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德坤 《党建》2010,(5):58-59
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周恩来功不可没。 遵义会议的召开,曾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酝酿过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湘江战役后,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李德已毫无威信,博古不懂军事,更由于失败而感到责任重大,意气消沉。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陷入全面被动、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之前,闽东革命斗争的异军突起,不仅拖住了国民党正规军两个师、一个海军陆战旅的兵力,还直接援助了中央红军为打破敌人的“围剿”而派遣北上出击的红七军团的战略行动;在中央红军主力出发长征,至巧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这段长征中最艰苦的时期,闽东苏区的反“围剿”斗争,更是紧紧拖住了国民党正规军八个师等近十万兵力;在中央红军主力进入川西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闽东革命斗争的再次蓬勃兴起,又一次使国民党三个正规师、一个旅等兵力深陷闽东。事实表明,闽东的革命斗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及中央红军主力随后进行的长征,为这一时期的中国革命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3.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周恩来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批评了李德、博古的错误观点,为确定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会议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并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中,严肃批评了李德的极端恶劣的领  相似文献   

4.
?193i年11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泰宁正式列入中央苏区版图,成为当时中央苏区21个组成县之一。1932年10月,国民党军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阶段“围剿”计划。  相似文献   

5.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于1934年10月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一年的艰苦转战,至1935年6月14日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会议。会议决定红军应集中主力向北进攻,以开创川陕甘苏区。两大主  相似文献   

6.
马昌法 《广东党史》2011,(11):36-40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撤离苦心经营多年的中央苏区,踏上战略大转移的漫漫征途。寻求战略转移的落脚点,成为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最主要的任务之一,这是关系战略转移成败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7.
1934年9、10月间,由于王明、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大局已定,只剩下突围远走一条路了.然而,红军赶在10月中旬夺路突围,而且是惊慌失措般地逃跑,这里除了军事上处于劣势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中共决策层获得一批"绝密情报",于是决计提前突围,以免被敌人团团围住而不得脱身.  相似文献   

8.
中央红军八次选择长征落脚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撤离苦心经营多年的中央苏区,踏上战略大转移的漫漫征途.寻求战略转移的落脚点,成为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最主要的任务之一,这是关系战略转移成败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胡兆才 《党史文汇》2006,(10):21-26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中央红军在经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敌强我弱的劣势环境下,如何迈出长征第一步,赢得突围胜利的?  相似文献   

10.
毛峥嵘 《世纪风采》2014,(11):21-24
鲁易,湖南常德人,1900年出生在沅水之滨一个“亦耕亦读”的家庭。他早年留学日本、法国、苏联,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1932年10月,在洪湖苏区反“围剿”的战斗中被俘牺牲。  相似文献   

11.
徐碧深坑岭战斗,阻滞了中央苏区东线敌人,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战斗有效牵制阻滞福建方面敌人参与第五次“围剿”,为我军积累了野战经验,是成功的游击性运动遭遇战例,丰富和印证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12.
1932年4月,中央红军发动的漳州战役.是出击敌人踞守的大中城市并取得辉煌战绩的典型战例,也是毛泽东与周恩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 一、周恩来与东征漳州的战略决策 漳州战役的历史背景,笼罩着一幕错综复杂的党内政治斗争和严峻的敌我军事斗争的雾霭。当时,中央苏区已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特别是第三次反“围剿”后,国民党军队纷纷退出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13.
1933年10月.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1934年9月初.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红1军团、红9军团、红24师及福建苏区地方武装奉命在松毛岭一线构筑工事.抗击国民党东路军从连城向长汀推进。连城松毛岭郭公寨.是松毛岭阻击战的前线指挥部。  相似文献   

14.
广昌南部及石城地域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后期的主战场。红军在这块区域进行了一系列的阻击战斗,这些战斗对中央红军实现大转移的战略目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是中共中央在苏区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它直接关系到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成败。共产国际在会议议程、军事战略、经济政策、工会政策以及中央领导机构的人选问题上事先均作了仔细的安排,并与中共中央有过沟通。这次会议全面肯定、维护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政治上的"左"倾错误,并将这种错误发展到顶点,因此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长征。毛泽东没有参加五中全会,会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不同意中共中央让毛泽东赴苏的动议,后又对全会的政治决议中一些极左的观点进行了批评。另一方面,这次全会将毛泽东、张闻天和王稼祥等选入政治局,为今后的拨乱反正提供了组织上的可能性。全会选出的中央领导机构(尽管在遵义会议上主要领导人有了变动)在长征途中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兴国“扩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前,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着坚定的理想与信念,征服了人迹罕至、鸟兽绝临的雪山蛮野,粉碎了力量数十倍于己的反动势力的围追堵截,创下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今天,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本刊将陆续发表以长征亲历者为主的回忆、纪念文章,以志怀想。本期所编发的几篇回忆文章原刊载于上世纪90年代初沈阳军区内部编印的《革命回忆录汇集》,其中既有对“左”倾机会主义者给中国革命造成严重危害致使红军被迫长征的憎恶鞭挞,也有对工农红军在艰苦卓绝的伟大长征中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讴歌赞美。这些长征亲历者如今都已不在人世,但通过他们的口述,却给我们后人留下了那个艰苦岁月的永恒印痕,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对我们今人的启示与鼓舞。  相似文献   

17.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陆定一的这首诗再现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8万多人在1934年10月集结江西于都河畔,渡河长征的情形。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就是从这里渡过于都河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担任全军殿后的我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浴血奋战,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率领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抢渡湘江的任务。终因敌众我寡,孤军作战,弹尽粮绝,全师将士大部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9.
马德俊 《党史纵览》2002,(11):46-48
王宏坤指挥的红十师和红二十七师在飞旗山一线拼死抵抗,迟滞了敌军的推进速度。方面军总部及主力在其掩护下北撤至金家寨。 金家寨,是鄂豫皖边区一个古老的山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古名“金钗镇”,兴建于唐末。由于它位于史河上游张公山下,有上下两个码头,是大别山中土特产品集散地,逐渐成为一个有着5000多人口的繁荣的山镇。张公山、狮子岭等几座山峰环抱着这座山镇。史河从它的西  相似文献   

20.
天降大任,在枪林弹雨中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刘亚楼任政委,陈光任师长的红一军团红二师作为红军的王牌主力师,被定为左前锋。另一支王牌部队红一师为右前锋。铁流二万五千里,红军要突破蒋介石大军的围追堵截,要在“死地”中求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