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缺乏自身稳固的世界观,对国际关系研究没有理论贡献。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观照共同体演进的思想传统。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洞察现代国际社会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演化逻辑,指出人类社会的理想形态是“自由人联合体”,明确了共同体演进的目标与归宿。此后,苏联把建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作为共同体演进的实践原则,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学者则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国际霸权凸显对共同体演进的价值关怀。为广泛凝聚共识,推动实现共同体演进的时代跨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方案,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化进程,为构建具有世界历史普遍性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筑牢了本体论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国家安全学     
国家安全是一个大问题,是原有的任何一门学问都不能完全包容的大问题。虽然学者们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两个术语的含义和关系问题上还一直争论不休,虽然人们对研究有关问题的学科称作“国际关系学”还是“国际政治学”也还无法达成一致,但无论是“国际关系学”还是“国际政治学”,都容纳不下完整意义上的“国家安全”,都没有也不可能把整体性的“国家安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是和平共处理论的灵活运用邓平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发展面前,邓小平同志及时指出:“各国都在考虑相应的新政策,建立新的国际秩序。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是行不通了,那么应当用什么原则指导新的国际关系呢?”“我认为,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  相似文献   

4.
汪浩生  夏连英 《前沿》2004,(3):192-195
“9·1 1事件”后 ,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 ,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国际关系体系正呈现出新特点。国际战略格局在向多极化曲折发展过程中呈现多层次结构。这些将对当前及今后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理念的演变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国际战略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适应国际关系体系的这种转变 ,与时俱进 ,为完成我国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服务。一、当前国际关系体系的新特点当前国际关系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其一 ,传统安全问题有可能转化为非传统安全威胁 ,非传统安全威胁也有可能…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后,宗教与国际恐怖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际上,宗教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对国际关系有着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理论上,也体现在实践上,如神学理论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和宗教改革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既然宗教与国际关系如影随形,为什么国际关系理论中一直没有宗教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基础本体论。共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共生理论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基础和支柱理论之一。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界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共生理论突破了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求“异”路径,主张探求事物间关系的普遍性,即求“同”。共生理论的求同观念主要体现在四个向度,分别为时间“同”(连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空间“同”(适用于中国和非中国的事件解释)、物种“同”(贯穿人类世界和自然界)和国际关系学“同”(以共生来统合国际关系学的基本主题)。对四“同”的深入探究,拓展并深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并为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7.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主题,也将是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的主题。如何实现这一世界各民族的共同目标.就必须跳出当前“国际法”所维持的国际和平格局,走向“国际伦理”的新时代。就目前世界和平的现状及其基本准则而言,其思想基础基本上是西方近代社会产生的“国家权利”观念。这一国家权利观念直接是从康德的“主权国家”引申出来的,而康德的主权国家概念是来之于卢梭的“契约论”,是把“个人权利”概念运用到国际关系上的结果。在这一观念指导下,产生了现代国际社会的“国际法”。无庸置疑,现代的“国际法”为当今的国际和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分析了国际关系伦理研究这一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的前沿领域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 ,初步概括了全球化时代影响国家间关系和世界政治的若干基本伦理问题以及基于不同国际伦理传统和经济背景的主要理论分野 ,并就构建一个旨在反映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视角、国际处境和利益需求的“国际关系伦理学”分析框架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薛亚梅  洪文婷 《前沿》2008,(11):19-21
国际关系理论发端于对国际秩序的追问和探寻,构建国际秩序理论模式是每一种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规范性价值追求。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谱系包括两个发展脉络:美国学派和英国学派。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国际秩序观:国际体系秩序与国际社会秩序。如果将和谐世界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相对接,可以说,和谐世界是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谱系的综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把量子理论引入社会科学研究成为新兴的跨学科努力。它尝试把有别于传统思维的量子思维纳入学科研究中。在新思维启发下,人们看到世界所呈现的特征具有整体性、不连续性、复杂因果关系和不确定性。思维方式的改变引起国际关系研究的“量子转向”。复杂纠缠乃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状态;意识在国际关系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国际政治具有不可预测性。在外交方面,人们看到国家层面竞争与合作的纠缠性,机构层面的行为叠加性以及战略构想上的整体性。把量子思维引入国际关系研究,旨在从根本上重构认知过程,发现被传统思维所忽略的东西,从而有可能使国际关系摆脱目前面临的诸多困境和难题。  相似文献   

