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在秦岭深山的丹凤县黄柏岔群众,自发地为商洛地区纪检委、监察局立了两座石碑。这是为什么?在酷暑炎热的夏日里,我们进山去寻访。这是一个沟沟岔岔长满黄柏的小山乡,1997年乡镇机构改革后隶属峦庄镇。乡名变了,意思未变,位置更不会变,依然蛩居于层峦叠嶂之...  相似文献   

2.
抓党建促致富─—记定西县葛家岔乡黑营村党支部周学彦,张健座落在葛家岔乡东南部的黑营村,是一个沟壑纵横,自然条件严酷的干旱山区村。改革开放以来,村党支部依靠党的富民政策,积极带领群众发展商品经济,1993年使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8万元,人均产粮91...  相似文献   

3.
西南岔村是临江市比较偏远的一个行政村,辖9个屯,全村共有480户、1776人。2001年村里换届选举,乡亲们纷纷推选张建顺当村委会主任。带着乡亲们热切的希望,张建顺走上了村官之路。2004年他又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4.
刘冲  徐密成 《新长征》2006,(7):44-45
今年已62岁的韩传山,是扶余县陶赖昭镇八岔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他团结班子成员,带领村民改变了落后面貌,挖掉了穷根,富裕了一方百姓,繁荣了一个山村,人们都称他是黑土地上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5.
正同江市有八岔和街津口两个赫哲民族乡,赫哲族人口1560人,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之一。八岔乡于1956年建乡,是赫哲族最早建立的乡级政权。全乡耕地21.1万亩,现有人口3826人,赫哲族人口364人。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来到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众。两年来,八岔乡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用讲话精神凝聚全乡干部群众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党建》1994,(11)
闪光的“党岔”吴兴海铁道部郑州局陕西安康铁路分局的安怀忠经常讲:“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是对共产党员起码的要求,如果不按照自己的入党誓言去做,就是在扇自己的嘴巴!”一次行车设备大检查中,安怀忠所在工区的14号道岔不合格。作为工区的党小组长,他感...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原本可以靠打工而腾达的新型农民.但为让家乡父老脱岔致富.他却毅然回乡当“村官”。  相似文献   

8.
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南州碌曲县城东南40余公里处,南与蜚声中外的九寨沟、黄龙旅游胜地毗邻, 属西北高原屈指可数的石林景观,更是镶嵌在甘南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巨剑落处一线天,马蹄踏火,一箭穿石……优美动人的藏族神话传说, 在历史的长河里潺潺流淌;唐蕃会盟处,元末古战场的遗迹,历经几多风雨  相似文献   

9.
北双 《求贤》2010,(4):34-34
一个既不扼守交通要道,也不坐拥丰富自然资源.更无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支撑的村庄.靠什么发展?没有地理优势.没有自然优势.甚至不具备人文优势的天津市北辰区双口镇岔房子村.却在村党总支书记朱学澜的带领下.开辟出了一条“庭院经济”的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父老乡亲──记在陕北子长县涧峪岔蹲点扶贫十一年的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干部沈为备曹谷溪,阎安白于山高,涧峪岔深,山沟沟里住下个北京人。高高山上一棵松,弹起个三弦就唱老沈。老沈的故事三天三夜说不完,他和咱受苦人心贴心。──陕北民歌《十唱老沈》老沈,叫沈为...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17,(19)
正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首届赫哲龙舟邀请赛暨第三届八岔赫哲族乡"大马哈洄游节"于2017年9月4日完美收官。大马哈洄游节为赫哲族人传统活动。赫哲人食鱼、用鱼,一时节的渔获可以撑起他们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所以他们对鱼以及对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水的尊敬无时无刻不牢记于心。赫哲族人在一年一度的大马哈洄游期间会进行祭祀活动,按照习俗由古老的萨满祭祀拉开帷幕。萨满在贡桌前双目  相似文献   

