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台声》2010,(6)
1995年5月8日,一代歌后邓丽君于泰国清迈的湄宾饭店香销玉陨。15年后再回首,数十年岁月不过浮生掠影般短暂,但她的歌声,却仍然萦萦入耳。因为她的歌声,两岸歌迷度过了许多难忘的岁月:多少人听着她的歌声长大,多少人以传唱她的歌曲而闻名,多少人从她的歌声中得到慰藉……邓长富,邓丽君的三哥。近来以"邓丽君文教基金会"董事长身份,穿梭两岸之间,联系安排并筹办各项纪念邓丽君的活动,对其胞妹离世15年后两岸仍有那么多的热情歌迷怀念邓丽君,他不胜感慨。  相似文献   

2.
赵辉 《台声》2010,(6):62-65
1995年5月8日,一代歌后邓丽君于泰国清迈的湄宾饭店香销玉陨.15年后再回首,数十年岁月不过浮生掠影般短暂,但她的歌声,却仍然萦萦入耳。因为她的歌声,两岸歌迷度过了许多难忘的岁月:多少人听着她的歌声长大,多少人以传唱她的歌曲而闻名,多少人从她的歌声中得到慰藉……  相似文献   

3.
章睿齐 《小康》2009,(6):83-83
5月8日,是邓丽君香消玉殒24年的纪念日。她的歌,一度风靡华人社会,那首《但愿人长久》跟着神舟七号一起升空,王菲曾坦言她最喜欢模仿的歌手就是邓丽君……多少年来,再无一人能用国语、闽  相似文献   

4.
李动 《人民公安》2006,(13):37-37
我与邓丽君有缘。首次听到她的歌,我的心就像泡在清澈的水里一样,温柔陶醉。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歌是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我在山东济南机场当兵,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在军营里听惯了雄壮激昂的革命歌曲,突然听到录音机里传来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我就像身临如诗如画的仙境里。从此,我一有空就打开那个饭盒子录音机陶醉在邓丽君的世界里,躺在床上捧一本心爱的书,许多名著都是伴着邓丽君的歌声读完的。尤其是晚餐后,我有一个人去田野散步的习惯,带上录音机,漫步在乡间小径里,边欣赏火红夕阳下的田园景色,边聆听邓丽君的天外来音,那实在是享受人…  相似文献   

5.
早上上班的路上,车上MP3传出了邓丽君“梅花,梅花,开满天下,有土地就有它。”的激越歌声,一刻间,突然有了流泪的感觉,那是在读着“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时才有的感觉,都说“十个男人九个喜欢邓丽君”,可这九个男人中又有几个读懂邓丽君呢,只听《甜蜜蜜》和《月亮代表我的心》是永远不会读懂邓丽君的,甜歌星多的是,江山代有甜人出,  相似文献   

6.
我将春天付给了你,将冬天留给我自己。我将你的背影留给我自己,却将自己给了你。——《爱的箴言》不知为何,有一位女歌手的名字,会那么长久地存在人们深深的脑海里;不知为何,她的歌声能叫许多人"思念到如今"。她就是迄今华语流行乐坛的传奇人物——邓丽君。可能不是每个人都了解邓丽君,  相似文献   

7.
孙宇 《两岸关系》2006,(6):58-59
伴随着邓丽君的歌声,走进邓丽君的墓园,前面是一个小花坛,鲜花簇拥着邓丽君的全身塑像,塑像呈青铜色,只见邓丽君长长的披肩发被风吹起,微笑洋溢的面容栩栩如生,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漠然 《两岸关系》2010,(5):69-69
15年前,一代巨星邓丽君在泰国香消玉殒,震惊了整个华人世界。中央电视台新闻中首次公开报道邓丽君的消息,即是这位巨星抱憾西去,令人扼腕感叹。15年过去了,人们对于邓丽君的怀念从未停止过。从她的歌曲,她的人生,她的爱情,她的死因到她一生的遗憾,总是寄托着人们对这位天使歌神无穷的追忆。  相似文献   

9.
周琼 《人民公安》2013,(4):53-53
王菲从小就是邓丽君的歌迷,并靠翻唱邓丽君成名。从1985年的《风从哪里来》开始,王菲至少出过4张翻唱邓丽君的专辑,其中最出名的是1995年推出的《菲靡靡之音》。在这张专辑中,王菲全盘翻唱了《但愿人长久》《初恋的地方》《南海姑娘》等13首邓丽君经典歌曲。王菲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我没有想过,也不认为自己可以超越邓丽君,她是我从小的偶像。"1995年,  相似文献   

10.
黄秀惠 《台声》2011,(5):56-56
台湾给我的印象是神秘、朦胧的。邓丽君的甜美歌声飘扬过海传到了大陆,陪伴着我们这代人度过了青春岁月。从那时起,我就非常向往台湾那绵绵细雨、高山流水,一直神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还有阿里山那美如水的姑娘和壮如山的小伙……  相似文献   

11.
百味书屋     
《台声》2004,(7):88-89
《邓丽君画传》 没有人不认识邓丽君,她的许多生前旧事已经口口相传了许久,然而这本记述邓丽君一生的《邓丽君画传》仍有让人惊艳以及如梦的感觉。装帧设计贴合邓丽君的梦幻人生,邓家人首度开口揭幕的鲜活往事以及独家提供的上百幅家藏图片,更是树立起一个真实丰满的邓丽君,仿佛故人重生。  相似文献   

12.
邓丽君     
《传承》2010,(13):3-3
<正>1995年5月8日,一代歌星邓丽君在泰国清迈因哮喘发作猝逝,年仅四十二岁。改革开放前,邓丽君的歌曲曾一度被批为"靡靡之音"而被禁止。改革开放的后,随着录音机进入寻常百姓  相似文献   

