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十多岁的蒙太太是曾在中国工作过的德国汽车质量专家蒙彼德先生的夫人。她曾陪同丈夫在中国生活了几年 ,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她喜欢上了中国和中国文化 ,学习并研究了中国汉字 ,成了半个“中国通”。我同他们夫妇是好朋友 ,蒙太太还是我的“学生” ,我教她汉字和诗词等。蒙太太回国之前托我办一件事 ,把她家的地址翻译成汉语并做一个“大一些漂亮些地地道道中国式”的门牌子。我去德国前 ,把一件重要事情记在笔记本上 :“去看看蒙太太”。蒙太太一家住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市斯登达勒大街 5 7号 ,这是一座漂亮精巧的乳白色大屋顶三层小楼。宽敞…  相似文献   

2.
幽默天地     
窗帘 一对夫妇去看公寓。太太说:“我不喜欢这栋公寓。这些居室都没有装窗帘,我洗澡时被别人看到怎么办?”她先生瞄了眼太太臃肿的身子说:“没关系,邻居只看过一次,就会自动买窗帘了。”  相似文献   

3.
小康月报     
《小康》2012,(1):18+20+22+24+26+28-29
正@李阳疯狂英语:几点说明:第一,我肯定是爱我太太的,否则怎么可能在一起那么长时间,并有三个如此健康、可爱的好孩子;第二,我太太不是弱者,而是强者,我和我的家人、同事都是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她、迁就她。为了照顾她的感受,我最近四个月是无家可归的。第三,我的孩子是实验品只是一个说法,就像深圳是特区一样。  相似文献   

4.
个案之一:始终不能忘记我的初恋男友 我是一个机关的公务员,在母亲的严格监控下长大.从小她就给我安排好了一切,每天穿什么衣服、吃哪些食物、上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等等,都是母亲说了算.我开始还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可是后来就懒得争辩了.她说,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  相似文献   

5.
我叫阿香     
我是在别人异样的目光中长大的,我能感觉到背后的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懵懵懂懂中我觉得别人不喜欢我。一直到 8岁那年,我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她把我叫到床头告诉我她将不久于人世,她的心里放不下我。她还告诉我她其实不是我的亲生母亲,我的亲生母亲在我生下来的第二个星期将我送给了她然后远走他乡。那时我才明白,别人为何不喜欢我的原因,我的出世名不正,言不顺,我的人生先天不足。   我看到养母的眼里滚出浑浊的泪,于是我也哭了,我不是哭我的身世凄惨,而是害怕养母就此弃我而去,我像一茎藤蔓一样依赖养母,我不知道没有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安》2013,(4):67-67
开车陪太太一起出门买东西,因为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我就问到底要去哪里。太太回答说:“你不用管,我告诉你怎么走就行了。”我们上路了。太太很辛苦,因为每个路口都要她提醒我,应该往左、往右还是直行。我也很辛苦,因为到每个路口都提心吊胆,不知道往什么方向去。  相似文献   

7.
逆反     
妈妈是一个很喜欢说话的人,想到哪说到哪,我很烦她的唠叨,不想和她说话,免得她借题发挥,没完没了。当我进入初一后不久,我发现自己眼睛近视了,上课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老师写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8.
先救母亲     
<正> 记得十多年前,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个假设说法:在一条河中,如果你的老母亲、妻子、儿子同时不慎落水,你究竟下水先救哪一个?当时我不到二十岁,没谈恋爱,我说先救老母亲。因为没有母亲就不会有我,没有我就不会有妻子,没有妻子就不会有孩子。我母亲当时听了,满眼泪涟涟。二年后,我谈恋爱结婚了。妻子有一天也把这一个假设的说法说给我听,她一眼不眨地盯着我,言而之意我很明白,可我却不知怎么回答她了,我的母亲也坐在旁边呵!良久,我违背良心地改变了当初的说法——先救妻子。妻子笑逐颜开,母亲黯然神伤。  相似文献   

