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全国12城市在职青年调查数据,研究青年的不同特征与其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表明,青年的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与其意愿生育数量间关系不大;青年的婚姻状况、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则与之关系密切.已婚青年意愿生育数量显著高于未婚青年;高收入青年的意愿生育数量显著高于中低收入青年;青年文化程度与他们的意愿生育数量之间呈现出一种U形相关状态.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下,一向被视为稳定生涯保障的体制内人员,是否具有比较高的生育意愿?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的数据,对体制内就业青年进行分析,探讨家庭、工作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其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大部分体制内就业青年希望生育2个或以上孩子,但其生育意愿总体上低于非体制内就业青年。来自父母的照料支持能够提高体制内就业青年的生育意愿;兄弟姐妹数量与体制内就业青年的生育意愿呈正相关;工作年收入对体制内就业青年的生育意愿起正向促进作用;工作地位越高的体制内就业青年生育意愿越低;所在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对体制内就业青年的生育意愿起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70年代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到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正式宣布推行全面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一直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群众的生育意愿和行为也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本文在全面二孩背景下,以育龄青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特征的群体意愿生育子女数、意愿生育性别、生育时间和生育目的以及关于二孩的生育态度。研究发现新时期的育龄青年对意愿生育子女数量的要求趋于合理,重男轻女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意愿晚育人数偏多,养儿防老不再是生育的重要目的,意愿二孩生育态度积极度不高,经济因素是影响其是否生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变迁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北京、上海、宁波、东莞、长沙五市所作关于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问卷调查表明,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内部变化不同步,期望子女数的变迁相对较快,性别偏好与生育动机变迁相对迟缓.生育上的男孩偏好与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观依然重要,并对生育行为产生影响.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方面与当地居民的差距,使其缺乏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5.
对杭州市80后的生育意愿的深入调查与分析发现:在杭80后基本都有生儿育女的观念,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满足亲子感情及家庭完整等高层次精神需要突出;生育女性的偏好略大于男性;理想子女的数量为一个,更注重对子女综合素质的培养;晚婚晚育普遍,奉子成婚开始流行;开放生育政策对80后的生育意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通过对江苏青年发展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当前三孩生育意愿不甚乐观,且存在城乡趋同、男女分化的特征。综合比较可知,已育两孩的青年应是促进三孩生育最为重要的目标群体。研究对2260名已育两孩城乡青年的三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发现成本—收益是他们考虑是否生育三孩的重要判别条件,同时生命历程中的生育体验尤其是既有两孩的性别构成以及家庭互动中的压力和教育冲突也有可能影响三孩生育意愿。因此,在后续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中,应优先化解已育两孩家庭特别是其中女性的实际生育困境,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其生育潜力并培育引导新的生育文化和生育样态。  相似文献   

7.
8.
女性作为生育行为的主要承担者,其生育意愿对于社会整体生育率的提升至关重要。针对近年来我国青年女性群体生育意愿持续走低的现状,通过分析各大网络平台中的生育相关议题,基于生育成本与生育效益两个方面可以洞察制约女性群体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物质成本、机会成本、健康成本、婚姻风险成本以及子代的养老效益、生育的价值效益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要提升社会生育意愿以及生育率水平,亟需完善生育支持类公共政策、加强生育女性就业歧视监管并营造良好的生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人们的生育意愿与人们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生存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其中社会环境更为重要。当前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对人们的经济压力、家族种族势力和黑社会势力抬头对人们的生存威胁、政府社会管理滞后给人们造成的对现实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心等,是人们生育意愿强盛的根本原因。要有效抑制人们的生育意愿,降低人口增长压力,治本之策是在创新社会管理中下大力气整治和改善人们的社会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开始逐渐低于更替水平,代表生育意愿最高阈值的理想子女数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低于更替水平,中国真正进入低生育时代。随着世代更替,相较于年长一代的女性,新生代的中国育龄女性在生育意愿上表现出新的特征。首先,生育意愿的内涵在新生代的女性中发生嬗变,从家庭导向为主向个人导向为主转变。其次,新生代女性存在明显的生育计划推迟现象,导致生育意愿在期望层次和计划层次出现显著差异。再次,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也发生明显改变,成本约束和内在动机的作用逐渐凸显。借助母职共识和角色不一致的概念,通过构建社会角色和生育意愿的关联路径,基于主观规范和成本分担的主客观机制,可以从社会角色的视角阐释中国新生代女性生育意愿变动的形成机制。其政策启示在于,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构建须结合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特征进行考虑,破解低生育困局的关键在于弥补当前女性角色与母职共识之间的鸿沟,减少角色不一致给女性带来的惩罚。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减缓,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少子化”、“老龄化”等人口问题。从当代青年的婚育观念入手,分析“少子化”的深层原因,有助于减缓“少子化”带来的社会冲击。  相似文献   

12.
