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王永杰 《犯罪研究》2011,(2):31-37,57
英美法系国家证人保护制度比大陆法系国家证人保护制度完善,范围较广,在证人具体保护方式和条件方面两大法系国家也存在区别。我国法律对证人的保护规定较少,并存在诸多问题。只有证人或者其特定关系人的人身安全受到实际危害或有造成实际危害的危险时,才有必要对其或特定关系人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建立证人保护专门机构,有利于防止部门间相互推诿,也有利于对证人保护进行统一管理、调度,增强对证人保护力度。对于出庭证人的保护措施,应当包含作证前的预防性措施、作证后的事后保护性措施及对证人亲属的保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证人保护与被告人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了更加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但证人保护与被告人知悉权、对质权可能发生冲突,各国为此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予以平衡,包括限制披露证人身份信息和采用视频技术或设置屏障的方式出庭作证等。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有必要在平衡证人保护与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基础上完善证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是推行对抗制的刑事诉讼制度的基石。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证人保护立法的恐怖,这对于确保重大、复杂案件的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现行的法律并未能建构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仍然没有实质消灭证人出庭作证的后顾之忧,实有必要明确证人保护的对象和范围、保护机关以及保护程序等,并逐步扩大保护范围,从而达到改善证人出庭率的庭审现状。  相似文献   

4.
钟燕 《法制与社会》2012,(11):111-112
证人的沉默现象日益引起人们对现有证人保护机制的反思。如何保护证人,以打消证人的后顾之忧,使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是证人保护机制设立之目的所在。本文通过考察其他法治国家关于证人保护制度的规定,在结合分析我国法律尤其是2011年公布的刑诉法草案对证人保护制度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证人保护机制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5.
美国证人保护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引言证人出庭作证难是我国证据立法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学界将其主要原因归结为证人保护制度的缺失。的确,证人保护制度是证人作证的基础性保障体制,但我们的讨论却陷入了诸多的误区,最根本的错误是将证人保护制度“泛化”,即认为证人保护就是国家对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所有证人进行制度性保护。这种观点必然导致我国证人保护制度陷入司法资源浪费的困境,却使真正最须保护的“污点证人”置身于生命危险当中。当前中国对证人基本没有保护可言,“污点证人”受到报复甚至被认为是报应,而社会关注的只限于对普通证人的报复。…  相似文献   

6.
我国专家证人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2007,(8):92-97
在审判实践中,如何有效解决技术争议一直是审判者和当事人必须共同面对的难题。目前的专家鉴定制度难以解决各类技术问题,有必要引入专家证人制度作为补充。在引入专家证人制度后,有必要对该专家证人程序的启动、专家证人的人数和专家证言的质证等方面进行具体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民事诉讼虽已建立了证人制度,但证人制度中关于证人作证义务、出庭作证保障、证人经济补偿和保护、证人拒证或伪证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仍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现行法律规定已远远不适应建设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有必要对证人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使证人在民事诉讼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切实推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实现司法公正。本文力图回答以下问题:第一,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证人制度存在哪些缺陷与不足;第二,应以怎样的方式、对策来促进证人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我们希望通过封兹项课题的研究和探讨,能够对现行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为证人制度的发展完善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法对我国的证人制度有相关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涉及证人资格、证人义务、证人保护以及证人作证程序方面。本文主要是用文本分析方法揭示我国的证人制度,以及司法实践中证人制度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9.
证人拒绝作证制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证人拒绝作证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证据制度 ,在世界多国的证据立法中都已明确规定。我国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法律规定。确立证人拒绝作证制度 ,对充分保护律师辩护制度 ,弘扬传统的伦理道德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等基本人权 ,推动我国法治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证人出庭作证是充分发挥证人证言这种证据作用的关键环节。但是证人出庭作证难已经成为严重困扰我国刑事诉讼一个重要问题,有必要针对证人出庭作证难的原因,建立公诉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通过确定出庭证人的范围,设立必要的保障和处罚措施,逐步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曙  阿儒汗 《河北法学》2006,24(6):109-113
证人保护制度是保障证人出庭作证的关键性措施之一.现行立法确立的证人保护制度过于简略,缺乏可操作性,且侧重于对证人的事后保护.这种立法上的不尽如人意使证人不敢出庭作证,导致证人作证制度虚无化,因此亟待重构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2.
