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相比,在注重经济收入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文化权益的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消费、生活享受、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婚恋情感等方面出现新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精神文化生活总体水平低、群体封闭性强、文化消费"夹心层"现象明显、引导服务不足等问题。本文在大样本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现状、需求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从维护文化权益、建设公共文化、促进社会融入和人力资源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就四个突出的现实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农民工代际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被置于社会融入、文化强国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之中。我认为,保障文化权益是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融入的重要路径。首先,文化权益是精神权益,与物质权益相对应。文化权益状况彰显着权益享有和权益保障的完整性。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与其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和需求结构密切相关。文化是一种符号,以文化生活方式为载体,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热议的话题。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精神文化生活,并易导致相关社会问题的滋生。如何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其文化权利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现行政府文化权利保障机制的分析,总结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利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责任机制、考评机制、联系机制、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五个方面思考文化权利保障与政府管理的改进关系,以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更好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文化权利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协商论坛》2013,(5):27-27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他们在务工过程中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精神孤独、空虚,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关注较少。省政协委员李全林建议:一、政府应在公共文化经费支出方面,更多地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农民工集中的社区、产业集聚区等场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保持与用工单位的沟通,引导文化经营单位和文艺工作者多为农民工提供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从休闲娱乐活动和社会参与活动两个维度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继而从经济、时间、空间三个层面探讨其困境形成的原因,最后就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北京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分布在服务行业,其精神文化生活呈现"个体性较强,社交性不足"的特点,较低的经济收入与结余,较长的工作时间和较高的工作强度,业缘为主、范围狭窄的人际交往成为制约该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的主要因素,要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政府、共青团和社会资源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略论农民工的精神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农民工的精神需求问题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目前农民工的政治文化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经常受到歧视。性生活和文化生活贫乏,缺少起码的精神生活保障。建议通过加强农民工问题的宣传思想工作,发挥工会作用和制订有关法规政策来逐步满足农民工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7.
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着手,从文化融入与心理融入的维度出发,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状况,并结合制度排斥、经济排斥和人力资本等理论视角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心理融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此,从制度保障、教育引导、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文化与心理融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青年农民工是建筑业农民工的主体。通过调研发现,他们存在劳动时间长、休闲娱乐单调、权利意识强等权益状况基本特点,他们在精神文化生活、维权渠道、公共服务、社会融入等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着矛盾和问题。基于此,建议从提高收入、改善工作环境、促进社会融入等方面加强建筑业青年农民工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9.
张波  雷伟 《思想战线》2015,41(3):96-99
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建设作为农民工问题的一个非典型话题,已经成为解决农民工问题、促进农民工群体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在以云南省开远市农民工的相关调查数据研究中,凸显出投入时间不够和业余文化生活内容单一、品质不高两个问题。如以时间价值为尺度建立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价值函数,可得出政府主导、农民工主体活力激发、统筹兼顾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省内外农民工的大量涌入,如何丰富在浙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经成了事关浙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课题。为了客观反映浙江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现状及问题,最近,我们对全省11个市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与上一代农民工不同,“80后”农民工对尊重、平等和人际交往有着更多的需要,更渴望融入到城市文化和生活之中。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带来的种种矛盾导致“80后”农民工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的产生。通过建立健全农民工相关权益保障机制、提供免费培训、丰富精神生活、建立免费心理咨询室等途径缓解“80后”农民工的心理问题,以维护农民工主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2.
挣扎与弥补: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的关怀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在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中挣扎.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缺失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典型的二元双重结构下制度障碍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的制约、企业人文关怀的缺失及社会大众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的忽视.因此必须从思想层面、制度层面、改进服务形式方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诸方面出发,弥补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的缺失和不足,进行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关怀体系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李昱 《求索》2012,(2):210-211,238
在当前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如何改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问题已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议题。在当下媒体社会时代,新闻媒体必须肩负起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形成舆论、文化传播和提供娱乐等不可忽视的传播责任。  相似文献   

14.
陈思 《重庆行政》2010,(6):109-1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形成了约两亿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他们作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给正在崛起的城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各级政府在保护农民工的经济利益上采取了切实的措施和行动"维权",但在精神文化生活领域,农民工的利益没有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自觉不自觉地被"边缘化",处于堪忧的文化贫困状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富士康"N连跳"事件以及"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不断的出现自杀现象的高度关注,解析新生代农民工发生自杀行为的社会根源,发现社会急剧转型导致的社会失范,如制度失范、文化失范、角色失范、价值观失范、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失范等是其自杀的总根源。减少和防止"80、90后"农民工自杀现象的措施应该包括:加强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建设、构建农民工次级社会关系网络、加强企业人文文化和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和融合等。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与中国乡村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华 《求索》2011,(9):73-75
新生代农民工是现时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由于制度建设滞后、农民工自身能力缺失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是只具市民化意愿而并无市民化自觉之群体,他们不能完全融入城市又不能安守农村,普遍处于“双重边缘化”的境地。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乡村地区的人才流失,阻碍了乡村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农村生活方式的吸引力,强化新生代农民工对乡村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畅通政治参与渠道,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将是中国乡村社会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性福”如何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1.2亿以上进城农民工,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8~50岁之间,其中30岁左右的年轻人约占60%以上。农民工对我国当前的城镇建设、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农民工们物质生活普遍窘困,精神上更为贫乏。长期和过度性压抑,不仅会使一些农民工患上精神类功能性疾病,有时甚至使一些农民工会形成某种直接导致过激行为的变态心理,甚至给城市社会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温家宝总理今年3月就深圳等地农民工生殖健康中存在的问题所作的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务必重视和关注农民工的性健康问题,农民工的性健康和性权利正在走进我们的视野。只有民工物质生活富裕了,业余生活丰富了,城市才会更加安宁,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8.
谢建社 《青年探索》2012,(2):F0002-F0002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一书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罪犯的生理、心理、文化、职业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分析发现,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与其成长的环境、受教育程度、家庭生活背景和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社会氛围息息相关。该书从其中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研究入手,以科学发展、人的社会化为视野,予以关注和探讨,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可市民化群体和逆市民化群体等概念,并在建构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成熟协调机制和建构农民工融人城市的接纳机制以及接纳目标等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一个城乡双向"拉扯"的社会环境中,这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在多个方面都存在"两栖"性,这种内在的矛盾与冲突不仅阻碍了其自身发展,更引发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对此,城镇化建设必须要重视文化建设,完善利益机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教育,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实现价值观的理性构建。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城市里2亿左右的农民工,是城市总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造成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遇到不同的困境,这些困境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会引起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一系列不良问题,导致城市得不到稳定,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应该给农民工基本的市民待遇,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工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