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林文化"是中原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少林文化"对中原文化的传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收了儒家思想的"仁爱"、刚健等观念;二是吸收了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刚柔并济等观念;三是吸收了禅宗的"顿悟"等观念。但是,"少林文化"不仅仅以其兼容并包的方式传承着中原文化,同时又创新了中原文化,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少林文化"大产业链,这也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涵。这既体现了"少林文化"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面,也体现了其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郭桂玲 《学习论坛》2012,(10):57-60
2011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河南要打造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随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提出"文化强国"战略,这充分说明了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河南的独特优势。我们一定要了解中原文化,弘扬和创新中原文化,以夯实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3.
<正>中原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自古以来乃兵家必争之地。朱德曾说过:"自古谁得中原,谁可得天下。取得东北、华北再取得中原,就得到了全中国。"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中原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曾在此三次建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党。能否提高河南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事关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败。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提高河南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新要求;"四大考验"对河南党的建设提出严峻挑战;坚持"四个立足",经受"四大考验",不断提高河南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和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5.
<正>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胡说"是"瞎说",是"没有根据的或者没有道理的话"的意思。这种说法起源于东晋之后。东西晋时期,人们称我国北方和西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为胡人。由于西晋王朝的腐败,引得胡人进攻中原,推翻了西晋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主宰中原之后,胡人与中原人民的接触逐渐多  相似文献   

6.
薛瑞泽 《学习论坛》2012,(10):61-63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升了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品位,使中原经济区建设有了长久发展的文化支撑,同时也提升了河南人的精神风貌,对华夏文明在新的时代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展现在世人面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挖掘中,应当把握关键的突破点与着力点,让中原文化更加精彩的内容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要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0,(23):11-11
<正>《求是》2010年第23期如何应对"十二五"的国际环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在本期《求是》杂志上撰文对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国际环境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既有机遇也有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卢中原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一、客观分析我们  相似文献   

8.
从中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对桂林本土文化的影响两大方面,对桂林多元文化交融的情况进行粗略的梳理。中原文化渗透晕染,桂林文化植入"中原化"文化基因;开放包容、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形成桂林独特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9.
河南是一片红色热土,孕育了不少优良的传统和精神。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和邓州"编外雷锋团"精神。这五种精神是中原文化的"魂",是河南振兴、中原崛起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部队开展教育、激发动力的鲜活教材。当前,全军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弘扬"五  相似文献   

10.
正1946年,长江以南的解放军主力基本上已遵照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从原有根据地北撤。而在长江以北,离长江较近、被国民党看作"眼中钉"的主要是中原和苏中两块解放区。中原解放区地处鄂东北和豫东南,南临武汉和长江,平汉铁路从这里通过,可以威胁武汉,又是国民党军沿平汉铁路北上进攻华北的必经之地。国民党军想大举北上,要首先扫清这个"障碍"。1947年11月,陈毅在淮阳汲冢地区会见中原突围部分干部时说:"如果没有中原部队的战略牵制,那就很可能没有上  相似文献   

11.
阎德民 《学习论坛》2008,24(9):13-16
河南之所以能够实现从中原塌陷到初步崛起的历史转折,根本在于高举了解放思想的旗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加快中原崛起,应在"三个认识清楚"上下工夫.面对各地谋划新一轮发展的逼人态势,河南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作为实现新跨越、新崛起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2.
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原经济区就从构想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互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的目标要求,突出科学发展、"三化"协调、载体建设、改革开放、改善民生、服务大局等六项原则,着力建设十大支撑体系,勇于创新、持续运作,力争迈出实质性步伐,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国内外已有区域性规划的成败得失,善于取他人之长,走好捷径;适时明确中原经济区所涵盖的范围,筹建相关的合作论坛或组织;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加速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在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上树立样板;及早对中原经济区的产业布局进行系统规划和整合;加快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将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富民强省有机地结合起来,细化为具体项目.  相似文献   

13.
"收入倍增"作为中共十八大报告的热门词汇正在从文字变为现实。"北京、黑龙江、辽宁本溪、中西部的一些城市已开始制定规划,有的是当地发改委牵头,有的是当地政府牵头。"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透露。以囊括河南、山西、山东、河北、安徽5省的中原经济区为例,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  相似文献   

14.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党员领导干部的好榜样。他用光辉的一生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今天,在大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持续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持续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品德素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可靠的群众基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必须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5.
范振华 《学习论坛》2008,24(1):71-73
范蠡在谋国时,助推越国从小到大、由弱至强,促使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晚期的一代霸主;在谋身时,他知利益、懂协调、善统筹,先事农商、后营产业,不数年,积财富巨万.后世人仰慕范蠡的经商理财致富之道,奉他为"文财神".范蠡是中原文化史上著名的智者之一.认识和研究范蠡,对于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原崛起和振兴"豫商"等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解放军首任军长行列里,第十军首任军长算是一个特例.大多数首任军长都是从"纵队"改称"军"后,由纵队司令员改任军长的,而杜义德成为第十军首任军长却不是这样.第十军是由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称的,而杜义德在由"纵队"改"军"之前,则是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个中故事耐人寻味,值得探根问底.  相似文献   

17.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从中共建党至大革命失败前夕,党内更为强调"服从"的组织纪律。八七会议在反思党内"宗法社会制度"的同时也提出"造就秘密党"的要求,这两项要求之间的矛盾诱发了极端民主化现象。中共六大说明了集中原则与民主原则的关系,初步对极端民主化进行纠偏。中共六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民主原则对于集中原则的从属和服务地位,成为之后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正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调动30万大军,"围剿"中原解放军,挑起空前规模的反革命内战。以中原突围为起点的全国解放战争,由此而爆发。中原突围战役是极其惨烈的,中原解放军主力在中共中央的指挥下虽然胜利突围,但是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损失也是很大的。本文仅讲述参加中原突围的黄琪、李薇、孙卉、陆方4位女性的悲壮人生,以示缅怀。黄琪为革命英勇牺牲黄琪,原名黄辉蓉,1925年出生于北平,  相似文献   

19.
杨树平 《红旗文稿》2012,(19):19-20
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需要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从根本上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这  相似文献   

20.
贵州采用新的开发手段比内地晚了一千多年,而作为农业社会主要资源的土地又不如其他地区,"渐比中州"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这一状况。在贵州开发史上,明代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主要标志是与中原接轨,按照"中原模式"开发。明清两代,交通条件起了较大变化,不但有驿道与全国相通,赤水河、乌江、舞阳河、清水江、都柳江、北盘江及红水河的航运发展起来,而且省城与府、厅、州、县的道路不断开通,打开"山门",渐成开放态势,为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