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不少人曾经以为,随着两极争端局面的不复存在,人类也进入了一个“自由民主终结”的新时代,“万世太平”不再不可以想象。然而,话音甚至尚未落下,1990年在盛产石油的海湾地区,先进飞机与舰艇云集,便上演了血火烟尘齐飞的惨烈一幕。而在其后,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接踵而来。战争与暴力仍在这个世界游荡,这也给中国的对外交往和中国人的国际观出了一道题目:面对不时发生的战争与暴力,我们该如何对它们进行伦理和道德判断?对此,2003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是一个检验器,从中无疑暴露了当代中国知识群体在战争伦…  相似文献   

2.
当前战争正在从传统的对称战争走向非对称战争,它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改变世界、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一个结果。本文假定把非对称战争理解为对抗双方可以“交手”的一种“均衡”,并从成本一收益的经济学方法来分析非对称战争可以成立的理由,并推导出它的某些性质,以此解释两类不同性质的非对称战争:以强凌弱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和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以弱击强的“9·11”事件、巴勒斯坦人的自杀性攻击等。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以来,美国把反恐战争作为其实现美国价值观全球化的重要手段。美国主张的理由是维护世界和平、正义、自由等现代价值观,这是根植于美国历史传统和美国精神的。但美国如果把它的价值观上升到一种对外行为的目标和行动指南,就面临理论上和事实上的问题。理论上而言,它的主张不具备普世主义的性质,而在国际层面,不仅在被推广的地区,本土文明反而被激励起来反对之,而且西方社会内部也存在对美国式现代价值观向全球推广的深刻反对。此外,美国能否走出帝国循环的规律,也是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争后的欧美关系:欧洲视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认为,美国对后冷战时代国际格局演变特别是欧盟崛起的无视或误读尤其是布什政府采取的“美国主义”或单边主义的国际与欧洲战略,刺激或促成了法、德等欧盟主要国家在伊拉克战争中对一种成长中的“欧洲立场”的理论阐释与政治表达。但是,欧盟的首要目标仍然是实现欧美双边合作关系的强化而不是弱化,在此前提下逐步将其从传统的“跨大西洋联盟”关系转变为一种竞争、补充和合作相结合的平等伙伴关系,因而并不希望看到双边关系由于某一议题分歧而出现实质意义上的分裂与对立。  相似文献   

5.
何倩 《当代世界》2008,(12):53-55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作为唯一的一个“极”,它在国际社会的权势处于顶点。但阿富汗战争余烬未冷,伊拉克战争又使美国颜面扫地,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更使美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随着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力量的不断变化,作为一个“极”的美国似乎正逐渐失去曾经拥有的统治力。而俄罗斯、中国以及印度等新兴大国却成为潜在的“极”,再加上欧洲、日本等旧有大国,这一格局既非单极支配,亦非多极结构,是否预示着另一种“极”时代格局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以来,美国把反恐战争作为其实现美国价值观全球化的重要手段。美国主张的理由是维护世界和平、正义、自由等现代价值观,这是根植于美国历史传统和美国精神的。但美国如果把它的价值观上升到一种对外行为的目标和行动指南,就面临理论上和事实上的问题。理论上而言,它的主张不具备普世主义的性质,而在国际层面,不仅在被推广的地区,本土文明反而被激励起来反对之,而且西方社会内部也存在对美国式现代阶值观向全球推广的深刻反对。此外,美国能否走出帝国循环的规律,也是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曾经以“文明冲突论”在全世界毁誉参半的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教授去年底又出新作“穆斯林战争的时代”一文。文中认为“当今世界政治已经处于穆斯林战争的时代”,并且“穆斯林战争已经取代冷战而成为国际冲突的主要形式”。亨氏此文在穆斯林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埃及学者在《金字塔报》撰文质疑和批评,指责亨廷顿歪曲事实真相,丑化穆斯林形象,编造穆斯林好战的谎言,将穆斯林视为当今世界战争的罪人。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和趋势。“9.11”事件和“打击恐怖主义战争”的出现,尤其是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使国际关系发生了更为复杂和深刻的变化,也由此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新问题。《可以为战争辩护吗?》一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编辑出版的,它从一个新的视角,即从国际法与伦理结合的角度解读了当今国际政治关系。正如该书标题所示,作者围绕战争干涉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一、书的由来本书的始作俑者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机构:法国外交部分…  相似文献   