11.
国际合作是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议题,但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国际合作理论:批判与建构》的面世,挑战了西方国际合作理论的话语霸权。它在对西方国际合作理论进行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建构了以“国家能力-国际合作”为主轴、国家意愿和国际社会为干预变量的国际合作模式,实现了对现有西方国际合作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赵春珍 《前沿》2013,(18):33-38
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和生态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跨国界生态问题H益严峻,生态问题的政治化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生态国际关系理论应运而生。生态政治学者们在批判传统国际关系两大主流理性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生态国际关系理论。这种理论具有新国际关系理论的许多特征:批判性、跨学科性和生态问题中心性。特别是在促进全球环境的正义诉求中,生态国际关系学者们开始关注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许多边缘声音,包括环境非政府组织、绿色消费、生态科学、生态经济、绿色政党等,体现出鲜明的生态特点与生态立场,对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和国际生态政治合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难免一些价值争端。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科体系改革刍议田志立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科体系,或简称国际关系学科,被称为“世纪风云的产儿”,是一门时代感极强的理论学科。在新旧世纪交替的世界历史大转折的年代,国际关系学科体系的改革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本文试图联系...  相似文献   

14.
刘波 《人权》2012,(2):40-45
当前,人权与发展、安全并列被确立为联合国工作的“三大支柱”,成为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的重要因素,全球性人权文化的扩散无疑将会对每个国家的人权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焦点聚集在人权问题上,  相似文献   

15.
蒋超  李小朋 《桂海论丛》2012,(6):108-112
当前我国习惯法研究中充满着日益强烈的实用主义价值诉求与愈益精细的制度设想.这固然有其积极的实践意义和制度优化作用,但也存在“实用主义”倾向等诸多偏颇,制约了我国习惯法研究的深层次发展。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习惯法研究者过于简单化地以西方的“实用主义”为依据和标准.既忽略了对“实用主义”内涵的深层理解和消化吸收,又没有把握习惯法的内在理路。为此,在今后的习惯法研究中,应结合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回到“实用主义”哲学的生成语境,从习惯法的内在理路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安全困境”概念、成因及其实践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以解释国际紧张、对立乃至冲突形成机理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命题。自20世纪中期该概念提出以来,被各国学者所广泛吸收、借鉴,运用于分析和说明国际安全环境与本国的安全境况。但“安全困境”概念本身存在一定的疏漏和弊病,尤其是国际关系学界对“安全困境”成因的理解和研究分歧较大,缺陷明显。笔者认为,在特定国际体系中,对他国国际战略意图的模糊性认识及对自身国家安全的无止境追求,是导致国家间“安全困境”的真正动因。走出“安全困境”需要对国际社会共有安全观念的构建。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集体的国际战略和外交实践为“困境超越”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刘艳娜  陈胜 《前沿》2008,(7):123-128
和谐世界是国际关系的一种良好状态。国际关系既包括国家之间公法层面的关系,也包括私人之间国际民商事领域的私法层面的关系。调整跨国关系的法律制度可以影响国际关系的状况,国际私法作为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律,对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作用。从国际私法的历史、自身特点以及国际社会来看,构建和谐世界应是国际私法在21世纪的价值取向。适当法理论是适应这种价值取向的国际私法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8.
梁军 《社会主义研究》2005,12(6):110-112
爱德华·哈莱特·卡尔是当代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大师,他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批判了两战期间占据主导地位的理想主义,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并最早以政治现实主义重建了国际关系学的基础.迄今,卡尔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有关论述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当代国际关系思想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南方”的浮现,国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在蓬勃兴起,并且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全球南方”研究的兴起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多个领域,既专注于国家间关系的变化,又拓展了社会间关系研究的视角,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人文社会科学已有的思维定式,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生产和理论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全球南方”的浮现实际上正在改变大国兴衰的历史条件,对基于美西方历史经验的国际关系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直接触及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问题。对正在兴起中的“全球南方”研究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评价,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的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曾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不变的利益。此名言道出了国际关系中的务实因素。主权国家作为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主体,通过外交为本国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实惠是理所当然的。 实用主义的基本逻辑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说得再绝对一点,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基于其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出于维护其最高国家利益的需要,坚定而艺术地奉行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