13.
韩璐 《台声》2014,(3):66-67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2月22日,在邓丽君《甜蜜蜜》的歌声中,歌词作者、台湾著名词人庄奴在重庆青杠护养中心迎来了93岁生日。年过九句的庄奴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一身大红衣裳的他,在听到由自己填写歌词的曲子时,仍会用手轻轻打拍子,随着旋律哼唱……  相似文献   

14.
文化快餐:量大吃不饱刘宏森(上海《青年学报》杂志编辑)如今30岁左右的人或许还记忆犹新:邓丽君的歌是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代表身份进入当代大陆青年的生活之中的。在邓丽君登陆之前。大陆青年,总是被告知大寨老英雄贾进才的那碗“冰碴饭,”或是马克思主义千条万条,归结起来就是一条“斗争!”这似乎构成了那个时代大陆青年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当这样的青年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时,一些人震惊了。邓丽君告诉大陆青年的是:生活不应该是“冰碴饭”和“斗争”,而应该是“美酒加咖啡”和“爱自己、爱他人”的“小城故事”。邓丽君的歌所以能在大陆青年中独领风骚好几年,并成为今天青年人争相抢购珍藏的经典,根本原因就在于邓丽君的歌带给当代大陆青年把握生活的新的方式。以邓丽君的歌为代表的港台文化对当代大陆青年的影响是深刻的。然而,这种影响在邓丽君之后却消弱了。大多数港台流行歌曲基本上都是对邓丽君的重复和摹仿,是“美酒加咖啡”的更为拙劣的翻版;被翻来覆去唱了10多年的“爱”,似乎也越唱越少了“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清纯和“小城故事多”的温馨。在邓丽君之后,港台文化提供给大陆青年的主要是量的积累:铺天盖地而来的永无休止又曾似相识的“肥皂剧”,有病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的华语歌坛上,邓丽君无疑是一个传奇。而对于现年40岁以上的大陆人来说,邓丽君这个婉约甜美的名字,更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她带给几代人的绵绵记忆太丰富也太悠长,时而温情脉脉,时而又有点九曲回肠的淡淡忧伤。  相似文献   

16.
走向华人文化的“共生圈”陆新和(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师)港台文化对大陆青年冲击的第一波是1978年、1979年。中国当代的城市青年文化也正是在那时萌生根芽的。其主要象征是长头发、喇叭裤、花衬衫,以及如此打扮的年轻人手提“四喇叭”(录音机),高声播放着邓丽君小姐的甜蜜歌声,在夏日的街头来回溜达。他们是最早的港台文化传播者。这些人或多或少有着一些曾经令人胆战心惊的海外关系。作为港台流行文化的代表者,邓丽君最早对大陆青年进行了“改造”,这是从他们的“音乐耳朵”开始的。紧随其后的是刘文正、侯德健、罗大佑等人的校园歌曲。清新悦耳、充满乡土气息的校园歌曲和邓丽君小姐的甜歌蜜曲一起培养了大陆大年第一代“歌迷”。在以后的10年中,他们中的杰出者成长为大陆第一代的独立音乐人和大陆自己的歌星,创造出真正属于大陆的流行歌曲。他们还培养出今后来的港台明星们兴奋不已的大陆“追星族”,构筑起整整10多年大陆青年流行文化的基本框架。几年以后,又一位香港明星在上海掀起了一阵波澜,此人就是周润发。电视剧《上海滩》的播出,引得全上海的时髦小伙们一个个全戴上了礼帽,穿起了长大衣,互相间称呼起来也一个个“文哥”、“阿力”的,连拿香烟的手势也改成  相似文献   

17.
在李小爱甜润的歌声里,人们感受到爱和幸福之情在流淌,但很少有人知道,歌声背后,病魔与她如影相随。被评为山西省十佳女歌手的李小爱身患乳腺癌、尿毒症等多种疾病。16年来,她不停地与病魔抗争,一次次从病床回到她神往的舞台。幸运的是,在每个艰难的日子里,李小爱身后都有一双有力的手与她相扶持,有一颗忠诚的心与她共赴磨难。  相似文献   

18.
23岁的四川阆中女教师邓丽君,以其瘦弱之躯从剧烈摇动的大楼里抢救出67名残障学生,奏出一曲生命凯歌。她罕见的英雄举动经媒体披露后震动全国。6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授予邓丽君“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英雄”称号,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笔者近日采访了盛誉之下的邓丽君。令人惊诧的是,这位被网友们冠以“四川最美女教师”称号的女子,竟以一种罕见的剥壳式描述“消解”了自己的英雄壮举。她给笔者的印象,就像一束百合,在姹紫嫣红的花圃中,沉静而高洁地绽放着……  相似文献   

19.
他俩曾是同一个文艺罢休的演员,在同一舞台上比翼双飞整9年。一场意外,考验着这对情投意合的夫妻。16年间,她的癌症两次复发,但他始终守护在她身边,并最终战胜了病魔。穿越磨难的爱情使他的歌声更甜,事业更成功。  相似文献   

20.
周洁 《人民公安》2013,(4):51-51
1953年1月29日,邓丽君诞生于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龙岩村的三合院中,排行第四,上面有三个哥哥,是父母唯一的女儿。邓爸爸的朋友提议,仿效宋朝有一位不让须眉当上宰相的奇女子"孟丽君",决定为女儿取名为"邓丽筠"。至于以后"邓丽君"一名的由来,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将"筠"念为"君",所以日后为了念读方便顺口,在踏入歌坛后,即干脆以"邓丽君"为艺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