9.
刘家骥 《中州统战》2003,(10):29-29
人们常用母亲比喻祖国,是的,祖国之爱如同母亲,她用乳汁哺育我们长大成人,为我们遮骄阳,抵挡风寒雪冷。我伤痛时,她为我拭干泪水,迷茫时,在漫漫长夜,她搀扶我过悬崖,手擎一盏指路明灯。我一躺在她温暖的怀抱,就会甜甜地进入梦境:花绚丽,天碧蓝,我展翅飞腾……面对祖国,任何比喻都难抒我心中情:她是巍巍大山,我是山顶小树,虽稚嫩却苍劲,敢笑傲风云。她是海上远航的巨轮,我是轮边波涛溅起的一朵浪花,是身披朝霞、站立船头的一名士兵。她是空气是水,是我的太阳神,没有她的强大,哪有奔涌的江河,哪有我温馨的家、跃动的心灵?祖国,人民,鲜血一起流…  相似文献   

10.
二姐     
听母亲说,二姐出生那天我的家乡 牛角湾下了一场大雪,家里的大黄狗冻 死在家门前,尽管狗肉被当做了母亲月 子里惟一的滋补品,但这不祥之兆是否 就注定了二姐后来的命运多舛?小时候, 大姐、二姐带着我和弟弟就像母鸡护小 鸡似的同院子里的其他孩子一块儿玩 耍,谁也不敢欺负我们,尤其是二姐,她 不但护着我和弟弟,每天还去屋后竹林 里给我们寻找麻雀窝掏鸟蛋。那时候,我 和弟弟特别喜欢二姐。  相似文献   

11.
“月出濠开镜,清光一海天”.清朝首任澳门军民海防同知印光任诗中所描绘的美丽澳门,在她离开祖国400余年后,就要回到母亲的怀抱。“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我要回来……”这是发自许许多多澳门同胞的内心呼唤。如今,已鬓染秋霜,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杜岚女土,更是激动不已,思绪万千……朋友,让我把她感人的故事讲给你听。陕北最勇敢的女孩1914年,杜岚出生在陕西米脂县黄土高原的一个土窑洞里,父亲是老实厚道的农民,母亲贤淑能干。杜岚从小性格倔强,那时农村妇女大多缠足,她却毅然地把裹在脚上的缠脚布撕成碎片,恳求爹娘…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我开始从电视上认识李咏。两年前,出于工作原因,我从电话里认识李咏,记得第三次给李咏打电话的时候,他告诉我,她的太太怀孕了,一个月后就要临产了,所以他要带她去度假,大概要请一个月的假。我突然觉得,屏幕上热情奔放的李咏此时的话语饱含柔情,我祝福他和他的太太快乐。第四次打电话的时候,正是在一个月后,李咏话语忙碌,"我的太太就要生孩子了,我天天忙着照顾她。"我仿佛看见李咏辗转反复于医院和中央电视台之间匆忙的身影。第五次打电话给李咏的时候,他的快乐之情通过话筒传过来,他说他正在给他的宝  相似文献   

13.
10年前我离了婚,那一年女儿16岁。只相隔3个月,母亲也离开了这个世界。记得那天天气特别冷,母亲突发了心脏病。我去大桥上接急救车,车还没到母亲就不行了。清泪挂在她的眼角,她临终时一直拉着女儿的手。我知道  相似文献   

14.
周渤海 《人民公安》2023,(20):58-60
<正>人的兴趣爱好千差万别,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欢读书,而我钟情于集邮。集邮路上的领路人我的集邮领路人是我的小叔,他从我的母亲——一位从北京千里迢迢去往山西临汾插队的知识青年的针线笸箩上,发现了一排排花花绿绿、盖着邮戳的邮票,尽管早已磨损得千疮百孔,但他依然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泡在水里,再晾干,夹在笔记本里。那时候,母亲与北京的唯一联系方式就是写信,那些贴在信封上的邮票,成了小叔梦寐以求的宝贝疙瘩。  相似文献   

