其颜,心顾其义"的情欲观,表现出更高的审美境界和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4.
沈有珠 《前沿》2010,(5):108-112
汉代赋家的民族意识源于儒家的民族思想,受到《诗经》民族意识的浸润。武帝的《西极天马歌》将汉赋的"民族意识"导入更深层的领域,那就是宣扬声威,使四海臣服。汉代赋家的民族意识突出了汉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反映出一种深远的政治襟怀与战略视野,显示了汉人博大宏放的气度。司马相如、严助等赋家为汉武帝打开了南夷、西南大门,为汉帝国的大一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最近,读了倪安和(佐人)写的哲理散文诗集《安魂赋》,很受启发,感到它确确实实是一本令人发聋振聩的好书。  相似文献   

16.
《人民公安》2012,(12):50-53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自然医学.它发展于民间,取材于自然,以临床实证为根本,经过五干年的锤炼而锻造了20万方剂,形成“世无不识之病,病无不治之方”,丸散膏丹,砭针汤灸,砰沦与技术十分完备的体系。中医有八纲辨证,《脉诀》《药性赋》《雷公炮制法》等基本要则,有“四时禁针”、用药“十八反”、姻亲“五孚法”、《医门法律》等法规,有《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经煦巨著。  相似文献   

17.
《诗经》研究走过了从经学到文学的历史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纯文学意义上的作品 ,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画卷。《诗经》中用直接抒情或赋、比、兴、重章叠唱等艺术手法 ,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 ,体现了中国古代阴阳对立又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 ,为后代提供了形象化的审美标准、伦理道德标准、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等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新,在于突破了固有的传统:创新,在于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摘自佐人《安魂赋&#183;创新》  相似文献   

19.
《现代领导》2007,(6):48-48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扉页文章作者佐人先生对十余年间陆续发表的哲理散文诗进行了精心编选,并以《安魂赋》之名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20.
《现代领导》2007,(8):48-48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扉页文章作者佐人先生对十余年间陆续发表的哲理散文诗进行了精心编选,并以《安魂赋》之名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