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身为闽南人,我从小就会吟唱《天黑黑》、《一把小雨伞》、《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等闽台歌谣。而多年以来,对于大多数大陆民众来说,台湾仿佛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航海节。1991年春节前夕,我被外派到一艘巴拿马籍的远洋船上工作,这艘船奉命驶进台湾的高雄港。在那里,我得知每年的7月11日为台湾的航海节。  相似文献   

3.
有时会觉得世界并不大,就是在地球那一头的天涯海角也会不期而通地见到台湾的老朋友。1984年春,我随全国台联组织的旅行团到巴西访问,在圣保罗的一次台湾乡亲的聚会上就见到许多老先生。我们都高兴、兴奋这一次会面。当台湾乡亲们——在大陆的和在巴西的——在异国他乡促膝谈心,唱台湾的山歌民谣时,有人提议——要我唱一首歌,我便唱了‘跑马溜溜的山上”这一首康定情歌。唱罢,就有一位老乡亲找我,说他在台湾时就听到这首歌,是台湾大学“麦浪歌咏队”唱的。我说,我也是在台湾学会唱的,我就是当年“麦浪歌咏队”的队员。这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杜少典  皮导 《台声》2023,(3):80-83
<正>我叫杜少典,1994年出生的河南人,如今带着台湾女友环游大陆。24岁,因为一次偶然机会,我来到台湾做交换生。那时候我有三个目标:一是在台湾跑一场马拉松;二是骑自行车环游台湾岛;三是找个女朋友。谁能想到,短短4个月的留学时间,我真的完成了这3件事,不仅找到了一个台湾女友,后来还把她带回大陆,开启了环游大陆之旅。  相似文献   

5.
汪毅 《台声》2001,(5):31-32
我真幸运于 2000年 12月至 2001年 1月在台湾作世纪之旅。   因缘,我再度踏上思念路,叩响了思念之门——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   我第一次拜谒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是 1996年 5月 31日,迄今逾 4年半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情感垒筑的峰峦在我心中日高,那猿啼声、鱼戏声、溪流声、花木拔节声无不时常撞击我心扉,让我情牵梦绕这一天—— 2000年 12月 28日这个因缘而至的日子。   这一天清晨,天不时飘着菲菲细雨,像清明雨似的飘舞着万千思绪,伴我再度摁响了台北市上林区至善路二段 342巷 2号——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的门铃。…  相似文献   

6.
陆逸佳 《台声》2013,(12):94-94
初到台湾总会有一些担心和顾虑,担心同学是否会用异样的态度对待我,担心老师是否会因为政治敏感等因素对我另眼相看,担心若是和台湾同学一起住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的不同会不会造成不和睦……各种担忧充斥着我紧张的心。但是经过在台湾学习生活的这一年,很多顾虑和担心都是大可不必的,反而我很庆幸当初能选择来到台湾度过我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7.
容汉诠 《台声》2011,(3):51-51
我是一位出生于台湾,生活在大陆已近70年的老台胞。至今还记得高山族老祖母教我唱的儿歌:“台湾糖、甜津津,吃在嘴里,痛在心……”这是前辈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亦对殖民主义者侵占祖国领土台湾的悲愤。  相似文献   

8.
范泉先生的遗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地刚  陆平舟 《台声》2001,(5):38-40
范泉先生逝世快一年了。这一年以来每想起他,心里便充满伤痛。他在最后的信里全不顾生者的情感,写下“永别了”几个字即离我们而去。《遥念台湾》(人间出版社 2000年 2月)的出版通知和讣告几乎同时送到我这里,一时间 ?限的遗恨涌上心头,令人好不忧伤。过了几日,书寄来了,想到把这对台湾的无限遥念公之于众应是对死者的最大慰藉,心里才多少有了些释然。   从 1945年到 1949年,台湾与大陆处在相同的历史潮流之中。这是从台湾复归那一天开始到国民政府败退台湾为止 4年间的事。也是中国以民主革命为主题,从“抗战建国”到“和平建…  相似文献   

9.
祖国宝岛台湾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应台湾学界同仁台湾暨南国际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佘日新教授的邀请,我于今年4月7—14日访台,参加文化创意产业运营模式国际研讨会,终于有机会踏上这片充满热情和神奇的中华大地。在台7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海绵吸水般地丰富了我脑海里对台湾的印象。尤其是我在台湾认识的几位企业家朋友,  相似文献   

10.
何标 《台声》2001,(12):31-31
岁月飞驰,令人感慨。回首20年来我同全国台联的不解之缘、深情厚谊,真是百感交集。1981年全国台联成立时,我正在中共中央党校台湾班学习。举办这届台湾班的目的之一,是为台联的成立做组织准备。1981年12月22日,第一届全国台胞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时,台湾班全体学员应邀参加。全国台联的领导人中,先后有6位在首届台湾班学习;其他学员大多成为各省市台联会的领导。我1985年自原单位离休后,当选为全国台联第三、四届理事会理事和北京市台联第四届副会长。1983年国庆节期间,身为在京老台胞的我,应台联之…  相似文献   

