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想象作为艺术理论中最基本的范畴之一 ,历来是美学和艺术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从宏观的视角 ,科林伍德分析了在人类活动的大框架下想象活动的特殊性 ,主张艺术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想象性的创造活动 ,是一种总体活动的想象性经验的情感表现 ,指出想象与真理、虚拟既有联系也具有明显区别。在微观方面 ,他将想象置于感觉、思维、意识、印象、观念及注意等诸多心理因素中进行考察 ,说明了想象在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千 《青年论坛》2010,(6):134-136
通感作为艺术表现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大量运用。关于其理论大多认为源于西方,其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已运用得很成熟。通过分析讨论用味觉表达听觉感受的通感,分析味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对于音乐欣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短信小喜剧的修辞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短信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经济的联系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许多小笑话也通过手机流行起来,这些小笑话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手法多样,已成为现代人的一道生活风景线。在形式上它们除了具有一般短信简明、形象的特点外,表达方式也更加多样,或叙事或抒情,或对话或独白,或文言或白话,或顺口溜或古诗词,此外还使用大量的修辞技巧,将汉语的精髓发挥到极致,把人们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青春是充满诗意的人生季节,青年是最执着于诗歌的创作群体.但是初学写诗的人常常因缺乏丰富的艺术想象而拘泥于实际生活的本相表达,这样难以站在艺术审美的制高点上去透视生活的过去和未来,创造出美丽多姿的诗歌意象.努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潜能,对诗歌的初学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邵泽毅 《传承》2011,(1):81-81
从象形文字上解释,"解"就是从牛角间始分,开启之意;"判"意即刀分为二,各半。"解牛"与"判案"神韵通感之处就是"运刀"的艺术,庖丁解牛的自然过程和法官判案的司法过程之间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肖巩 《今日上海》2009,(4):46-47
旅澳画家李宝华,在澳洲取得斐然成就,成为当地著名的华人画家,多年来往返于中澳两国。而最近一年来,他定居于故乡上海,埋头创作。他说:“在这里,我将重新获得艺术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7.
陈润兰 《求索》2005,(6):164-166
思想的深刻睿智通常被认为是随笔的生命。韩少功的随笔受孕于他的“问题意识”及他的自我确证冲动,得益于他编辑生涯的经验和阅历,表现了思维的的深邃透彻及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思辨艺术与感性想象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8.
思想工作的心理疏导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科学运用心理学原理,创造良好的心理认知氛围,掌握激励式表扬和批评艺术,选择心理疏导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9.
设计艺术的审美心理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生 《理论月刊》2006,(3):128-130
设计艺术的审美体验有别于纯粹艺术,设计艺术的审美体验更丰富、更复杂。纯艺术的感知往往以视觉或听觉为主,而设计艺术中的审美感知是视、听、触、味、嗅等感觉器官的综合体验;设计艺术的审美想象是创造性与适应性的统一;设计艺术的审美情感不囿于“小我”的满足,而是直接指向“大我”与社会;设计艺术的审美理解不是“距离”的设定,而是审美信息的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10.
11.
悲剧艺术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以其哀伤的叙事情节和悲愤的情感震撼人心。而中国悲剧艺术独特的文化视角,向人们展示了悲剧艺术的鲜明特征,它唤起人们对正义、崇高、良善的心理认同,激发人们对审美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朱庆财 《前沿》2012,(3):158-159
二十一世纪是图像文明的时代,异彩纷呈的影像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影像艺术成为最大众化的艺术样式,已经在人类生活中蔓延开来。作为当代大学生,能否调平心态,明辨取舍,从视觉影像艺术中获悉对自己身心发展有利的学习因素,努力克服不良影响,抵制低俗文化,拓宽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3.
教育管理中重要的一项是教学管理,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表扬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多年的中学外语教学经历使笔者对教育中的表扬艺术有深刻的体会,本文从一个案例出发,探讨表扬的行为和心理机制,探究表扬教育的艺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乡民艺术知识并不具有结构的永久稳固性,而是因为与乡土社会生活关联密切而相应地具有形式转换的多样性和意蕴阐释的多元性。在乡土社会急剧转型、乡民艺术受到重视的当今社会背景下,学者应透过乡民艺术活动的表层现象认知其深层的交流结构,借助区域社会文化整体的概念,突破民族志书写中凝固幻象之窠臼,以充满流动感的书写模式,实现对乡民艺术活动及其内在文化结构的深刻认知。  相似文献   

15.
16.
马立新 《青年论坛》2011,(2):112-116
从全局上审视所有世间存在的艺术品——艺术家或非艺术家创造的用于审美需要的物质文化实体产品,会发现人们对艺术品的解读只有两种方式——有些艺术品以运动的形式被解读,另一些艺术品则以静态的形式被解读;或者说,前一种艺术品具有固定的先后解读秩序,必须严格按照时间序列遵从艺术品的先后构成秩序方可被解读,这些艺术品有文学、电影、电视、戏剧、音乐、舞蹈等;而后一种艺术品则以纯粹的静态形式被直观,这些艺术品有绘画、雕塑、摄影、建筑等。依据艺术品的构成秩序和解读秩序而将艺术品划分为动、静两大类,标准清晰,容易被一般艺术接受者所掌握,同时这一标准也比较能够揭示各种艺术品的本体特征,涵盖力和统摄性强,所以我们倾向于按照这一分类标准构建新的艺术格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唐的诗歌殿堂里,李贺和杜牧齐名,被称为"小李杜",李贺诗歌因其语言"奇峭"、"瑰诡",而被人称为"鬼才"。李贺诗歌有着明显的个人风格,擅长用奇伟的想象营造浪漫的诗歌情境,且追求"务去陈言",注意语言的创新,因此,从立意到遣词造句都羞于雷同,笔者主要从其诗歌的拟人、夸张、婉转这种修辞手段入手,从语言角度来谈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心理艺术的恰当运用对于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有着很好的效果。为此,部队思想工作者应对心理艺术方法进行有益的探索,将心理艺术运用到经常性思想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9.
李立 《思想战线》2012,38(1):10-13
学界主导的意见是将艺术人类学视为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艺术"二字提示,不能将艺术人类学的对象完全等同于"文化"。当前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与艺术存在某种疏离,应该尝试回到并回应艺术学、美学提出的艺术问题,为艺术人类学寻找相应的对象和议题,思考如何将其延展到艺术人类学中重新厘定,而不是简单地加以摒弃。促使学科之间形成有意义的对话主题,使艺术对象真正成为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