9.
康德是西方国际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他晚年对人性、国际正义、战争与和平等重大国际政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康德认为,人性不单单是性善或性恶的问题,而是善恶皆备;“已不所欲,勿施于人”可以作为国际正义的标准;人的“非社会性”是国际上战争频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同样人的“非社会性”也使“永久和平”成为人类历史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0.
英国海洋战略理论家朱利安·科贝特提出了英国式有限战争理论,该理论是对克劳塞维茨有限战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后由于利德尔·哈特提出"英国式战争方式"概念使其得以广为传播。科贝特首次将有限战争的研究对象延伸到海洋国家英国,他认为,由于海洋或强大海军的隔离,只有世界性帝国才能永久性地进行真正且富有成效的有限战争。与哈特夸大这种战争方式的效果不同,科贝特强调,这一战争方式由于往往无法有效打击大陆国家的权势基础,从而不能决定大陆战争的结果。英国式有限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小规模陆军和优势海军的联合作战,它只是统筹陆海行动的海洋战略的一部分,必须根据战争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直击北京军区野战炮兵部队实战演练信息化使解放军炮群具备更惊人威力信息化战场“未见烽烟起,战神已轰鸣。”北京军区某炮兵旅在硝烟弥漫中闪电般的拉开了信息化战争背景下进攻战斗实兵演习的序幕。演兵场内云雾遮日,巨大烟幕绵延数公里。这是一次信息化条件下近似实战的演练,也是一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检验部队实战水平的战斗。炮兵旅的车载指挥所内,各种数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的朝核政策出现了一些调整,但在目标和执行手段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美国目前的朝核政策是不划定“红线”、缺乏有效阻止朝鲜发展核计划的办法以及拒绝谈判和“交易”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3.
在海湾战争中建立的反伊拉克军事联盟,由于一些国家不赞成美国遏制与打击伊拉克的政策而逐渐解体。这次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遇到一些国家的抵制。原来反伊拉克军事联盟的成员成为反战阵线的“斗士”。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受到质疑。另一方面,美国又在寻找新的“志愿者”。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深刻地反映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立场     
巴格达陷落了,萨达姆不可一世的雕像一个个倒掉,原先坚决反战的国家一个个发表声明,希望战争“尽快结束”并希望有资格参与战后重建——这是作为国家在这个现实主义世界上的现实选择。 我们也呼吁尽快停止战争,但我们更希望战争根本不要发生。这是场根本没有必要、也不符合国际秩序基本底线和人类伦理基本底线的战争。 我们的反战态度不会因为巴格达的陷落而变。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两场“反恐战争”与帕西地缘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米尔以西地区(本文简称为帕西地区),即帕米尔高原的西部地区及其以西的接邻地区,存在一个 由伊斯兰国家组成的次地区。进入21世纪之后,在本地区及接邻地区发生了两起战争,即阿富汗战争与伊拉 克战争。大国对本地区的态度以及本地区的国家在这两次战争中的态度较为引入注目。美国的战略图谋主 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出于反恐需要;二是为了牵制俄罗斯、中国;三是为了控制里海的石油资源。在阿富汗战 争时期,美俄之间在中亚既有角逐、竞争,也有合作、协调,美国与帕西各国之间也有利益交叉。但在伊拉克战 争期间,情况则有所不同,美国在本地区难有太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16.
皇帝之殇     
饮者 《法制博览》2008,(17):52-53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天下是皇帝个人的私有财产,人类都是皇帝的奴仆。皇帝的权力,是最大的,也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所以,“四万万人都想当皇帝”,“中国向来没有为平等自由起过战争,几千年来历史上的战争,都是大家要争皇位。”(孙中山语)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下的"离散群体"伦理:问题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散群体概念是应对全球化的国际移民的伦理和价值观挑战而出现的新概念。"离散群体"区别于传统移民以及难民,在全球化背景下蕴含诸多新特点。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离散群体的特征,探讨其生存状态,反思其潜在伦理问题,对国际移民政策的战略调整、预防战争危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战争对美国国际地位及世界军事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表明 ,美军自 2 0世纪 90年代推进的军事革命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通过军事革命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军事转型” ,美军已经将其技术优势真正转化成了能力优势和决策优势 ,使其军事能力与以往相比又有了大的跃升 ,不仅具备了打现代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而且确立了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军事优势。像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爆发的历次局部战争一样 ,伊拉克战争也将极大地促进美军新军事革命的进程 ,加快其军事转型的步伐 ,进一步拉大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军事能力差距 ,强化其世界军事霸主地位 ,并对世界军事格局和大国军事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中国在春秋战国之后最终走向“大一统”的普世帝国,而欧洲在罗马帝国覆亡之后就一直保持多国均衡的分裂局面?为什么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权力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结构”,而“公民社会”则始终无法孕育,而欧洲国家却能够发育出公民社会和宪政民主?美籍华裔学者、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许田波(Hui,Victoria Tin-bor)的《战争与国家形成:古代中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以下简称《战争与国家形成》)一书试图通过构建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来解释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美国迎来奥巴马“2.0时代”,将面临诸多挑战 1月21日,奥巴马宣誓就职美国总统。作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在第一任期内表现中规中矩。尽管美国仍在遭受金融危机困扰,但经济保持了低速增长;结束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美国民众对政府发动战争的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