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历史自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提出的重要概念。这一历史自信既是继续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强大动力,也是涵养当代青年的内在要求。新时代,历史自信的来源依据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层面进行探讨,其分别构成了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根基、实践基础和文化底蕴。作为一种正向积极的精神状态,坚定历史自信有助于青年夯实坚定“四个自信”的历史基础,抵御多元社会思潮的现实冲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使命。坚定历史自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青年持续深化历史认知、不断强化历史自觉、牢牢把握历史主动,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磅礴的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3.
杨芳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22,(4):19-22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新疆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文化润疆在理论上蕴含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为主体,以挖掘和运用新疆各民族文化为基础,以“润”为核心要义的文化意义。实施文化润疆,要注意把握好文化实践的自主性、创新性和超越性特质及要求,重在文化观念形态向文化实践形态的转化与互动,协调主导性与多样性、世界性与民族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等,推进新疆在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中取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就会失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就会失去未来。党的十八大总结以往的发展经验,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论述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同时强调,全党一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精神富有是共同富裕的内蕴之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促进人民精神富有具有深厚的理论意蕴,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诉求,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之义,更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价值逻辑。人民精神富有是个人精神追求与群体精神理想、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与精神文化需求、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新时代文化超越的辩证统一的内在要求。因此,实现人民精神富有,应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加大精神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社会舆论的治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精神生活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认识论、辩证法和逻辑体系内在地统一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基本要求决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在于实践性.推动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需要发挥实践理性的媒介作用:解放思想,形成科学发展的思想前提;发挥实践理性的筹划作用,推动科学发展的有序进行;激发出实践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树立以人为本的"善"的实践价值理念,维护科学发展的正确价值方向. 相似文献
7.
坚定的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的各种救国方案中自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的萌发。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自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的确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在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历史自信是一种历史乐观主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其百年历史进程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的高度认可。就其主要内涵而言,包括对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重大成就、赓续的奋斗精神、积累的历史经验的自信。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对于实现强国梦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坚定“四个自信”有显著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在深化理论武装中感悟历史自信,在主动担当作为中筑牢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开篇部分指出:“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是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提出“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明确要求。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历史自信底蕴和历史主动精神,有助于我们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深刻领悟总结十年伟大变革所体现的历史自信底蕴2021年11月11日,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 相似文献
10.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主体的角度而言,就是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自信,反对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坚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坚持走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反对照抄别国发展道路或模式;坚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血肉联系,反对任何割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企图。只有相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及党与人民的血肉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才有动力之源、信心之本、活力之基。 相似文献
11.
行政信息公开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标志之一,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符合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行政信息公开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能有效地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提高行政效率。这也是中国建设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决策部署,必须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重要地位和实践要求.要正确认识我们建设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认识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关系,深刻理解文化自信何以可能;要正确认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理解文化自信何以重要;要正确认识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有的精神状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刻理解文化自信何以坚定. 相似文献
13.
14.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立足于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向全党提出的更新、更高标准的政治要求和政治动员,是党领导中国具体实践的重要理论创新。“三个务必”的提出对于滋养润化全体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应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党的自我革命和锻造过硬本领上共同发力,明确“三个务必”实践路向,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优异的答卷。 相似文献
15.
文妮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5,17(1):36-39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报告指出:"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十八大精神的核心与灵魂,是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步伐的重中之重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是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坚实基础,是推动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意蕴,并通过把握好文化内容、发展好文化产业、利用好文化资源这三个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在全社会筑起文化发展的坚强堡垒,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汇聚中国式文化发展力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屡屡攻击我国新闻出版制度,境内一些人与之遥相呼应、颠倒是非。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人心,部分媒体从业人员也受其蛊惑,盲目追捧资产阶级新闻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也在这个问题上底气不足、摇摆犹疑,在大是大非面前哑然失语,扮"开明绅士"。党管媒体、党管舆论,是历史形成和国情决定的,也是我们的一大政治优势。我们必须在这个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同时,也要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把这个 相似文献
18.
黄三生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4,(1):2-5
世界历史是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开创的,因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具有辩证否定意蕴,它从"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的角度肯定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开创的世界历史;从资本所带来的"血与火"的历史的角度否定了世界历史;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是必然趋势的角度构建了世界历史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黄谋琛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23,(1):13-22+109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斗争”。斗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还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广大党员,特别是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要掌握斗争的方法论要求,坚定斗争方向,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员(河北)》2015,(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党史国史世界史,尤其是近现代历史,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国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世界史,特别是近代史,不仅可以避免人云亦云、不知而盲、无知而乱,还可以促使我们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水平,更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