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雨懒洋洋地下着,容易让人无端地滋生愁绪。在一个混沌无聊的假日,我蜗居家中,看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朋友葛元来电话:“出来放放风吧,你是不是想霉掉。”葛元经营着一间花店,在玫瑰泛滥的季节,我常去帮他。逢有预约鲜花的电话打来时,我多次以“护花使者”的身份送花上门。我撑了一把伞去葛元的花店。葛元迎出来说:“你来得正巧,有位顾客需要送花。”见我朝他横眉冷目,赶忙向我挤眉弄眼:“订花的可是位青春女孩,声音柔美得叫人心里发颤。”订花者住在七楼。当我气喘吁吁地爬上六楼再拐过一个弯时,七楼的一扇门已对着楼梯…  相似文献   

2.
曾经,他俩拥有过怎样浪漫的时光啊。那是一场同学聚会,但聚会其实与他俩无关,他俩都是跟随朋友去的,没想到他俩偶然想遇,爱,竟一触即发了,就像花儿遇上了春风便自然开放。然后,在相思的煎熬中他俩苦苦地呵护着这份纯真的爱情。为了和朝思暮想的她见上一面,并给她送上一束情人节玫瑰,他曾经横跨半个中国,连夜赶往她读大学的城市,停留一个小时后又匆匆赶回。在相互翩翩往返了300多封情书后,她  相似文献   

3.
童真     
薛伟 《农村青年》2014,(9):47-47
小丽给小牛出了一道题:“蠢字下面那两个虫子是公的还是母的?”小牛抓耳挠腮、绞尽脑汁还是答不上来。小丽对小牛说:“你真笨,男左女右嘛!”天色阴沉,豆豆对同学说:“我妈真有先见之明呀,说今天会下雨,叫我带上伞。”同学说:“我妈更有先见。她说:“反正豆豆会带伞的,你就和他共用一把伞吧!”狂风暴雨中,一个业务员靠在墙角对着手机大声说:“行!行!好……”妞妞恰巧放学打伞路过,她停下脚步,从书包里掏出几枚磺部和一块面包递了上去。  相似文献   

4.
小杨结婚     
夏璟弋 《工友》2012,(2):46-46
小杨回京山之前,我们见了一面。七七八八扯了些以前的趣事,两人都有点心不在焉。也许是为了打破沉闷的气氛,她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这次回去,说不定我很快就结婚了。”  相似文献   

5.
飞飞 《农村青年》2006,(5):36-38
2006年2月15日,一名十三四岁的小女孩急匆匆地来到重庆永川市一家保健品店门前,猛地跪在女主人面前,声泪俱下地说:“刘阿姨,我妈妈快不行了,她一定要见你一面!你不去.她死不瞑目呀!”女主人扶起小女孩,匆匆关上店门,带着小女孩,找了一辆出租车向远处急驰而去……  相似文献   

6.
栀子花开     
我喜欢栀子花,喜欢她洁白的花朵,醉人的清香。又是一年扼子化开了,一年又一年栀子花开了又谢了,恍如昨天。我喜欢扼子花,源于我早已逝去的外婆。儿时的记忆里,最最深刻的就是外婆家庭院里的一大片扼子花。每当花儿开放时,满院浩白的化儿,散发着阵阵醉人的清香,沁入心田,微风一阵阵吹来,花儿随风摇摆,花香四溢,快乐自在地立在阳光里,  相似文献   

7.
她,四年间担任了两个“落后村”党支书;她,四年间让两个“落后村”变成了“先进村”、“致富村”;她,治理村容,修路修桥,重整领导班子;她,关注民生,随身携带“民情记录本”;她,创办养殖基地、引导扶持“农家乐”旅游,成立蔬菜合作协会;可是她,四年间却没有领过单位一分钱工资;她,就是蔺松婵,一个女大学生村官。  相似文献   

8.
翟杰 《工友》2013,(12):56-56
母亲外出买菜,带回来一个人,看样子,年纪和她差不多大。见我愣着,母亲提醒道:“你应该叫舅。”看着面前头发有些蓬乱,皮肤粗糙且黝黑的男人,我条件反射似的喊了一声。对方似乎有些不知所措,只是连连点头。随即,母亲招呼他坐下。  相似文献   

9.
罗东成 《农村青年》2006,(11):43-43
在如梦初醒的今天,我茫然中感到与“她”的相识就是有缘。感谢那次生日聚会给了我与“她”相识的机会。如果不是认识了“她”,我今天怎么会拿起手中的笔呢?说不定我还是那老样子:悲观消极、整日昏沉、自甘堕落。  相似文献   

