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包容,“包容”正在成为时代的强音.正确理解包容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包容观就显得十分必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超出度的规定性,事物就会发生质变.包容不是静态的,对于任何一种现象,能否包容、包容到什么程度,要“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在现实社会中,就是要以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是否顺应时代的潮流和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为界限.  相似文献   

2.
张慧远 《求索》2007,(2):155-157
在神话中,水是自然界中一种有灵性的存在,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水对于人类的生活有利有弊。而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水”逐渐演变成为万物的本原与准则,具有了哲学的本体意义;是理想人格的象征;治水成为治世安邦的关键。笔者认为,治水的实践是“水”思想从神话到哲学的转变的动因,在这个过程中,理性的精神开始显现,人自身的力量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3.
从元哲学中经部门哲学再到问题哲学,是迄今为止哲学发展的一条基本轨迹;哲学意义上的问题是指事物内在矛盾的外在显现和表征,真正的问题哲学是指那些渗透在具体事物之中且与人的精神本质相关联的普遍性问题;探讨问题哲学不是通过所谓举例或活用哲学来应证某种先验的原理和观点,而是运用批判的非常规的方式积极关注和深入透析社会生活中那些具有哲学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朱子(1130-1200)是我国南宋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钱穆先生在他的鸿篇巨制《朱子新学案》高度评价说:"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兴起,乃儒学之重光。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存在形态问题是关涉如何理解和研究哲学的重要问题。在西方传统哲学“终结”之后哲学将以何种形式存在?西方现代与后现代哲学给出了一些回答,但这些回答尚未形成共识。中国传统哲学的“蕴含性”存在形态对于理解当代哲学的存在形态问题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对于这种启示,通过考察传统哲学的词性,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理解:哲学将以“哲思”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6.
杨国荣 《探索与争鸣》2022,(1):149-154+180
作为既具有学科性,又具有超学科性的智慧之思,哲学与“教”的关系呈现不同方面。具体而言,这里涉及“思”和“授”两个维度。所谓“授”,主要与知识的传授相关,“思”则是通过引导人们接触哲学史上重要哲学家的经典,以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教哲学固然需要传授哲学的知识,但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让哲学教育的对象学会哲学思考。与教哲学的以上两个方面相关,这里同时涉及哲学本身内含的可说与不可说二重品格。在哲学教育的领域,身教重于言教,这不仅体现于道德教育,而且涉及更广意义上的“做哲学”。“何为哲学”与“哲学何为”的问题彼此相涉,“什么是哲学教育”与“哲学教育的意义”这两个问题也彼此关联。“教哲学”既关乎思维方法的提升,也指向合理的价值取向。哲学教育不仅仅涉及哲学的领域,而且关乎一般的教育问题。事实上,哲学教育和一般教育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中,于光远等先生是这样定义“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学科。恩格斯的未完成的著作《自然辩证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领域,成为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分支学科的奠基性著作。”  相似文献   

8.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的最大悲哀在于哲学无我,哲学成了对各种文本的解读、成了概念积木的混搭,不再是源于热爱的批判和关切,不再是苦难生存中的引路阳光,也就不能在对现实的伟大满足中实现自己。因此哲学必然边缘化,个中缘由除了今天的实用社会对哲学的排挤以外,哲学自身的问题不容推卸。我们没有给哲学以时代根基,没有给哲学民族品格,没有给哲学以个性风采,自然也就失去了哲学应有的救赎功能,丢掉了哲学应有的位置。因此,将哲学从教科书背景中解放出来,真正创造中国自己的有我哲学,是时代交给哲学家的使命,也是当代中国哲学应尽的本分。  相似文献   

9.
郭晶 《前沿》2012,(3):67-70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性变革是哲学界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多个视角,以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关系为视角,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就体现为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变。西方哲学总体上呈现为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转向的发展历程,而这一转向的实现者,就是马克思。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为实践哲学,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内涵和意义将得以揭示。  相似文献   

10.
包容,可以连起来读,也可以拆开来认识,其中的含义值得再三玩味。我一直有一种感觉,中国哲学的根在《周易》,在那个阴阳鱼构成的动态八卦太极图里,万物应时而变,无所不容。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情;其情甚真,其中有信。这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思维方法。人间万物的变化,被巧妙地安排在圆  相似文献   

11.
社会道德如果没有信仰的支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仰可以为道德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当然,对道德的高扬,也可以让相关道德原则在人们的心目中升华为信仰。  相似文献   

12.
以“革新、责任、合作:亚洲寻求共同发展“为主题的2013博鳌亚洲论坛于4月6-8日在海南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了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3.
胡群英 《理论月刊》2006,(11):11-14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主体的重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哲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生了重大转向,“理解马克思”和创新与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指向。近年来,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为我们解读当代中国现代化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和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多方面的重要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卓新平 《传承》2012,(7):12-14
社会道德如果没有信仰的支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仰可以为道德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当然,对道德的高扬也可以让相关道德原则在人们的心目中升华为信仰。信仰作为人的重要精神活动,有着广泛的涵括和巨大的影响。因此,不要低估信仰的力量,而要尊重各种信仰,促进同一层面的信仰对话,提倡不同层面的信仰包容及平等共处。  相似文献   

15.
王向清 《求索》2007,(1):144-146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阐释中国传统哲学是冯契对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另一重大贡献。他阐明了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源泉;注重从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立场把握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把握中国传统哲学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是成熟于过去的未来哲学。中国哲学始终保持着与人生存在的直接内在的相关性。正因为此,使中国哲学具有了多方面的合理性的优越性。中国哲学的生存论立场,是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之所以可能的一个合理的立场;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及建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具有明证性的合理性;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保证了中国哲学统一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及无限的发展可能性的空间。这些合理性的优越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中国哲学也有其自身的弱点,中国古代哲学短于语言逻辑分析的操作平台的自觉建构。对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会给中国哲学带来革命性变革。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成熟于未来的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7.
以胡适和冯友兰对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的不同诠释为契入点,揭示了现代中国哲学理论的建构要以哲学史和哲学的统一为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周峰  尹素琴 《岭南学刊》2006,1(4):45-49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延续着其对当下时代的解释和召唤力量,正在于她以其独特的哲学精神历时性、共时性地契合于时代问题的哲学和实践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在对中国面临的时代性问题的深刻解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坚持中求得其实际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包容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意识,也有人说包容是人性最美好的境界,还有人说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文化要素。确实,包容对人类,恰如空气对生命,具有不同一般的价值和意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面对文化的多元性、独特性,面对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及其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没有包容,就不可能有和谐。  相似文献   

20.
李国祥 《求索》2006,(7):142-145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质规律,它的核心是人生观而不是本体论或认识论。中国哲学特别注重人的生活,讲究生活的趣味,以其独特而浓郁的生活趣味———自然、理想、追求与精神等趣味,使自己与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区分开来,从而在人类哲学史上占居着重要的地位,并将继续在人类的实践中发挥持久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