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迪 《法制博览》2022,(3):111-113
民商法主要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特点以及发展需要制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民商法主要是从信用方面,对当事人应当履行义务以及履行义务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总结.民商法社会信用体系在我国构建的时间还比较短,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都比较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商法在社会...  相似文献   

2.
刘阳 《工会博览》2009,(6):70-70
工程造价管理就是合理地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日益复杂化,计划经济的内在弊端逐步暴露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基本建设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建筑业改革很多次,但从多次改革来看,对建筑市场的灵魂——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都涉及不深,还缺乏从根本上来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婧媛 《法制博览》2023,(12):49-51
在当前数字经济的背景之下,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而在此背景之下,需要拥有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从而通过金融体系有效促进我国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之下实现社会经济的创新改革。所以在本论文研究中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法律体系发展面临的挑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通过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使我国金融行业可以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不断提高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国家先后制定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还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章、司法解释,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劳动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在依法治国的视阈下,中国市场经济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中国市场经济的个性,即中国市场经济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坚持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统一,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又可以规避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因素,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造福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6.
李越 《法制博览》2013,(10):27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商法做为我国有关调整商品经济的特殊法律规范,对调整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商法在一个国家发展的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的发展水平。本文通过对现代民商法在我国经济中的价值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对民商法在我国经济中的价值进行定位,从而更好地发挥民商法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调节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东剧变以后,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在反思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重构社会主义未来的过程中,围绕市场、计划与社会主义,平等与效率,市场经济与混合所有制,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这四大方面的关系展开了深入探究。认为市场和计划都只是一种经济运行的具体机制,社会主义可以与市场机制兼容,两者的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效率与平等的"双赢",有助于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从而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助于促进经济上与政治上更多的民主实现。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基于竞争秩序的法律制度建设正在日渐规范,竞争法学也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建设的重要法律表征学问。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竞争法学逐渐走向成熟,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用,从理论层面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发展。所以本文通过讨论我国竞争法学发展所取得的重要成绩,思考竞争法学发展进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出其发展建议,同时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9.
徐强 《工会博览》2009,(9):36-36
民商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然而,我国的民商法体系存在比较多的缺陷。所以,不断加强民商法建设是目前我国法制建设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刘雅芬  武媛 《法制博览》2023,(3):154-15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环境日益面临挑战,电力工程企业的法律风险及防控工作成为事关企业能否良好运行的重要因素。开展对电力工程企业的法律风险及防控内容研究,迎合了经济发展现代化的趋势,有助于推动企业在法律的良好导向作用下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自身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焕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