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已先后向香港派驻了28位总督。这些总督既然驻在香港这块中国土地上,自然需要有个中文译名,但是如何译法,就大有讲头了。 英国首任驻港总督Henry Pottinger到任后,中国人把在鸦片战争中对英国人的积恨一股脑儿发在他的身上,因此按照字音给他翻译了一个三不像的中文名字“甸乍”。现在香港中环有一条“甸乍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许多人走到这  相似文献   

2.
2月2 6日,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格里格·米尔斯(和该所研究室主任伊丽莎白·西蒂罗泊斯)一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与中国学者就“中南关系”、“中非关系”等问题举行了座谈。座谈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双方就近年来各自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随后,双方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及当前中非合作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合作的前景进行了热烈讨论。南非国际关系研究所基本情况关于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定位与发展,米尔斯所长认为,它是一个“为政府治理和发展创造条件与提供思路”,“在发展中,探求国内外、地区、全球的发…  相似文献   

3.
1999年10月18—22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前往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受到英国政府和人民的隆重欢迎。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就双方关系发展和共同关注的国际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签署了总值达35亿美元的经济合作协议。欧洲舆论认为这是一次“富有成果”的访问,为今后中英合作的全面发展“打开了新的一页”。 一、访问背景 江主席的英国之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元首对英国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双方对此都予以高度重视,希望通过这次访问继续推动中英之间的合作关系,解决两国之间存在的某些分歧。  相似文献   

4.
1998年6月15—16日,欧洲联盟15国在英国威尔士首府加的夫举行首脑会议,就欧洲一体化建设的前景和经济发展形势,以及欧盟机构改革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磋商。会议发表了主席国声明、欧盟财长会议声明和关于科索沃问题的声明。法国总理若斯潘认为,这是一次“没有作出重大决定的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5.
港人在内地“包二奶”,是香港的一大社会问题。去年12月,香港电视台向观众报道深圳的黄贝岭是“二奶村”,村内有1000多名“二奶”。于是,深圳有个“二奶村”,在深港及全国各地顿时人人皆知,引起了各阶层人士的注意。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上也有代表提及深圳“二奶村”之事,有关专家也来深圳考察“二奶村”现象。那么深圳到底有没有“二奶村”?黄贝岭是不是有传媒中所指的“二奶村”?黄贝岭街道办事处的人说:“二奶村”纯属无稽之谈。被香港记者说成是“二奶村”的黄贝岭,原来是个很大的村庄,像深圳市区里所有的其他农村一样,如今…  相似文献   

6.
一、东南亚国家对香港回归的看法(一)普遍看好香港回归,对“一国两制”寄予高度希望。东南亚各国普遍认为香港回归中国后将继续保持经济繁荣,认为香港与大陆的经济已融为一体,九七后香港作为中国门户的地位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说,“新加坡对香港的顺利回归和保持繁荣充满信心,新加坡将继续在香港投资”。泰国前总理差瓦利表示“相信香港将保持长期的稳定与繁荣”。泰国外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也高度评价“一国两制”的构想,他说,“一国两制”是中国在既要考虑香港的历史现状,又要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维护国家主…  相似文献   

7.
80年代末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一方面,世界的几个“热点”普遍降温,另一方面,东欧局势迅速变化。美苏既想推动欧洲局势演变,但又担心失控,因而急于要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为此,美苏两国首脑在马耳他举行了“非正式”会晤,讨论了当前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中的一系列问题。双方在会晤后用统一的语调宣布:东西方“冷战时代结束”,美苏进入一个“相互迎合”与“合作”的“全新时期”。  相似文献   

8.
英国重视在港利益,促进英中关系发展杨义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近来香港回归中国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英国工党新政府从英国长远的切身利益出发,也面对现实,在接受香港回归不可逆转的“既定事实”的同时,可能会顺应民心改变保守党政府在香港问题上同中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中美之间缺乏战略互信的问题在中美两国都引起了广泛讨论.最近,甚至有美国学者撰文说,中美之间的战略互疑达到了“空前高度”,两国之间正在展开一场“新冷战”.笔者对此不能认同.中美之间在许多方面是有互信的,但互信程度远低于两国之间的合作和相互依赖.现在不是过去三十多年中美互信最差的时候.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的缩小是当前互信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加强互信需要积蓄正能量,增进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在双方利益并不重合甚至冲突的问题上两国要多沟通、探讨、妥协.若如此,则中美双方都会有所失,也都会有所得.  相似文献   