11.
刘婷 《台声》2013,(5):88-89
阳春3月,想必此时的阳明山已成了花的海洋吧!阳明山位于台北,据说每年冬末春初的“阳明山花季”都吸引道百万人次上山观赏:梅花、樱花、杜鹃、海芋等缤纷斗艳。而我曾交换学习半年的学校——台湾文化大学,就位于这座号称“台北后花园”的阳明山上。人生的大学里没有几个半年,庆幸我的其中一个能路过台湾、体验台湾、感受台湾。  相似文献   

12.
“愿共同为和平繁荣的新中国共同努力”。这是蒋纬国先生为我题写的条幅。这条幅是台胞田曼诗教授于1996年秋从台湾回大陆探亲时亲手交给我的。田曼诗是漯河市郾城县人,1994年随夫去台湾,现为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亚洲太平洋美学研究会会长、哲学博士。她与蒋纬国先生是留德同学,同为中德文经协会理事长和常务理事,在台湾国民党上层人士中和文化艺术界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廖中武 《台声》2011,(2):65-66
我现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的是台湾政治问题,到台湾实地观察台湾的社会与生活一直是我的愿望。受台湾铭传大学大陆研究学会的邀请,2010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的台北行程,终于让我实现了到台湾实地体验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蒋建春 《台声》2013,(10):84-85
8月5日,是我的祖父蒋渭水的忌日,1931年的这一天他病逝于台北医院。那时台湾文化协会分裂、台湾民众党遭日本殖民当局取缔,在台湾非武装抗日运动的严峻时刻,他患重病不治猝逝。  相似文献   

15.
年到75岁,1999年春能率大陆作家代表团到台湾去作文化交流,这曾使我有一种似在梦中的感觉。到台湾后,50年前去台湾的一些熟识的前辈、同学、亲戚,大多数已不在人世,有幸见到的也已白发苍苍,自然免不了有一些感慨。老同学宗之珍女士,是已故的北大名教授宗白华先生的妹妹,赠我一件“礼物”,是1948年3月间我写的刊登在台湾《新生报》上的《访问胡适博士》一文。这篇旧作我早已轶失,看了自然又引起了我那段珍贵的记忆。胡适博士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客观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的学者不会不研究他的。我觉得哪怕文中只写了他的…  相似文献   

16.
台湾同胞还有着敬业守责的优秀传统。台湾流行的闽南话歌曲《茶山相褒》、《农村曲》、《天黑黑》、《茶》、《牛犁歌》、《补破网》、《讨海掠渔人》、《三轮车夫》、《烧肉粽》等则是这一优秀传统的真实写照。如《烧肉粽》中唱道:"暂时来卖烧粽,烧肉粽烧肉粽卖烧肉粽。要做生理真  相似文献   

17.
盛志耘 《台声》2001,(9):18-19
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赴台驻点记者,我于6月29日至7月29日在台湾整整工作了30个日日夜夜,及时将台湾每天发生的新闻传回北京而身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节目主持人,此次有机会能在台湾岛内和听众朋友亲密接触,更是我的意外收获。失散多年的姐姐找到了 “我失散多年的姐姐找到了!”这是台北听友陈小姐这些天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陈小姐气质高雅,热情开朗,我与她相识在1989年。当时两岸关系刚刚解冻,与祖国大陆隔绝近半个世纪的台湾同胞希望了解祖国,希望得到更多的资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部常常会收到台湾听…  相似文献   

18.
我是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在这里认识了四位台湾同学,他们分别来自台湾金融界、文化产业界、教育界、政府部门,并且是这些领域中的高管和主要负责人。自去年入学到现在,接近一年的时间,彼此从陌生到现在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这四位台湾同学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处处呈现出他们可敬与可爱之处。  相似文献   

19.
何标 《台声》2003,(1):17-17
《台声》作为沟通两岸的综合性刊物,20年来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仅以我撰写的有关两岸文学方面的作品来说,就发表过十几篇。记得最早一篇是1984年第5期刊载的《鲁迅先生与台湾青年张我军》,这篇文章首次公布了76年前台湾青年张我军登门拜访鲁迅先生的经过以及在交谈中鲁迅对台湾青年的高度评价;并附有张我军赠给鲁迅4份《台湾民报》原件的照片,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样难得的资料,出现在我写的《喜迎<乱都之恋>归来》、《6O年前北京———台湾一座“桥”:读<少年台湾>创刊号》,《张我军与“新野…  相似文献   

20.
张敏 《台声》2002,(7):11-12
日前,笔者再次遇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俊次博士,故人重逢,分外高兴。他依然爽朗而健谈,依然心系两岸,为两岸交流而奔走。郭俊次先生是台南县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经常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有时还要豪迈地加上一句:“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当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混淆是非,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时,郭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港澳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对台湾有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