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人从政,是一种新现象,“村官”富人化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使然。农村“先富群体”不仅是农村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当选“村官”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加强对富人“村官”的培训教育与管理监督,建立健全农村“先富群体”从政的发展机制,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黄家斌 《人事天地》2006,(10):16-19
这期的“考官赐招”栏目,我们邀请到了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人力资源部的黄家斌经理,他围绕企业的招聘面试全过程,细致、周到地谈了应聘者如果做好面试准备、如何应对面试等问题,非常具有指导性。这可是一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近十年的HR的“经验之谈”,希望能帮助广大求职者在“应战”企业面试官前,做好“知己知彼”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置身于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面临着新的复杂形势,在新的发展理念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它有着农村新情况的实践基础。新农村建设之“新”不是对“旧”的彻底消除,也绝非部分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对“新”的模式化运作,更不是对“新”的片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之“新”强调对“旧”要辨证地审视,要新出特色,更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法制建设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在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及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上提出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为我党“三农”思想做出了一系列新贡献:“重中之重”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一个新的战略定位;“两个趋向”论——把“两个趋向”论断作为新形势下认识和处理工农城乡关系与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这是新“三农”思想的理论基石;“城乡一体”论——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根本方略;“双轮驱动”论——把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衣村作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世纪建设根本指导思想;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去,落实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去,落实到从严治党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6.
《太阳鸟》是青年女作家郁秀创作的又一长篇小说,小说主要关注新一代留学生的海外生活,通过对他们日常学习和感情生活记叙,表现了他们真实的心路历程和精神状态。作品在“全球化”语境下产生,体现了“全球化”文化意识的特点。是作者个人化体会的表达,具有真切淡然的叙事风格,代表了“新移民文学”和“新青春派”文学创作的某些特点,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在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先后提出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这就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这三个基本方针的对象或侧重点是有所区别的。“另起炉灶”主要是对于旧国民政府外交而言,“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主要是对于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而言,“一边倒”则是相对于社会主义阵营而言的。“一边倒”方针是中共中央在系统总结历史经验、综合考量国内外形势和意识形态的斗争、慎重谋略新政权的存在、安全与发展的基础上确定的。“一边倒”方针在当时起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特别有利于新政权的巩固。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它是时代的产物,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时代的限制,造成了新中国后来一个时期外交战略上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8.
在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学迎来新发展的大好机遇,但是,由于受全球化、信息化及市场经济实用性的影响,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困扰,“两课”教学面临许多挑战。当前,“两课”教学的效果,不是太理想,这有违开设“两课”的初衷。如何达到“两课”教学的理想境界,这是各高校共同思考的大事。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主要是它的整合性特点、先进性精髓、时代性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方向,是应对新世纪新挑战的指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建党经验的集中总结,是加强党性修养和党风建设,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5·3l”讲话中指出: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这个重要论述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新概括,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深刻理解这一新概括,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同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的理论创举。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中国化的新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新成果,是对统一战线成员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经验的理论升华,完成了对新时期统一战线根本任务和实现路径的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12.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选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动力,“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法宝,“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要求。党在领导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事业的伟大进程中要以“三个务必”作为行动纲领,坚决践行“四个必须”、正确处理“四对关系”、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不断满足人民对民主的新期待,更好体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要求,为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党为解决“三农”问题先后作了三次大的路径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对“三农”发展思路的重大调整和创新。建设新农村与解决“三农”问题密切相联,共同由新村貌、新产业、新生活、新风尚和新组织五“新”构成。用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历史性的战略工程,是中国“三农”问题最好解决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改造说书”运动是继“新秧歌”运动之后文艺工作者面向大众、面向工农兵普及的又一实践。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一起,改造了旧的传统的陕北说书,使之成为反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军事斗争等新内容的“新说书”,并在边区蓬勃发展起来。“新说书”作为一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发挥了开启民智,教化民众;宣讲时事,评议新闻事件;传递战争信息,稳定民心;引导舆论,唤起大众的斗争意识等社会功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体现了当代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是一个崭新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其最鲜明的特征是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相统一 ,给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是治党治国治军的理论旗帜。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完善过程正是规则意识逐步觉醒的过程,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则是新时代寻求发展主动权的规则思维重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国内国际经济治理规则赤字,聚焦聚力规则体系的建构是关键所在。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在于加强国内经济治理法治建设,着力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在于消除内外循环规则壁垒,创新国际经济治理通行规则。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科学思想。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和社会主义的新实践,站在时代的新高度、用与时俱进的精神重新审视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有必要将马恩晚年提出的可能在“落后国家先革命成功再建设社会主义”以及“以和平方式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概括为“两个可能”,深化认识,并将其作为“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必要补充,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构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完整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九二共识”的不断空洞化以及法理保障的缺乏,维护和保障两岸和平发展的持续性发展难度加大。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对“你是谁,我是谁,我们谁”作出清晰的认知和共识,两岸政治定位激发了两岸学者的探讨和各种主张的提出。台湾学者张亚中提出“一中三宪”的定位基于两岸现实,符合两岸发展方向和中国前途,也为完善“九二共识”提供了思路。但是“一中三宪”还存在诸多质疑之处,值得学术界考究。  相似文献   

19.
“重利轻义”和过分的“重义轻利”都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是“义利统一”的正确义利观,这是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当代我国经济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坚持“义利统一”必须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人民利益的统一,必须坚持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必须坚持求利目的与求利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参与式”扶贫注重培养贫困群体自我发展意识,克服了传统“输血”式扶贫模式的短期效果,是农村扶贫开发方式的探索和创新。作为“参与式”扶贫模式的有益尝试,山东省“第一书记”政策实现了政府扶贫计划与当地群众意愿有机结合,开创了农村扶贫工作的新局面。基于山东省“第一书记”政策实施情况调研,从“参与式”扶贫视角对比传统扶贫模式的不足和参与式扶贫的优势,并结合山东省“第一书记”政策实施成效展开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