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生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当代特点使原本主要发生在民族国家范围内的生产社会化迅速向生产全球化方向转变 ;受此推动 ,资本关系全球分布 ,从而导致基本矛盾的全球性生成与组合态势 ,其阶级关系、生产关系方面的表现也更加突出地在全球层面展开 ;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基本矛盾新变化 ,使当代资本主义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际关系等方面面临许多新的、更加难以克服的矛盾与危机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经典著作,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仍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南。资本主义虽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但其内在矛盾不断显现,各种危机接连不断,2008年后又进入一次普遍危机时期。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并不是新自由主义,也不是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民主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而是资本主义自身固有的根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司建平 《前沿》2003,(8):116-118
美国舆论自称其经济形态为“新经济”或“知识经济” ,实际上当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其经济形态的实质是金融资本主义 ,而不是所谓“新经济”或“知识经济”。当代金融资本主义的最大特征是进行金融突击和掠取 ,对此我国应当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4.
学习列宁帝国主义论,就要把握"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帝国主义的实质"这一精髓。垄断,包括国家垄断、国际垄断和全球垄断,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形态。金融资本仍旧支配其全部经济生活。金融危机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形式。要全面准确理解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寄生性、垂死性,既不能在帝国主义战争、危机和革命高潮中,片面把帝国主义的"垂死状态"理解为马上灭亡;也不能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片面得出帝国主义"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的结论。"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政治的内容,而帝国主义政治的继续便是帝国主义战争,把帝国主义战争说成是"民主战争",就是粉饰帝国主义侵略本质。为推行西方民主制度,而不惜强行干预别国内政,发动侵略战争,是"帝国主义"实质特征的再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造成当前国际形势紧张、地区动荡,乃至战乱不断的根源。学习和运用列宁帝国主义论,不能简单照搬列宁的个别论断。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80年代起,笔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理论进行了长达30年的持续研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这一关键性命题和研究纲领,并逐步建立了剩余价值哲学本体论和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采用剩余价值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哲学方法对"社会基本矛盾"问题进行解读,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的极大丰富,社会基本矛盾从"人与物的矛盾"向"人与人的矛盾"发展和转变的必然逻辑,以及"人民内部矛盾"与"人性矛盾"的本质区别和理论关系。  相似文献   

6.
第一,中国经济正从计划型周期转变为市场型周期。应当承认,我们对解决周期,或者说反周期的措施没有跟上周期形态的变化,往往有一些反周期的措施还具有计划经济的烙印;第二,中国经济正在从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而在这种全新的转变之中,宏观经济政策还没有及时从解决短缺经济问题转向解决过剩经济问题;第三,对付通货膨胀世界上有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本质新解:资本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生产过剩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次危机爆发的根源和本质.但考虑到这次危机与以往危机,尤其是古典危机的不同,我们认为,这次危机的本质在生产过剩之外,更合理的解读应该是资本过剩.资本过剩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发展的结果.在资本过剩出现之后,就产生了过剩资本无限增殖与社会总剩余有限的矛盾,矛盾一旦激化就会产生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就是资本过剩的危机.治理资本过剩的危机,凯恩斯主义政策将会面临困境.我国应该合理应对国际过剩资本,并防止过剩资本在国内出现.  相似文献   

8.
积累论和崩溃论是卢森堡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她关注剩余价值实现上的困难,对引发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危机的直接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拓展"第三市场"是转嫁危机的主要手段之一,为认识世界市场和帝国主义现象提供了理论工具。她把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普遍性的危机看作社会主义的起点,把"崩溃论"看作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卢森堡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从单一因素出发主张危机必然性的传统,离开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基础上积累动力的分析,将危机视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常事件,不自觉地使危机理论回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9.
从金融危机看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垄断资本主义存在三个方面的内在矛盾: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剩余价值,由此造成了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全球垄断资本主义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全球垄断资本主义不仅造成了人的异化,而且造成了人与环境的异化,造成了全球生态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矛盾。要解决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文化危机和生态危机,就必须根本改造资本主义制度而代之以新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型的更合理的高级社会形态取而代之创造了条件。2008年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为此作了很好的注解。  相似文献   