10.
CEPA对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1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赴京述职期间,正式向中央领导人提出两地建立“类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得到支持。鉴于自由贸易区多为国与国之间的互惠安排,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这种商谈的结果只能叫作“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CloserEconomicPartnershipArrangement) ,CEPA之名由此而来。CEPA于2003年6月29日由内地与香港双方签定,从2004年1月1日起,273个内地税目涵盖的香港产品,只要符合原产地规则,都可享零关税优惠。另外,也开放管理咨询等17个服务领域,并在2006年之前取消对香港产品的所有关税…  相似文献   

11.
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已经走过了一段历程。 60年代初期,联合国中的发展中国家坚持就广泛的国际经济问题进行谈判。1964年第一次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可以说是南北双方关于经济关系辩论的开端。这次会议本身就表明了一个事实:第三世界国家不接受以布雷顿森林系统为中心的现行国际制度。在此以后,那些最终形成“国际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2.
序言在讨论正题以前,我们有必要简单地说明一下香港及居住在香港的中国人和“华侨”的关系。如所周知,香港是中国人的“街道”。香港的人口(1976年底有四百四十七万七千六百人)中有98%是中国人,香港的社会和经济是由大量的中国人在那里构成的。尽管香  相似文献   

13.
新地区主义与中拉关系的前景曾昭耀目前,关于“新地区主义”问题的讨论,特别是关于地区一体化区域间未来关系问题的讨论,开始“热”了起来。这是不奇怪的,因为“新地区主义”的兴起及其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这是每个国家都不能不深为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移民问题”是后苏联时代俄罗斯各界讨论甚至炒作的热点问题,但中国官方人士并不认可这一“问题”在俄罗斯的存在。中俄双方应就与人口跨国流动有关的概念性问题加强了解和沟通,以便达成共识,从而能更加妥善地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不仅解决了香港问题,也为和平解决复杂的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香港成功地实现“一国两制”,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内涵,也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树立了榜样。“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将长期执行的基本国策。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香港当地又涌现了大批热爱祖国、热爱香港、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这一切保证了“一国两制”必将在香港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欧洲国家对美关系考虑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欧洲国家在对美国的认识上没有根本性差异,其分歧主要在于如何与美国打交道,准确地说,在于以何种方式可以有效影响美国的政策。英法等国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分裂在较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处理对美关系的分歧而引起的。不论是英国代表的“团结派”,还是法国和德国代表的“抗衡派”,都希望能够与美国保持联盟关系。但“抗衡派”与美国的矛盾由于是围绕世界秩序以及各自地位和作用而展开的,双方均难做出妥协,并因此将改变大西洋联盟内部关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看“英美特殊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亚非纵横》2010,(5):12-16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美国对英国态度强硬,在英国国内激起强烈反响,“英美特殊关系”遭遇新挑战,暴露出其脆弱性的一面。但基于政治、经济、安全合作等多方面利益考虑,双方并不乐见该事件上升至影响传统盟友关系的层面,“英美特殊关系”更趋现实。  相似文献   

18.
桂西南与越北疆土毗邻,自古以来,双方边民历来互相来往,经营小生意。此种小额贸易,双方边境地区一贯称为“趁圩”或“赶圩”,由于接触频繁,我方边民大都能说越南话,越方边民也会说我边区的“壮话”。所谓边区,按规定,是指国境线两侧各15公里以内的地区而言,边区内的居民则称之为边民。自越南沦为法属殖民地后,中越之间重新划定国界,从此双方边民互市趁圩或探亲访友必需具备进出国境的证件,均由设在沿边的双方对汛署签发,发给边民专用。此种证件我方名为“长行过界准单”,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中国履行中英联合声明 声称美支持“一国两制”政策,因其“能够确保香港继续其民主化的进程”并“享有高度自治”,中国能否遵守“承诺”,是“对中国要融入国际社会的考验”。美国要求中国“长期履行中英联合声明的政策”。 美国认为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是香港平稳过渡和在主权移交中国后保持高度自治的  相似文献   

20.
一.前 言 19世纪,英国在治理帝国中最重视的政策是“自由贸易”。1819年成立的新加坡、1842年清朝割让的香港分别是其期待着在东南亚和东亚作为英国自由贸易帝国的中心起到作用的城市。而且这个时代也是中国人涌入这个地区的时代。尤其是新加坡和香港更是如此。由于在这两地没有对移民加以任何限制,中国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便不断增加(参照表1、表2)。尽管情况相似,但新加坡和香港的当地殖民地政府的政策却有显著的不同。本文拟通过探讨鸦片承包和秘密结社的这些不同点,阐明两个殖民地当局如何试图维挣“自由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