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在“三个有利于”中,发展生产力是前提和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动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这一最终决定者的地位,使它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坚持“三个有利于”,就是坚持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这一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这充分指明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2页)“三个有利于”标准有着丰富的内涵,它规范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同时投人民以理论武器,斩除了束缚思想解放、阻碍改革步伐的思想樊篱。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价值标准和真理标准的统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思想,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真理性认识,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先后提出了三个标准,即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这三个标准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十二个理论观点,党的十四大概括为九条,内  相似文献   

5.
按照“三个有利于”的要求,冲破凡事预先一味注重“定性、划线、贴标签”的抽象定性思维方式的束缚,一切看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是否有利,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干。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作的评价标准关系到组织工作的方向和质量。把“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作为根本标准衡量组织工作成效,对于保证组织工作的方向、实现组织工作的根本任务、据(?)组织工作的改革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评价组织工作,就是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把组织工作的“根”扎在党的基本路线上,把“本”务在经济建设中心上,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春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这就是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对此,有人称之为“党的工作标准”;有人称之为“真理的检验标准”;也有人称之为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究竟是什么标准,它与毛泽东的“实践标准”有什么联系,它是用来检验真理还是用来检验实践的,它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有什么联系等等,这些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有必要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又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和权力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继承和发展。 一、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首先正确回答了权力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端正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核心问题。 1.正确认识和自觉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一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有两句名言。一句是“老祖宗不能丢”。“老祖宗”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其创始人;“不能丢”就是要继承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和运用它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另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内容、形式以及变革,并以生产关系为中介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状况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或迟或早发生变革。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要确立它的历史地位,并最终战胜旧制度,必须创造比旧制度更高的生产力,否则就不能把历史真正向前推进一步,最终会被历史所否定。因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生产力才是判断历史和上层建筑的存在和变革是否合理,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所有制实现形式作为…  相似文献   

11.
1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这是马列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们因产生、发展的阶段不同,所以就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一、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提出和发展“精髓”就是本质的东西,就是精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都强调过他们创立学说的基本特点——“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明确提出并阐述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主要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曾经反复…  相似文献   

13.
《团结》2002,(4)
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的苏东斌发表文章说,最近,江泽民郑重地提出了建设“政治文明”这一要求。江泽民对这个概念的现实使用,不仅把法治建设提到了政治文明的高度,并且把政治文明作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并列的重要判断。“政治文明”,说到底,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制度文明”,也就是对邓小平  相似文献   

14.
"三个有利于"思想的现实意义是:把握思想精髓、勇于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坚守人民利益、尊重群众实践、学习群众智慧;坚持埋头实干,争取改革时光,反对空谈流俗。  相似文献   

15.
坚持三个“有利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绳 《瞭望》1998,(33)
坚持三个“有利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胡绳正在疾驰而过的20世纪这一百年中,中国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而且从自己的经验中学到了许多新东西。要说这些新东西是哪些,我以为不可不提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在20世纪的最...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权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安徽师范大学政法系李宗楼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同无政府主义者就权威问题的论战中,痛斥了"反权威主义"的谬论,精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威观。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权威...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历史新时期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三个有利于"思想是邓小平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首次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江泽民2000年在视察广东时首次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思想,为我们判别改革开放中围绕姓"资"姓"社"问题展开的一系列是非得失提供了科学标准."三个代表"思想,为我们判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的成败得失提供了科学标准.搞清楚这二个标准的相互关系,不仅对我们深入领会和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素质与执政能力,提高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水平有益,而且对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思想,排除各种干扰,在改革开放中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孙夕淼 《学理论》2013,(20):3-4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要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关键因素。马克思社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因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程中,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影响,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对我国现实情况的分析来揭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和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