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屋前的梨树     
<正>打我记事起,那三棵远远超过屋顶的梨树就在不大的老屋院子里,它们在母亲剖鱼、宰杀鸡鸭洗用水的滋养下茂盛得很。春季的时候,梨树开满白色的花。正午太阳直射下,仰望头顶那些白色的梨花,感觉眼前是碎碎片片、晃白晃白的世界。有些花瓣飘落在地面上,一阵风吹过,花瓣犹如听到音乐召唤般随风飞舞。夏季来到,梨树挂果了。父亲说,正对家门的是棵母梨树,这棵梨树结的果子更小、更圆。梨树们可能干了,每年都能结好多梨,有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16,(10)
正故乡的炊烟里总少不了柴火饭的醇香,袅娜的炊烟升起来,它又像母亲年轻时如柳般曼妙的身姿。四季炊烟最本色的还数深秋,时间刚过清晨六点,就有乡村人家的屋顶上开始冒出一缕淡淡的炊烟,接着是第二家、第三家......然后是一村子的瓦灰色,柴火饭的味道于是便在村子里弥漫开来。做柴火饭首先得备好柴禾。以前在我老家农村几乎每家院子里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3.
我是在盛夏搬进红星胡同的。 这里可能是北京保留得最完整的一片四合院了。那些古旧的房子,就像历史沉默的脸,隐藏了多少世事的悲欢。我喜欢将自己置身在一片古旧里。我要住的院子在胡同的 18号,我非常喜欢这个号码。小四合院重新翻修过,所以比起周围那些经年的、被各户搭建的各色小房拥挤得看不出院落的四合院,它显得整洁、干净、清亮。绿墙、红窗、青瓦,像画里似的。东南西北各两间房子,将院子拼成一个“口”字。门前有一棵古槐;东房旁有两棵枣树,它时常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的话。它们都开着淡…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会员、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先生回到重庆,回到自己童年生活的故乡。在上清寺的故居前,他久久伫立在院坝内,巡视着,心中感慨万千。 是的,一切都变了!面对院子内一幢新建的9层大楼,童年那熟悉的老屋,那踩上去吱吱作响的木楼梯,屋外那棵高大的黄桷树,全都荡然无存。庞中华感到怅惘,  相似文献   

5.
段玉梅 《中国保安》2012,(21):76-76
母亲家在南城,离我家有五六公里那么远,母亲在家里种了一棵葡萄树,每年夏季一到,满院子里都结满了葡萄,母亲知道我,特别喜欢吃葡萄,只要院子里的葡萄成熟了,就会步行走五六公里的路程,把满满的一篮子葡萄给我送过来,让我尝尝鲜。  相似文献   

6.
意外之思     
很多感伤、很多梦皆因着一个意外而远了、淡了。 也本是一个很平常的早晨,太阳也还是昨天的那一轮,慢慢地从东边老屋的山墙边出来,只一刻便红红的了,你还如往常一样的漫步走在那一片你所钟爱的小树林里,你看这每一株小树每一棵野草都蕴着生机,鸟儿们喳喳的互相传递着喜悦的气息,每一个人的脸庞都洋溢着微笑,这是多么平常而又美好的一天啊!  相似文献   

7.
医疗队的驻地坐落在一处小山坡上,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之下,错落着很多民居,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砖房、木板房、茅草屋各具形态;远处是一抹抹翠绿的山,还有郁郁葱葱的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和谐景致让人不由得心旷神怡。驻地的院子很大,四四方方的,周围砌了砖墙,与热闹的村子相隔开来。十几间绿顶白墙的砖房构成了“L”型,被掩映在一片绿荫里。院子里散落着几株枝繁叶茂的荔枝树、芒果树,撑开巨大的树冠,威武地矗立着,形同忠厚的卫士;几株随风摇曳的椰子树,婀娜多姿地妆点在窗外;墙边还有几棵风雨中即兴弹唱的芭蕉,以及一大丛挺拔茂密的翠竹;绿草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疯长在房前屋后,好一派“芳草碧连天”的景象!  相似文献   

8.
故乡情思     
《世纪行》2015,(7)
<正>在鄂西,一个有山有水的小村庄,那就是我的故乡。生在故乡,长在故乡,童年的欢乐、少年的梦想,都与故乡相依相伴。走出故乡数十年,身在他乡心在故乡。记忆最深刻的,是故乡的老屋老屋在一个呈半圆形的小山坡下。老屋是用青砖青瓦盖的,普普通通的乡村建筑,冬暧夏凉,通风透气,住在老屋里有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老屋坐落在绿荫环抱之中,周围栽满了各种树木,吸引了一群群鸟儿在老屋前的树枝头上欢歌跳舞。春夏之季,老屋周围成了花的世界,桃花刚刚灿烂,梨花就又芬芳,槐花方才飘  相似文献   

9.
武陇慧 《人民公安》2022,(17):30-32
<正>塔里木河蜿蜒流过天山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万里公路环塔里木盆地伸展,穿过纵横的田野、牧场和生态林,勾勒出生机勃勃的南疆大地。坐落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是古丝绸之路中道必经地,在白雪与黄沙围裹下,孕育出一片片绿洲。清晨7点,浓浓的夏意如雾霭般在阿克苏站派出所涌动。刘志军将被子叠放整齐,仔细抹去床单上的褶皱之后就到派出所的院子里忙活了起来,除草、除虫、施肥、  相似文献   

10.
春韭     
我特别喜欢春天,尤其喜欢乡村里的春天。一场场黄风卷走了北方的严寒,送来了山野里的春天。一夜春雨竟把山涧里、老屋前的那些桃花、杏花给催开了,这宛然少女红唇般美丽的花.在绿色大地的衬托下越发显得娇艳夺  相似文献   