13.
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年与青年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各国青年,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青年出现了某些明显的趋同趋势,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的青年工作要与时俱进,确立与全球化相适应的青年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4.
蒙古的重大社会变革,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生活方式上对青年都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大批新型的青年组织应运而生.蒙古青联独立于任何政治势力之外,务实创新,自主灵活,在众多的青年组织中最具规模和实力,在青年中最具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最富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高学历青年的婚姻状况常常被人们忽视,却令人担忧.虽然他们在婚恋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已成熟,但由于许多客观因素,却不能按照正常的法定年龄走向婚姻,更不能生育.特别是高学历女性,晚婚又晚育给她们的身心带来了比较沉重的心理和实际的负担.她们是中国女性未来的代表,她们的婚恋行为预示着未来中国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未来人口的质量.如何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要,改善她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直接影响其在经济社会中的生育行为,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状况是影响其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进而将其城市融入程度细分为经济融入、关系融入和心理融入三个维度,并利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的微观数据分别对这三个维度所产生的异质性影响进行逐一检验与分析。最终实证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经济融入和关系融入程度对其生育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心理融入作为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高级阶段,对其生育意愿产生的影响与前两者有明显差异。政府部门应采取减轻流动群体在城市环境中的经济压力、消解流动群体在交往中产生的社会排斥现象、科学预测流动群体生育观念的变化趋势、提升流动群体在求职就业中的人力资本等措施提高他们的生育意愿,以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青年研究与青年工作相互脱节的问题,没有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业已成为我国青年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从青年研究理论层次之功能和决策或实践层次之功能的视角,阐述了青年研究和青年工作“服务”和“依靠”的辩证关系;也从现代科学决策的组织架构层面,探讨了青年研究机构为青年工作部门决策服务的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提出了青年工作决策者在借鉴研究成果时离不开自身理论修养的主张,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年工作决策的科学性:为使青年研究更好的服务党和政府青年工作,青年研究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的关系、个人学术兴趣和社会责任的关系、提供对策建议与提供思想、理论、观点的关系、学术著作和决策参考材料的关系,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和青年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热忱关心青年的成长,关心着青年工作的发展。总书记对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高度赞扬,对青年一代健康发展的殷切期望,对青年干部成长培养的严格要求等青年观,是我们从事青年工作的工作者所必须认真领会和把握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育龄青年生育观从研究范式情况来看,结构模式是我国生育观研究中采用最为广泛的范式,行动范式在21世纪初得到了较大发展,而政策研究范式从整体来看一直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从研究方法来看,对中国青年生育观的研究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还是理论研究,但从质量来看,经验研究水平比较高,发展得也比较快.这种变化是社会现代性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论文针对现有研究关于通婚圈与“二孩生育”政策间关系的结论,从论证逻辑和经验证据两方面进行了质疑.作者指出,原文论证的大前提并不可靠、小前提也不成立,因而无法推断出研究结论.同时,作者还指出了原文在文献引用和统计表格方面所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