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产党人〉发刊词》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经验教训,初步提出并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篇章。它首次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概念,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出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推进党的建设;提出进行伟大斗争,强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提出中国革命的三个法宝,概括总结党史经验。这启示我们,要坚定不移办好党报党刊,牢牢抓住思想建设这个党的基础性建设;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坚持党员标准发展党员,增强党的群众基础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相统一;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12,(11):33-33
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崇学重学、勤学善学,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独特的政治优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大创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敏锐的时代意识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包俊洪 《求是》2012,(15):43-44
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崇学重学、勤学善学,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独特的政治优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大创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敏锐的时代意识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具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谋划,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结论。增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自觉,树立“三个务必”新的座右铭,形成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庄严历史责任,明确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提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大命题,丰富党的自我革命价值内涵,作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党的建设战略部署,集中体现了党的二十大对加强党的建设进行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大会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深入研究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认为,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全会研究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相似文献   

6.
党的建设90年的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历程。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的建党学说。在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并将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始终是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7.
陈登才 《前线》2009,(12):15-1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总体战略部署,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借鉴、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决定》将其科学概括为“六个坚持”。这些基本经验表明,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必须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理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党和国家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刘泽民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创造性地提出了面向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目标、方针,途径、手段,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项新的伟大工程,科学准确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习近平就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提出了以"五位一体"为主的党建新举措、新内涵,继承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是全党全人民的智慧结晶。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对党自身的建设和国家建设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2006,(13)
中国共产党在85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并从只有五十几名党员、处于秘密活动状态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7000多万党员、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执政的大党。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归结到一点就是:党具有并始终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起点上,回顾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充分展示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和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科学精神,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纲领性文件,是新世纪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文献。《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进一步阐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赋予党的宗旨以鲜明的时代内涵,赋予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是  相似文献   

12.
王钦双 《世纪桥》2009,(1):12-15
中共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在系统研究大革命失败后的新形势、确定党在新时期任务的基础上,对党的建设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结合党的建设的实际,对党的建设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初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六大对党的建设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明确了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为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党在秘密条件下活动的两大原则,为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提出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任务和方针.为实现党的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提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任务和方针,确保了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深刻挖掘六大在党的建设方面的历史资源、总结六大前后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加强执政党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荣臣 《党课》2009,(10):10-16
执政党建设是执政后党的建设的一项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毛泽东对执政党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先后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贡献。但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60年了,在未来的执政实践中,我们一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以实践来检验一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自己比较完整的党的建设的理论体系。文章主要分析了刘少奇党建理论的主要内容:党性修养理论;民主集中制;正确开展党内思想斗争,解决党内矛盾;群众路线;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科学概括、系统论述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全面总结了党的 80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长期困惑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澄清了党的建设问题上许多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思想深刻,意义重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指导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所揭示的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 1 政治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完成党的历史任务所确定的总方针和总政策。其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十五大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实现新时期党的建设根本目标的新举措之一。邓小平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①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责任感和紧迫感,使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出来。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势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系统地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自从建党那天…  相似文献   

18.
《北京支部生活》2012,(11):F0003-F0003
党的十八大报告着眼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党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新定位,提出“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9.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充满革命、批判与斗争精神的经典著作。其中斗争精神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核。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回顾我党波澜壮阔的历史,斗争精神始终是支撑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具有宝贵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斗争精神",这是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提出来的科学论断,具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原创性,是对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新时代下继续践行斗争精神对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建党七十余年来,党始终把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理论建设的直接成果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使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总结党的理论建设经验,有助于全党深入学习和理解邓小平理论。一、理论述设要致力于创立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