11.
申荣彬 《台声》2022,(15):81-85
<正>来台湾的最初几年里,特别思念故乡。每至万物复苏的春天,心里便产生一种急切想回家的感觉,想回到家中那个老屋里去,想起那次回家的情景。在那春暖花开的时节,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坐在老院暖洋洋的阳光下,坐在那几株如满树轻云般盛开着花朵的杏树下,坐在随着微风纷纷飘落的花瓣里和枝头喳喳的鸟鸣声中,坐在老树旧物所唤起的对母亲的怀念和对自己曾留下的幸福快乐生活的追忆里,用缅怀的心情去静静品味漂泊流浪岁月里让我魂牵梦萦的那份老宅的温馨与宁静……  相似文献   

12.
樵夫 《观察与思考》2005,(11):56-57
<正> 我每一次走进苏格拉底的心灵世界时,都会如朝圣般激动不已,他好象一面镜子照着我们有些卑微的心灵甬道。他的人格总仿如一棵巨冠的参天大树矗立在我们迷途的十字路口,他总让你去思索脚步应该怎么迈,他几乎就是智慧的化身,从他身上我们总可以贪婪般获得心灵的营养,找寻到前行的生命力量。我曾经仿照他的方式与女儿谈论正义、正直。末了,女儿对我说她将永远记住苏格拉底,知道了如何去探寻事物的本质,知道了辩证法。十七岁的女儿,眼里闪烁着一丝光芒。  相似文献   

13.
【案情】原告李某与被告苏某是几十年的老邻居,双方仅有一墙之隔,苏某十几年前在靠近双方围墙的地方种了一棵柚子树,由于柚子树生长茂盛,有许多结满柚子的枝条越过围墙伸到了李某的院子里。2005年8月的一天,李某三岁的儿子在自家院子靠近围墙处玩耍,一只大柚子突然从枝条上掉下来,把李某儿子头部砸伤,  相似文献   

14.
祖上曾阔过,留下一片三重庭院的大瓦屋,有好几十间房,现在已经是行将枯朽的老屋了。百多年的老屋,记载着数代人的繁荣与悲凄,留下了寂寞如死的夜空,月亮一出,老鼠嗖嗖地跳动在那残旧的瓦顶上和庭院的野草里。明月依稀到谢家,小廊回  相似文献   

15.
光泽老樟树     
王建成 《政协天地》2008,(10):60-60
虬枝苍劲,冠如伞盖,挺拔雄伟。清风吹过,飒飒作响,如遥远年代的回声,如战场上的金戈铁马。闽北光泽县镇岭北溪旁的这棵老樟树,三人合抱粗细,高约30米,树冠径幅约25米,孤零零地屹立在这里  相似文献   

16.
正在美国电影里,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栋栋色彩各异的独栋小楼,修建整齐的草坪里栽种了生长茂盛的花朵和植物,宽阔的前后院子让人觉得似乎有了自己的天地。而邻里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和谐,迁入新居时会有邻居带着馅饼和花束前来拜访,各家小孩聚在一起玩耍……然而笔者刚刚迁入安赫斯特小镇里一栋建于1935年的老屋时,却发生了一件不大愉快的事,让笔者和室友们吓了一跳。一天中午,笔者的新邻居——一  相似文献   

17.
油桐花     
正路旁、溪沟、崖上,不时可见一棵棵缀满白里透红的五瓣花的树!桃红李白已经风飘云散,满山梨花已换绿装,这是?这是桐花。桐花不是紫色的吗?紫色的是木桐花,榨不出油,白色的油桐花才榨得出桐油。大自然的学问真是无处不在。没有想到气味不是很好闻的桐油的前身也是花团锦簇,秀丽动人。奶白色的五瓣花的花萼布满红色蛛网,金黄的花蕊沾满绒粉,如初生的婴儿般纯洁娇嫩可人。树姿亭亭玉立,树冠层叠有致,花朵清丽亮眼,可贵的是没有人工培植修  相似文献   

18.
我与眷村     
杨明 《统一论坛》2005,(1):60-61
岁末时节,我顶着低温走在成都街上,巷弄里许多人家灌了香肠,腌了腊肉,竹竿串着晾在院子里、阳台上。我看在眼里,心里也跟着暖起来,忍不住想起小时候。那时台湾许多人家也是自己灌香肠腌腊肉,现在几乎都是买现成的,年味也就淡了许多。20多年前的台湾,尤其是在眷村,过年特别有意思,各省口味的年菜聚集,感觉特别丰富。眷村是台湾特有文化,1949  相似文献   

19.
正满城都沉浸在浓郁的桂花香中,古城金陵,就这样步入了深秋,无法自拔。在经历过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在这日渐转凉的时节,桂花为人们送来一份暖心的厚礼。南京人似乎尤其钟爱桂花树,几乎每个小区里都有三三两两的桂花树,在这个季节将香味充满了整个院子。很多大街小巷,也随处有桂花树的身影,不用太多,香味就已经足够填满整个街道。"桂花酒酿、酒酿元宵……"  相似文献   

20.
老屋     
老屋在豫南乡下,我的童年、少年时代就是在那里度过的。入伍到新疆一晃二十五年了,我对老屋一切细枝末节的依恋之情总也挥之不去。老屋记载着我年少时的欢乐和艰难苦涩,记载着我朴素的生活理想,承载着太多太多的记忆。我梦里常常看见老屋熟悉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还有母亲孱弱的身影、父亲劳作的身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