修改后刑诉法第六十二条首次以立法形式规定了隐蔽作证制度,以预防打击报复证人的事件发生,保证公民作证义务,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可以说,该制度是保护证人出庭作证的新探索,也是证人出庭的一种新方式,对解决长期困扰司法实践的证人出庭作证率低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作为一项新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必然会遇到一些现实问题,因而有必要进行相应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但实践中证人出庭率极低,究其原因是立法上证人保护制度的缺失。本文通过对国外相关制度的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对如何完善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对一国刑事司法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各国刑事审判中,证人作证因其最能体现司法公正,有利于增加庭审的透明度,故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司法实践的必然要求,而证人证言是各国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证据,对于搞清案件实情,惩治犯罪和保证人权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检法机关有保护证人安全的义务。但在目前我国的刑事诉讼中证人往往回避出庭,造成当前出庭作证率极低。本文从我国目前立法、司法、社会现状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证人保护制度的缺陷和不足,结合外国证人保护制度的建设,试着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人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犯罪多样化形势的加剧,污点证人对司法机关能否查明真相顺利结案往往能够提供极大的帮助.因此,我国有必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污点证人豁免制度.考虑到当前的司法改革的大势推进,建议我国选择有罪豁免的方式对污点证人进行豁免.应将决定污点证人的豁免与否的权利交给检察机关,由其根据案件的重大与否和污点证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并通过法院的进一步审查,同时应对污点证人实施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证人出庭率普遍较低,原因在于对证人的保护力度不够。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对证人权益保护的重视。与旧刑事诉讼法相比,新法的规定有许多进步之处,但在证人经济补偿、近亲属保护等规定上还有可探究之处。证人保护的整个机制构建需要全方面的完善,这对我国的司法实践和理论升华都有实质性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制度规定,结合国情,从保护机构、保护措施等角度完善我国的证人权益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7.
证人出庭作证,对查明案件真相具有重要作用。但很多犯罪人往往为了逃避法律制裁或者出于愤恨,而对证人施以打击、报复。加之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尚不完善,证人的人身、财产、亲属的安危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本文立足我国刑事证人保护的现状,借鉴国外证人保护制度的经验,对我国证人保护制度问题提出了具体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保护举报人,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世界各国在保护举报人法律实践方面,有一个互相借鉴和学习的过程.就目前的同类法规来看,加拿大有<证人保护项目法>,澳大利亚有全国性的国家证人保护计划,德国有证人保护法,美国有被害人和证人保护法.除了这些单独的立法以外,很多国家的诉讼法,都有关于证人保护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刘培榕 《法制与社会》2011,(8):47+58-47,58
我国缺乏系统的证人保护制度,现规定过于笼统无法达到保护证人的作用。本文立足我国现实,从证人保护的对象和范围、保护机构、保护措施等方面,为完善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政法学刊》2017,(4):32-40
脆弱证人一般包括儿童与身心不健全的脆弱成年人。由于传统质证规则的对抗性,脆弱证人容易陷入困惑而无法进行有效的质证。为提高脆弱证人提供证据的质量,提升质证的效果,有必要规定脆弱证人的特殊庭审质证规则。从比较法的视野来看,相关国家关于脆弱证人在质证主体、方式和内容上的特殊质证规则值得借鉴,尤其是英国的中间人制度,在司法实践起到良好的质证效果。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脆弱证人缺乏相应规定,实践中脆弱证人质证存在无法质证、无效质证和无序质证等三无问题,理论界对脆弱证人作证制度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完善脆弱证人庭审质证规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