10.
1.所有制形式的多元性 生产资料资本家个人所有是自由竞争时期和垄断时期(这两个时期又常被世人称之为资本主义的古典时期)的基本特征之一。企业规模有大小之分,但包括垄断组织在内的所有企业都是私人经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只是一种战争和危机时期的例外行为。 罗斯福“新政”之后,尤其是二战之后,资本主义进入当代时期。国家所有制已不再是  相似文献   

11.
<正> 寄生主义和腐朽是在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很久以前就产生了的现象。但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业资本是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形式,担心破产而进行竞争,迫使每个资本家都必须发展生产,将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用于扩大再生产而不用于消费。而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获取利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向全球扩张的结果。资本主义制度至今仍有其一定的生命力 ,主要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的不断变革。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必须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经济全球化下的历史进程。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今日的资本主义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产物。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来说 ,是资本的无限增殖和扩张本性的外在表现。无止境地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因而也是经济全球化最…  相似文献   

13.
国外消费经济理论研究进展及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建伟  徐蒙生 《前沿》2002,(11):19-22
关于消费经济的理论研究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开始 ,此后 ,亚当·斯密、魁奈、西斯蒙第、庞巴维克、马歇尔、凡勃仑、凯恩斯以及当代的经济学家们对这一问题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这些均为消费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节俭”理论十七世纪中期 ,经济学的鼻祖威廉·配第提出劳动价值论的一些最根本的命题 ,同时探讨了收入分配的问题 ,对剩余价值的实质作了猜测 ,从而为后来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收入分配理论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在威廉·配第对社会生产过程的研究中 ,包括了他对消费问题的最初的理论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剩余价值范畴从哲学含义到经济学含义的推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不变资本向可变资本的转化"、"作为特殊商品的劳动力向作为一般商品的劳动力的转化"和"相对于生产关系的剩余价值向相对于生产力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入手,将剩余价值范畴的哲学研究推进到经济学研究,是继承和发展剩余价值学说、研究建立剩余价值哲学以及从学术上彻底否定"剩余价值学说过时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震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情势,不能不波及到政治制度。国家机构和政党正处于分崩离析之中。基本道德、伦理规范的败坏也在继续。很多问题已在资产阶级政治学家中成为讨论的中心。他们对现实的权力结构早已抱有怀疑。通常,他们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危机解释为“民主的危机”,亦即议会制的危机。著名的西德社会学家库尔特·桑蒂海默写了《资本主义制度和民主的危机及其评价》。另一西德资产阶级理论家梅策认为,政治秩序的法律基础的动摇是一特殊的政治危机。探讨在社会  相似文献   

16.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 20世纪 70年代后期开始的科技产业革命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对于这个阶段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例如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金融市场的独立产业化与全球化、信息革命与新经济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前没有看到、或者没有深入涉及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认真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这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这里,笔者试对当代资本主义作些分析。 一、资本主义经济在当代获得了相当的发展。马克思曾经说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  相似文献   

17.
许海峰 《前沿》2008,(2):154-158
本文探讨了冷战结束后中美两国间发生的几次大的危机事件,通过对事件过程的梳理力图为读者构建一个中美两国对于危机处理的框架结构;同时指出了中美两国由危机的矛盾双方向危机的共同管理方,由军事、政治危机向经济、贸易危机转变的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重工业领域以及新兴产业领域出现结构性失衡,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化解产能过剩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营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经济行为都对产能过剩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古典经济学无法有效地对经济主体行为作出解释,而行为经济学以其更切合实际的理论方法为理解产能过剩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从行为经济学出发,剖析在形成产能过剩过程中存在的禀赋效应、羊群效应、囚徒困境、认知失调、公平偏好,对于化解过剩产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人与类的统一、人与类的异化以及人向社会复归的三阶段。《资本论》把这种哲学思辨过程具体化为科学理论,基于异化劳动的人与类转变为基于剩余价值的人与社会,但扬弃异化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思想在当今时代的伟大理论创新,资本主义世界人与社会的异化并不在于对剩余价值的分割和占有,而在于剩余价值永远脱离劳动者和社会整体。把剩余价值向劳动者和社会整体复归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随着两次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运行机制、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国外学术界围绕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提出了"人民资本主义论"、"新工业国理论"、"后工业社会论"、"全球资本主义论"、"涡轮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失败的资本主义制度论"等代表性观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由于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而引起的重大变化加以理论分析,却有意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私有制的弊端;西方左翼学者则更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