10.
千华 《农村青年》2006,(12):31-33
她和村民一样买不起油盐,却收留贫困患者,给五保户免费治疗;她看护没钱住院的孩子像“自家仔”,而自己的孩子却吃着“百家食”;为维持小小的卫生室,她用光了丈夫打工的血汗钱;她和村民一样要喂猪、做饭,但她的存在却悄悄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她就是“最后的赤脚医生”李春燕。2006年1月16日,她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披上洁白的婚纱,和心爱的人手牵手踏上红地毯,这是每个女孩都憧憬的婚礼。登封市23岁的何瑞鸽也不例外。但是,一场车祸击碎了一对即将结婚的恋人的幸福。她“瘫痪”了。为给她治病,男友和她家花了20多万元,她的男友还瞒着她在郑州闹市“卖身救女友”。2008年1月16日,他和她在郑州举行了“病房里的婚礼”。  相似文献   

12.
《农村青年》2008,(6):36-37
“今晚的月亮真圆啊。”当贺晨曦从银行废墟被救出来时,她已被埋104个小时。地震发生后,晨曦男友郑广明相信她不会死,跑遍了北川和绵阳寻找。“咱们结婚吧,你喜欢中式婚礼,还是西式的?”救援晨曦的18个小时,郑广明不间断地透过废墟的缝隙与她聊天。  相似文献   

13.
雪峰 《农村青年》2010,(2):34-37
今年43岁的蒋玉莲是江苏省南京市人,她创办的“南京平山梅花鹿养殖中心”是该市职工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然而,当地人在提起这位“女鹿王”时,说到的往往不是她的财富,而是她经历的一场重大人生变故。也正是这场灾难,将她逼上梁山,让她的人生包含着苦难与艰辛,使得她创业的每一步,都承载了超越财富之外的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岑大明 《农村青年》2010,(10):24-27
一场怪病使她失去手掌和脚掌,成为“无掌”女孩,宛如安徒生童话里的“美人鱼”。因为自卑,她的心里暗淡无光。这时,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的一封封来信点亮了她的心,激励她考上了大学,爱情也在他们的心里滋生了。然而,同样因为自卑,  相似文献   

15.
初识慕荷是在“紫云轩”与朋友喝茶的下午。那天,她穿着一套丝绒单肩长裙,一副娴雅超俗的神情,加上凸凹有致的魔鬼身材,给人一种美伦美奂的惊艳之感,只是她在颔首莞尔之际,一种难抑的忧悒从她脸上一掠而过,勾起了我的臆想:她的心灵深处蕴藏着不寻常的情愫。慕荷见我在阅读她,便率直地向我诉说了她迷情落寞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周远清 《时代风采》2009,(21):49-50
我把母亲轻轻抱起,感觉她的身子一下子轻了许多,我并没有费多少力气就把她放到了床上,我的泪水一下涌出了眼眶,我不想让她老人家看见,把头歪向一边。想不到,母亲还是看见了,她说:“儿啊,你怎么了?”我说:“没有啊,眼睛里有沙子。”母亲说:“你别哄我,妈没事,好好的。”  相似文献   

17.
《农村青年》2009,(5):35-36
她一直称自己为“田田”,记者就以此名字作报道吧。 田田在英国经营着一家“性用品商店”,4年赚了180万欧元,被当地人看作“白手起家的英雄”,《泰晤士报》以及伦敦电视台都采访过她,说她是“最快致富的华裔女子”。  相似文献   

18.
智敏 《农村青年》2007,(8):22-24
何娟生活在江苏省溧水县永阳镇,有丈夫和孩子,也曾经有份工作。在她看来。不幸始于2005年,那年年初,她因企业效益不好而没了工作;祸不单行,2006年6月,她的丈夫又没了。 她的丈夫在溧水县城管队打工。她说:自从自己没了收入,家里的日子就指望丈夫那点工资。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主心骨”突然撇下了她和孩子。 丈夫是被电死的。2006年8月,她开始和“电老大”打官司。2007年4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她赢了……  相似文献   

19.
她,一个典型的“90后”,她的典型意义,不在于出生在1990年,而在于她的言行,代表了“90后”身上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戒烟,只为你     
第一次见到晓宁,是在一个久别的朋友家喝酒的时候。朋友的家在市郊结合部,一座很破旧的四合院。我们喝酒时划拳,声音震天价响。正喝得高兴,冷不防身后一声吼:“你们能不能小声点儿,吵得人什么事也做不了!”我回头,见是一个穿着颜色模糊的牛仔裤和蓬松的大衬衫的脸上沾着油彩的女孩,女孩的模样倒挺俊俏,只是零乱的头发和斜叼在嘴上的烟卷使她显得有些颓废或者叫玩世不恭。朋友摆摆手示意我们静下来。女孩走后,我问:“她是谁?”朋友说:“房客。”我说:“她看上去倒像是主人。你似乎挺怕她。”朋友解嘲地笑笑:“你领教几次就知道了,厉害着呢!她是画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