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执政的政治资源是执政党最直接最核心的执政资源。转型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体制和机制的不健全,一部分党执政的政治资源受到削弱或流失。巩固党执政的政治资源,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讨新形势下巩固和扩展党执政的权力资源、组织资源、群众资源、人才资源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来,取得巨大发展和成果的基本经验为: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党;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强化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以民族精神为视角对党执政的文化进行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执政的文化只有根植于民族文化中,才能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才能巩固其执政地位。观点一,从党的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中华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阐明了民族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渊源;观点二,从党执政的文化认同角度,剖析了民族精神对党执政的文化认同的影响作用,论证了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文化认同依据;观点三,从党执政的文化要素角度,解析了民族精神在党的执政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求证了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文化要素。从而揭示了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文化根基这一客观命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准确把握当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的对策,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推动非公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党执政创新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为指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内容的框架,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机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不断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明确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使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路径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想图景,是新时期党的自身建设的正确方向和目标。党内和谐是党的生机与活力的内在源泉,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内和谐,既是中国共产党自我管理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宏观上看,当前党的建设面一临着一系列的困境问题,这些困境问题涉及到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党的执政等层面。正视这些困境问题,设计与选择党的建设的战略道路,就必须着力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健全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与领导模式、深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党要管党的方法路径、着力推进党的建设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环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履行执政使命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新时期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理清组织工作新思路,探索新规律,找准做好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化的着力点,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杨晓晖 《工会论坛》2011,17(3):55-56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以来,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时期,党的执政实践经历了一个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历史过程。要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继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要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提高"自觉执政"的能力,加强"法理型"执政,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