15.
我和两个哥哥在城里,只有弟弟在乡下。母亲老了,我们都叫她进城来住,母亲却说她喜欢乡下的生活。其实母亲是要在乡下帮弟弟带孩子、看家、喂鸡鸭……母亲向来特别宠爱弟弟,到老也改不了。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诺言     
西流 《人民公安》2010,(14):64-64
<正>父亲对母亲说,晚饭后你到电影院门口等我,我请你看电影。父亲是偷偷对母亲说的,母亲闪了父亲一眼,脸一下子就红了。她装作没有听到跑开了。这是十几年后母亲告诉我的,母亲当时还是个姑娘。那天晚上母亲早早地就吃过了饭,她一反常态地在镜子前多停留了几分钟,然后就趁着夜色出了门。  相似文献   

17.
她——酷“李安得了金熊奖报喜,林惠嘉被电话吵醒还很不爽。”“酷”是李安形容太太林惠嘉的词。他在《十年一觉电影梦》中,回忆自己第一次以《喜宴》获得金熊奖时,想着太太支持她这么多年,如今电影获奖要赶紧给太太打电话报喜才对,于是就拨电话回家。当时是美国时间早上5点多,太太被电话吵醒很不爽,“我说:‘我们拿金熊奖了’,她说:‘喔’,我说,跟内地电影一起拿的,她问:‘没有别国参加吗?’我说:‘有,有’,她就挂电话了。她就是这么酷,这么多年来,这些外在的东西对她好像没有一点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安钟岩”这个名字乍听起来,让人想到的可能是一位锐利的女人,带着些许棱角和冷然。 和安钟岩约见采访是在她办公室,没有奢华的装饰,有的只是一种属于女人的涵蕴。待微笑着坐定之后,她递来她的名片,再指着摆放在茶几上精致的竹编篮子,说,这里头都是我平日喜欢吃的零食,来,尝尝我挑选的小芒果,很好吃的!一个微笑,寥寥数语,无不透露出她的率性和可爱,让人感觉宁谧,平缓、亲近、自然,不见了女商人的精明强干。 身为丰顺工贸集团的董事长,她每天有听不完的电话和开不尽的会议,如果换成是我,必定有一身的疲态和满脸的倦容。哪有时间和心力去做类似于挑选芒果的小事。问起缘由,她笑着说:“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我都希望是我自己去做、去感受的。” 一个内心如此鲜活,微笑如此自信的成熟女人,在诡谲多变的商界浮沉了数十年,无论工作还是现实中的生活,都应该有过上万种的色彩了。而她独选了纯色,只因她喜欢真实自然的生活,喜欢透明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感受母亲     
人有多早懂事,就有多早感受母亲。 我最早对母亲的感受大概也就只有五六岁吧,那时候我常常问姥姥:“我妈妈是不是后妈呀?” 记忆中的母亲很少有笑脸,说话声音不大,语调也很平和,但是却有威严,凡是母亲说过的话,我们孩子是一定要照办的,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和哥哥都以为,大人和孩子的关系就是这样,张三李四家也一定是这样。突然有一天,我们家来了一对母女,是我母亲的远房表弟媳妇,她女儿和我差不多年纪,但是她不仅不听她妈妈的话,而且每天都粘在她妈妈身上,她母亲不是拉着她就是背着她。我和哥哥都傻了,  相似文献   

20.
不知哪位作家说过,女人是最喜欢被赞美的。然而赞美有时会使她们失去判断力,失去坐标方位,退化成简单无知的儿童和纯母性动物。一 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受良好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从大学到研究生,一帆风顺。研究生毕业时候,国内几家知名的研究所争着要我,我像一位在商场购物的阔太太,左右比较,选择了C所。所里对我很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