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屯垦是我国历代中央王朝经略西域的一项重要国策。自公元前105年汉朝在眩雷屯田,以后历代中央王朝大多承汉制都曾在西域驻兵屯田。屯垦不仅加强了中央王朝对西域的治理,同时也推动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边疆的地缘特征决定了它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密切相关。汉唐时期,除了北边的游牧民族,中原王朝的四邻很少有能与之匹敌的政权存在,所以最大的边患来自北部边疆,北疆地区的稳定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汉唐时期,中原王朝对北疆的军事治理手段,主要包括在北疆要地重兵屯驻、修城置戍,以及对游牧民族入侵或边疆叛乱的武力讨伐等。这些治理举措不仅起到了稳定北疆局势的作用,也有助于实现中原王朝对北疆的有效控制,促进北疆的巩固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际恐怖主义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全球性政治问题之一。目前,国际恐怖主义日益泛滥,其中“东突”分裂分子的恐怖活动不断发生在地处我国西北边疆的新疆地区。其组织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危害性上都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领土完整、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当前,正值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正确认识“东突”问题对我国西北边疆安全的威胁,及时制定应对策略,才能保证新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这两大历史遗产相互嵌入的平台,历史上边疆地区的发展既相对自成体系,又呈现出国家层面的整体性。历代的边疆治理政策呈现出波动性和延续性的结合,但总体而言是一脉相承的。汉代在西北边疆治理上卓有建树,唐代大体沿袭了前朝的治边理念,并结合时代特征有所损益,形成了以“羁縻”为特征的治边体系。从历史观照现实,不难发现当代的治边举措带有明显的传统烙印,汉唐对西北边疆的治理经验对今日兵团维护新疆稳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志刚 《党课》2013,(18):102-104
“三公消费”,指公务员从事公务活动时所产生的差旅费、公车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三种消费。“三公消费”不独为当下的热词,更早在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而且历代王朝为规范“三公消费”、杜绝铺张浪费花了不少气力,但收效却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6.
汉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大一统之后的第一个盛世王朝。由于政治的清明、文化的繁荣、国家的富强,在中原汉朝与西域各地方势力长期交往过程中,西域部分少数民族上层自发地产生了对中原汉文化的认同与尊崇并自觉地归属于中原王朝,这种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属性是汉代西域少数民族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本文拟从中原汉文化自身的文化张力、中原与西域并存互补的社会经济形态、质子制度及和亲四个方面分析汉代西域少数民族上层学习中原汉文化的动因,这对当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宁夏作为西北之门户,扼内陆与西域之交通要道,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界线。因此,它的发展与变化直接反映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于古代中国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原王朝往往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和侵扰,大多数时候宁夏都是处在双方交涉、对峙的中间地带。所以历史上宁夏的开发随中原王朝的兴衰时断时续,约分三个时期:第一期始于秦,盛于汉而废于三国两晋;  相似文献   

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中国组建的屯垦戍边组织.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苏、中印关系的破裂,在边境冲突中兵团有力地发挥了战斗队和补给队的作用,保障了国家西北边疆安全.总结这一阶段兵团与国家西北边疆安全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总结兵团建设中的经验,并为进一步提高兵团在目前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发挥"三大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宁夏自古称塞北江南,独擅黄河水,屯垦农业发达。明代时期,“天下屯田积谷,宁夏最多”。又有渔盐之利,富甲西北诸镇。但是自阉党刘瑾把持朝政以后,“既上各边送银,又禁商人报纳,边储遂大匮乏”,继又以“修举屯田”、“充实边储”为名,行横征暴敛之实。致使边镇军卒“不堪命,逃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兴替论□周殿富纵观中国自秦汉以降的历代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兴亡替代时期,大体上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农民大起义———军阀割据或外部势力的入侵———旧王朝一旦覆灭———新王朝替代兴起。多则几百年,少则几十年,如此循环往复了二千余年,直到辛亥...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也可以称作“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所谓“中国模式”,实质上是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三个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三个文明"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们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要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应试教育”、“分数至上”及“利益至上”的教育环境下,有如被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以及被近代学界称之为“爱满天下”的陶行知之类人师者,时下又鲜有效仿者,综现历史,能青史留名的大师,大多是经师与人师兼备者,所以,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能以实际行动影响教育对象和巨人的道德楷模。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西方哲学对固有先天实体的消解、自然科学场域观的形成为基础,综合社会科学领域对于社会正义、生态学与社会组织问题的理论研究,立足于系统哲学有关整体与关系的各种理论,解析“个体-局部-整体”的关系问题;认为这一问题的基本命题是整体观的系统视野、生成的开放系统、超循环的系统结构、关系第一性的复杂系统以及动态的系统关系平衡与演化。  相似文献   

16.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以人为本”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本文分别论述了“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而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为我们更好的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丰富的正义理论先进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三个代表"正义观的社会基础;先进的文化是"三个代表"正义观的精神载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正义观的伦理实质.  相似文献   

18.
熟悉一点中共早期党史的人,大概都听说过“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这一名称。但若要问到“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起源?他们都有哪些人?他们在中共历史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太清楚。  相似文献   

19.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通过坚持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来实现.本文全面阐述了党的"三大作风"与践行"三个代表"的关系;发扬党的"三大作风"与践行"三个代表"的途径和方法;如何通过发扬"三大作风"增强践行"三个代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由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史著都把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称为"长征开始"或"开始长征",甚至称"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种提法既不符合史实,也易造成误解.本文论述了红军是何时开始使用"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