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爆发生产过剩的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周期爆发的经济危机,一方面,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另一方面,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落后性和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替代的必然性。熊彼特认为,创新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周期的根源。不断产生的创新的第一次浪潮以及由第一次浪潮引起的第二次浪潮,形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尽管马克思与熊彼特都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波动性,但他们在对经济周期的产生原因以及周期特点的阐释上,存在许多不同点。比较马克思与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对于我国制定与实施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的物化观和马克思的异化观在内涵、产生根源、扬弃途径等方面均有差异。卢卡奇物化观认为:商品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社会失去整体性;劳动成果的物反过来对劳动者进行控制。马克思的异化观则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人和人的本质相异化;人和人相异化。卢卡奇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普遍的、必然的现象;马克思从人类发展史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来探讨异化产生的根源问题。卢卡奇企图在改良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使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马克思则主张通过实践革命达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资本主义是与古典资本主义相对称或相比较而言的,一般都认为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以后的资本主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资本主义属于现代资本主义。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在生产社会化和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用唯物史观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社会经济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换发展是社会转变的主要原因。在此理论框架下,马克思阐释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过程,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并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结构性缺陷,进而构建出了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非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指导下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运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非资本逻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得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个历程。在世界历史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拓宽了人类历史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时指出:“只有当雇佣劳动成为商品生产的基础时,商品生产才加强于整个社会,但也只有这时它才能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4页)这虽然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作出的分析,但它说明一个道理,商品经济与劳动力成为商品关系密切,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时,商品经济才获得充分的发展。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性?在马克思著作中是作否定回答的。但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和政治战略中,空间、自然、城市化进程在资本主义扩大生产、再生产和社会主义转型理论中,几乎处于边缘地位。尽管如此,城市仍然是孕育反资本主义斗争和"社会—生态"冲突的温床,为解放性的"社会—生态"转型理论及实践提供了试验空间;城市是管理推动资本流通过程不断革新的创造性破坏的关键。通过探讨解放性平等主义政治运动是如何与城市政治经济转型、政治生态转向相结合的,展示了空间、城市化及其在"社会—生态"转型过程中维持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建构阶级斗争动态格局中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家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与阶级对立紧密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国家的相关本质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无产阶级专政下国家发展以及未来社会治理等方面问题的阐释中,蕴含着他们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治理的主体是人民,治理方式是无产阶级专政;未来社会不存在阶级,国家退出历史舞台回归于社会,社会治理的主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治理方式是社会自治。  相似文献   

8.
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其历史进程进行批判性审视的结果,其中蕴含了深刻的政治思想。一方面,批判理论不仅关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普遍性问题,对实证主义的哲学精神和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解析和批判;另一方面,批判理论还注重发掘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的细节,将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从宏观转向了微观,进而通达其政治诉求。可以认为,从微观视角对批判理论中的政治思想内涵进行探索,不仅能够对其进行深刻理解和阐释,而且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批判理论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实质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  相似文献   

9.
布尔迪厄认为社会的出身通过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尤其是)文化资本造成了教育的不平等,使教育制度在经济条件平等的条件下,把社会特权转化为个人的"天资",从而使社会出身在继承人的"再生产"的过程中继续发挥作用,而作为合法机构的学校又掩盖、合法化甚至助长了这种不平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任何一个经济范畴,都是一定生产关系的理论反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m,作为单件商品和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中的一种价值形态,从而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应该是、而且必须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反映或理论表现。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分为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从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这两点划分为两大理论前提,马克思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原理。但是,由于社会实践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新一轮思考。"法人资本主义"论是资产阶级学者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代表性理论。其论者认为,当今资本主义已是"法人资本主义",法人是社会资本的所有者,股权法人化标志着股份资本已属于法人团体,而不属于原先作为个人股东的资本家。因而在法人持股日益普遍化的法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阶级已经消失。通过对"法人资本主义"论的评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其对我国当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从金融危机看新自由主义的弊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根源最普遍的学术解释是,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是祸根。认为是美国的金融秩序失调、金融创新失控、金融监管缺位等造成了危机。其实,这仅仅是在表象上阐释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从根本上看,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新自由主义。金融危机暴露出新自由资本主义的弊端:群体的非理性、自由的不对称性、自由调节的危险性。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得到启示: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规律依然在起作用;新自由主义已经不能推进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金融危机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结束;欧美救市并不等于社会主义;金融危机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杜威一直关注社会政治问题。面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他对古典自由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提出了参与式民主的理念。他认为,只有参与式民主才能制衡垄断资本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侵害。他试图以重新阐释经验的方式来为民主政治奠定哲学基础,从而超越古典自由主义在公私领域之间的机械划分。  相似文献   

14.
数字资本主义代表着当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形态的新阶段,它在本质上仍是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本质,只不过它依托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和数字信息,实现了资本主义存在方式的数字化生存模式以及资本的持续积累和不断增殖,甚至是数字"裂变式"增值。然而,数字资本主义发展并没有因"生产力的发展""数字技术的改进"而给工人阶级、城市底层、社会边缘群体等普通民众释放更多的"闲暇时间",相反,他们依旧被束缚在"数字资本主义剥削的各个生产链条"上,而一旦遭遇社会风险或重大危机时,其合法利益甚至生命安全就更难以得到维护。由此,数字资本主义发展并未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西方民主体制下政党竞争的诸多阴暗面,包括"金主政治""贿选投机""党争混乱"等,反而可能在数字网络的"裂变"传播中扩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危机",甚至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作用下进一步加剧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和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仍具重要价值,这已经得到世界学者的广泛认可。国外学者的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对当前全球性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分析、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揭示,以及对当代工人运动及人类未来发展道路问题的思考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在他的后期著作《合法化危机》中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系统危机倾向的分析已经过时。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危机由于受到政府干预,已转向文化领域,并导致社会整合问题,尤其是,政府干预导致了合法性的大规模丧失。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以英、法、德等先进的工业化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指出社会主义将从资本主义这个母体中解放出来,但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和更高形态必然要替代资本主义。在这一普遍规律上,他们又对落后的保存有"农村公社"特点的俄国进行了考察,认为资本主义并非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一定条件下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进入到新社会。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根据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一国胜利的理论、实践,进一步丰富、发展、补充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论述,是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出发点和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类型区分标准的不同观点述要贾华强对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类型区分标准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丰富、深化和完善问题,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再生产运动的具体实践,因而从60年代起,就引起了我国经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下面,...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对大工业的出现、发展和变化进行了充分阐释,肯定了大工业在资本主义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大工业出现后,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促进了西方国家由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转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大工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大工业的理论,为中国新型工业化建设道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归根到底是要解决一个按比例发展的问题,是分析国民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当前,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国民经济总量与结构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矛盾,这些矛盾都可以从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中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