12.
—个既不扼守交通要道,也不坐拥丰富自然资源,更无历史文化底蕴支撑的村庄,靠什么发展?对于这个问题,北辰区双口镇岔房子村党总支书记朱鞫阑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3.
王国伟当了30多年村、社干部,从生产队长到社长、村党支部书记。当“官”以来,他把大家的事当自己的事干,把村民当自家人看待,凡要求村民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执行政策上从不优亲厚友,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和拥护。多办实事温暖民心 田岔村地处会宁中部干旱山区,沟壑纵横,梁峁交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耕地属山坡地,生活条件非常艰苦。1987年王国伟任田岔村党支部书记,成了全村三百多户村民的“当家人”。上任伊始,王国伟在统一了“一班人”的思想认识后,就作出了既切合实际、又赢得民心的“治穷致富、改造山河”的重大决策。1988年…  相似文献   

14.
田鹏程 《党的建设》2000,(12):31-32
王国伟是会宁县甘沟驿乡田岔村的党支部书记.当"官"以来,他把大家的事当自己的事干,把群众当自家人看待,凡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执行政策上从不优亲厚友,办事公道,赢得了群众的一致信赖和拥护.  相似文献   

15.
“是党员,心里就该时刻装着群众……哪怕是根针,也要深深扎下去,为农民出主意,想办法,让农民从你身上看到希望。”握着张振邦粗糙的双手,听他说这句话时觉得分外真切。诚如所言,多少年来,张振邦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之间,倾听百姓心声,为群众疾苦奔波,使一个“烂杆村”改换容颜,深受村民的爱戴与拥护。“要人。”驮家岔村主动请求干部到他们村蹲点,让延川县禹居镇的领导始料未及。今年元月5日,十几个驮家岔村村民毫不客气地“闯”进镇党委书记刘晓庆的办公室,轮番开炮:“真的让老张走?”“不能让老张走。”“老张走了,你让谁…  相似文献   

16.
大北岔村是辽宁省清原县南山城镇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当地有句顺口溜: “大北岔,山旮旯,姑娘往外嫁,小伙难成家。”反映了这个偏远小山村当年的困窘。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大北岔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科学规划,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致富之路。20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比1992年翻了4番,户均存款近3万元,一跃成为全县的首富村。他们先后被辽宁省、抚顺市命名为小康示范村、文明村,村党支部也被省委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标兵称号。这样一个贫困山村在党组织带领下走上富裕之路的经验,对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党的工作带来的启示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7.
高炬 《党的建设》2010,(7):56-56
汉家岔乡位于会宁县中西部,距县城有70多公里。这里山大沟深、地形复杂,交通非常不便,农户居住也很分散,是会宁县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施工难度比较大的地方之一。在这里的施工点上,无论是乡政府的领导,还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初,彭阳县交岔乡的农民惊喜地发现,村上一些普通党员现在有了事做,有的党员协助村上管理农业项目,看护已退耕还林(草)的山坡、草场,有的协助村上做好计划生育、民事纠纷调处工作,有的党员负责各村、组道路进行维护。退耕还林(草)以后出现的偷牧、夜收现象现在有人管了,个别村民随意毁坏村、组道路的事有人出面制止了。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这是交岔乡党委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展开后取得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9.
正他是一个年轻的村干部,有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灵活头脑;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描绘出新农村建设的动人画卷。他叫孙龙,现任新宾满族自治县红庙子乡西岔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富民不富,一样没出路"孙龙所在的西岔村原是一个后进村,村民只会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等传统农作物,家家户户的收入自然不高。2010年,39岁的孙龙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孙龙上任后打的第一个"漂亮仗"就是解决本村遗留的林业改革问题。他带领村干部先从自家亲戚入手,然后起早贪黑深入各组了解情况,挨家挨户征求意见,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将西岔村3万亩林地全部改革完毕,为村集体注入"第一桶金"150万元。  相似文献   

20.
提起大同的散岔村,也许不为人所知,但说到"中国乳娘村"则远近闻名,因为,那里是大爱与温暖的港湾,那里有一个将"散岔村"变为"凝聚村"的党支部和一群勇于奉献大爱的婆姨。大同散岔村,坐落在采凉山南麓的黄土高坡上,虽然经济落后,但民风淳朴。全村150户村民,就有90多户成为寄养户。40多年来,该村党员带头,干部帮群众,一代接一代为大同社会福利院代养孤残儿童1300多名,上演着一幕又一幕感人的喜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