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书林 《唯实》2010,(5):30-34
党的执政责任是远远胜于、高于党的执政能力的范畴,是党基于执政地位对国家和人民的职责担当。推进党的执政责任建设是一个新课题,面临着诸如领导干部执政责任意识没有充分确立、责任与惩治的对接不完全到位、党委高度集权成为责任中心和矛盾中心、“潜规则”影响等方面的困境。因此,推进党的执政责任建设应围绕“树立正确的执政责任意识、健全问责制度、建立党内质询制度、建立党内弹劾罢免制度、分解党委的执政责任、推进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等基本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2.
论反腐倡廉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寄生在党和国家健康机体上的毒瘤,如果任其泛滥,必然会使党的执政基础遭到削弱,党的执政地位产生动摇。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能否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在政权机构内部蔓延,能否在政权运作中形成一套科学、严密、规范的防腐反腐机制已成为衡量一个阶级、一个政党是否具有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执政党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为保证。  相似文献   

3.
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宗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之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它体现了我们党的服务范围、要求和目的。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实现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赖宏 《求实》2004,1(12):24-27
党在拥有执政权的同时 ,必须承担相应的执政责任 ,而且 ,能否积极有效地担当起执政责任 ,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强弱的一块试金石。党的执政责任的有效担当 ,必须对党的执政责任的历史演变、特征以及担当不力的表现进行科学的分析、客观的评价 ,并藉以明确党的执政责任担当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况建军 《求实》2005,(12):20-22
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内含于党的建设之中,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要明确两者之间的异同点,确定执政后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围绕党的执政能力来进行,同时以党的自身建设推动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和带动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从中共执政的55年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有卓越执政能力和丰富执政经验的党;论证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给我国政治体制以及党的执政方式与执政能力带来多方面的挑战,为加强执政党建设,保证党的执政安全,必须加强全球化背景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而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通过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体现出来.因此,必须大力提高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此为重点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是党中央一项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正确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当前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李明伟 《探索》2003,(2):25-27
十六大报告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是根据我们这个执政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为更好地肩负起我们党的执政责任,必须坚持执政目标,实现执政宗旨,改进领导方式,提高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1.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善治理论,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善治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一定的制约和依存关系。本文在分析善治理论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升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善治理念下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路径依赖,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国走向善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是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走向成熟完善的重要法宝;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途径。党的建设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等各项建设提供指导、方向、保障和前提、基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等各项建设不断丰富着党的建设的内涵并为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发展;“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三个建设都应紧紧围绕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来进行,都应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60年,在执政党建设上一直存在着忽视肃清党内生活中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突出问题,妨碍着党和国家的健康发展。痛定思痛,需要深思其原因,从而确立执政党建设改革的思路。其原因主要有三:党在认识上的偏差及党内的思想障碍;党内既得利益的困扰;制度问题更具有根本性。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路是:把肃清党内生活中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要求持之以恒地贯彻到党的方方面面建设中;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创新;勇于破除党内官僚性既得利益集团或倾向的种种困扰,令人信服地体现立党为公宗旨及公平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新社会阶层是一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加强对新社会阶层的整合,符合现代政治条件下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这种整合不仅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也是不断满足新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鼓励新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与文化自觉是密不可分的 ,每一次党在文化上的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党的发展和国家进步。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 ,再到“三个代表” ,无不是党根据客观实际进行文化自觉的结果。毛泽东思想是党早期文化自觉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集中表现 ;邓小平理论是党经过拨乱反正 ,对中国文化转型和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突破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党的文化自觉与意识形态创新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党的思想路线 ,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核心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思想路线决定政治路线 ;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之集大成 ;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锐意进取,进行了执政理论的不断创新。改革开放视阈下,在中共执政理论创新的逻辑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社会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更是一个发展的体系。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要在创新发展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重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8.
孙翀 《党史纵横》2003,(12):37-38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反腐倡廉深入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具体表现。笔者认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能否落到实处,关键是能否抓住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60多年的全国执政实践中,经历了执政主题的几次转变,改变着其执政政策和执政行为,推动着中国面貌的改变。党的执政实践在建国后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革命斗争为主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改革发展为主题,新世纪新阶段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体现了党在领导国家建设过程中执政主题的曲折发展与演进。  相似文献   

20.
试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能否适应党的执政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