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东方》2006,(9):27-27
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它的目的是沟通传播者与公众之间的信息联系,使组织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公共关系传播可以利用的媒介很多。比如,各种会议和讲演可以聚集数十、数百人,发传单、贴海报可以让成百上千的人看到,用扩音器做报告可以让成百上千的人听到,举办展览或表演可以吸引成千成万的人。在今天的社会里,要想与公众取得广泛的信息交流,最有利的手段莫过于大众传播媒介了。这是由大众传播媒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它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大众传播媒介,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影响面非常…  相似文献   

2.
网络电视实现了电视与网络传播模式上的强强联合 ,具有与网络或电视不同的传播文化结构。发散性传播促使了传统电视受众线性思维的解构 ;网络与电视单一传播语境界限的消解 ,使同域或异域文化圈中的不同文化交流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一类传播文化形态 ;多媒体技术使传统电视的大众文化特质进一步向传播娱乐化方向发展 ,使传统传播文化的公信度、厚重度呈弱化趋势。网络电视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传播的控制观的观点,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对传播的建构观做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认为传播对人类社会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文章借助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符号学等学科的思想和材料分别从对社会组织的建构、对文化秩序的建构、对思维模式的建构进行了论述,突出了传播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文化共识形成的建构作用和文化传承的意义,从而通过文化世界的建构,建构自身的生存规则和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秋山  金天星 《前沿》2011,(18):150-153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既有历久积淀的参照功用和传承价值,又有传承发展而来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传统文化的传播优势决定其作为思想教育承载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科学考察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式,将具有教育内容和教育载体双重属性的传统文化与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进一步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校的神圣使命和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詹捷慧 《人民论坛》2022,(2):102-104
青年是网络语言传播的重要主体,自媒体时代,青年网络语言传播范式出现新转向,表现为网络部落的圈群范式、融合消解的复合范式、自由组合的开放范式。新范式为青年网络语言传播带来新挑战,青年圈群交往容易造成价值迷失、多元主体造成监控压力变大、碎片化表达弱化了语言的受众粘性。要顺应传播范式转变,必须树立多元的互联网思维,掌控议程设置权、主导舆论方向,打造微平台阵地、让网络语言传播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警察职权在世界警务改革中日益受到关注 ,中国警察在职权的行使中尽管绩效显著 ,但仍因相关理论的匮乏而导致其具体的原则不甚规范。英美、大陆两大法系在警察职权的规制上各有优长。大陆法系以法律明文规定的方式使警察职权的种类、原则、程序明确化 ,重在结果 ;英美法系侧重职权行为过程 ,通过合理设计程序 ,增进效率。警察职权范式应是一定时期内警察科学共同体普遍承认的科学成就 ,是对警察职权的优化组合。我国警察职权的范式应该从警察职权的分类和原则着手建构。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中国的形象建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由他者主导的。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文明交往空前深刻,大众传媒空前发达,中国应该抓住机会为自己发声,通过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将形象建构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文化传播的内容和策略入手,协调表层文化与底层文化、平衡历史传统与当代生活、兼顾中国立场与天下情怀,通过分析受众实现分层传播,在传统文化的内核里融入现代化的中国元素,将古老、现代和未来的中国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多元文化平等互鉴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国际期望和自身利益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8.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天人和谐文化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文化支撑和价值向导.实现天人和谐,必须准确把握天人和谐文化的内涵,明确天人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从多方面推动天人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陈庚 《学习与实践》2012,(7):113-121
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既是当前国家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政策要求,也是国有文化企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建构,以两权分离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具有明确的实践价值指向与学理伸展空间及重要的成果集成创新意义;同时,又以国家文化改革与发展的政策要求和现实进程为实践逻辑,具有实践意义上的逻辑自洽性。解决文资办的定位及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能划分两大核心问题,需要遵循模仿和自主两种技术路线,这将是建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舆论传播中,信息的传递总是与一定的文化形式密切联系且有机融合,形成一种文化传播力。在战争中,这种潜在的文化作用透射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有可能左右国际舆论较量。研究和分析战时舆论斗争中的文化传播力,有助于促进和优化国际舆论宣传。  相似文献   

11.
12.
从贫困治理到可持续生计,研究目标的转向导致贫困治理中的能力贫困范式需要进一步发展,以形成适合于可持续生计研究的能力范式。DIF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通过生计脆弱性、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能力再造的内涵,并将其作为从生计脆弱性到可持续生计的内在研究逻辑。因此,能力再造能够成为可持续生计的能力范式,但要看到目前缺乏对能力再造的理论建构,制约了其在生计研究中的运用。因此,需要从理论的高度,通过对能力再造进行概念界定,内涵分析,类型区分,影响因子描述及概念测量来构建其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微传播"语境下的文化自信建构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兴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下,因"微传播"语境下"微用户"个体,微信息内容与微空间治理中面临的现实困境,要求我们须积极探寻新时期文化自信建构的多种维度与相关战略路径,以此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时代潮》2000,(12)
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在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光辉思想之后,这个问题也成了社会讨论的热点。但对于先进文化究竟涵盖哪些内容,先进文化有一个什么样的范式,却没有一个完整的表述。其实,"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江泽民同志长期思考的结晶,对先进文化也早已作了最好的界定。他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性建构中的文化困境及其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创造意义的生命实践,文化通过提供知识、信仰和价值建构了人的意义世界。当下中国信仰多元化、价值体系和意义世界的危机展现了文化的困境。困境产生于以现代性建构为主题的文化变迁的问题情境。不论在制度变革的实践还是学术思想的论争中,文化的现代性建构都在徘徊中陷入僵局。困境具体表现为诸多结构性矛盾。这些矛盾产生于社会系统的转型过程中,权力、市场、社会等与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动力机制,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钳制和羁绊导致系统运行不畅、创新不足。走出困境需要在生命实践的创造中培育中国文化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在资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侦查工作变得越来越透明,一方面这种变化有利于人权的保障,但另一方面却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侦查过程中敌暗我明的态势,使传统侦查措施遇到了困境。为了使侦查措施能够破冰前行,本文引入了警察公共关系传播的概念,尝试在保障民众知情权与侦查措施保密性之间寻求博弈的平衡点。最后,本文提出警察公共关系传播的引入必然需要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才,从传媒手段和人才培养入手,讨论了如何构建适合当前警察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雪松 《前沿》2012,(1):183-185
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走过了三十几个年头,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学术界、企业界越来越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文化哲学的视野,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发展观、马克思哲学三个维度探讨了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化建构性不仅在于理论的突破,更为人们架构了新的生活范式,成为人们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的指针和原则。更具体地说,现代生活是以经济交往为主干的一种文明和品质,尤其是当市场经济成为人们一种相对独立的私人空间和领域,其价值体系和原则的建构,成为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生存空间和领域的主体内涵。和谐文化则为市场经济空间和领域提供了先进的价值理念和范式,成为引领人们经济交往的不可或缺的文化范导。  相似文献   

20.
倪赤丹 《岭南学刊》2012,(5):109-113
社会支持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对于社会中的个体和群体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研究范式的角度来看,当前的社会支持研究大致可分为功能主义"功能修补者"范式、诠释主义的"意义找寻者"范式、人本主义的"同行者"范式、结构主义"关系重塑"范式。从而确立了可行的理解模型:风险事件—压力应对—需求分析—支持回应,这个模型揭示了社会支持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