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现实的基础性和未来的可能性.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梦想和不懈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探寻文化复兴道路的历史必然选择,它奠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前提和坚实基础,是通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杨斌 《前沿》2013,(11):179-182
马克思主义观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总的认识、看法和根本观点、态度,它伴随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产生、发展。马克思主义观是先进文化建设的灵魂,决定先进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先进文化建设为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新挑战的今天,尤其要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统率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并在实践中坚持、发展、普及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文化建设却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为此,客观分析和研判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创新为动力,推进重点领域文化改革发展;以传统为根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以价值为核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以开放为手段,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安全为保障,构建国家安全防范体系。推动经济强国与文化强国建设同频共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是掌握群众,武装群众,为人民群众接受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遭遇了社会思潮和其他社会价值观念的挑战.从文化认同的角度逐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使命,就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是国家的身份象征。践行文化建设使命,就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克服文化自轻心理,摆脱文化自恋心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6.
武静 《前沿》2013,(17):116-117
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视域下针对大学生各种网络道德问题,本文以学生、学校、社会三个层面为抓手,探讨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路径选择,以自律为基础,提升自我道德人格;以学校为平台,强化网络道德教育;以社会环境净化为引领,加强网络监管机制。从而使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工具,树立科学网络观,成为驾驭网络世界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延续,是主体性精神在文化层面的外显。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主体性文化精神缺失的问题,比如理论工作者主体意识淡薄;传播内容脱离群众生活;价值取向偏离主体教化意义等。从主体性文化哲学视域下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坚持主体文化自觉、回归大众生活、强调精神教化等推进路径,以期建构民众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用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分析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廓清和驳斥国内外舆论和思想领域存在的对党性与人性关系的错误认识,也有利于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方法论和实践指引。"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要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重视党员的正当需要和权利;人是自由的有意识的"类存在",要求发展党内政治文化要大力构建共产党人的"意义世界";人性中包含自然性,要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正视"人性"的光辉与幽暗,用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对其进行规制和超越;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要求建设党内政治文化要正确认识党员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必须注重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  相似文献   

9.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繁荣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积极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历史赋予我国理论工作者尤其是文化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0.
王资博 《求索》2013,(7):229-231
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强国战略下文化科技化命题的提出和持续研究,或可为解答"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提供新的契机。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有关论述,把握演进历程及研究态势,对深化文化强国战略下文化科技化、推进"中国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毕生追求强国之梦。为建设一个文化强国,他提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甚至不惜发动文化大革命。本文拟从本体论角度来探讨毛泽东文化强国思想的元问题,探索毛泽东的文化立场、文化渊源、文化特性以及他对建设文化强国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刘晓玲  梁丹 《求索》2011,(12):90-91,16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在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制定并认真贯彻了一系列切合我国实际的文化发展战略方针和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思想,就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我党90年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实际和新的时代要求提出的新时期文化发展战略思想。它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张承良 《岭南学刊》2014,(2):123-130
文化建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一维,所彰显的是执政党对于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中重要地位的深层认知。围绕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在简单梳理过往对文化理解的变迁过程基础上,探讨经由优化生活方式、培育日常生活、提升文化自觉,进而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兴盛传承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得以安定集聚的精神内核,更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从文化层面研究民族凝聚力,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民族凝聚力问题的本质,这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民族凝聚力是以民族为载体的文化认同,当代民族凝聚力提升面临着新形势和新的挑战。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能够增强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通过整合、聚集文化资源,以形成持久、强大的文化认同,使民族凝聚力获得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尹传芳 《人民论坛》2012,(8):118-119
经典阅读可以也应该在建设文化强国进程中有所作为。加强经典阅读,可以接引文化脉络,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可以提高阅读者的人文素养,助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阅读经典,应该以稳健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选择经典,以发展的眼光、严肃的态度阐释经典,并按不同的年龄、文化层次和培养目标在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方面分出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6.
吴瑛 《人民论坛》2021,(7):96-9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也要吸收借鉴世界文化强国的发展经验,如美国从行政、经济、法律等多层面扶持文化产业,构建严密的版权保护网络;英国实行"一臂之距"的文化管理理念,形成成熟的大文化管理机制;日本从推行"文化立国"到实行"酷日本战略",创造性地发展繁荣文化产业。对于这些国际经验,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有选择地吸收借鉴,对内促进文化繁荣,对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多维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琴 《湖湘论坛》2013,(5):33-41
思考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中华文化如何复兴,便不能不思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讨论这个问题需采取恰当的视域。以往,思考和处理该问题曾有三种不同的视域,即:比较学视域、意识形态视域和民族化视域。这三种视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上三种不同的思考角度和处理方式。今天,我们应该采取“综合创新”的策略,确立一种综合的全面的视野,既以创新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也以现代的进步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使二者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最终实现重建民族精神家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4问文化强国战略有何深意?精彩语录:到二〇二〇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以下战略意义:第一,建设文化强国,形成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一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针对近代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论,毛泽东在方法论意义上对二者进行了研究,找到二者结合的可能性;探究了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及其结合的路径。毛泽东对这一问题的贡献及经验对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和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领导权问题。为此,必须处理好党的文化统治权与文化领导权的关系,自觉地意识到文化领导权对于党的极端重要性;而在文化领导权上,又必须处理好文化建设中的意识形态与人民认同、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统一思想与百花齐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