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史博览     
中央地下文库的守护者30年代初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党中央在上海设立了中央文库,也就是地下档案库,负责两万余份中央文件、苏区文件、红军文件和地方文件的收集和保管。1931年2月,中央文秘处文书科主任张唯一接到周恩来的指示,要求他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秘密安置中央的文件。张唯一四处寻找房子,终于选定上海金陵中路顺昌里的一幢独门小楼。文件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地将20多箱文件进行编目、分类、装箱,悄无声息地将它们在小楼里安置下来。这是我党地下文库的第一个库址。不久后,革命转入低潮,上海形势十分危险,党中央撤往井冈山根…  相似文献   

2.
马昌法 《湘潮》2022,(7):32-34
<正>中央文库是中共中央秘书处文件保管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设立的地下文书档案库。为了保卫这个堪称中共早期记忆的“一号机密”,一批英雄在极端艰苦险恶的环境中英勇奋斗,而陈为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临危受命,精心保护中央档案库秘书处文件保管处的这些文件多达20箱,这些文件是我党极为重要的机密,是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结晶,是革命进程的见证。党中央决定,撤离上海迁往江西苏区之前,必须妥善解决好文件的保管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昌法 《党史纵横》2011,(2):46-48,34
1930年10月以后,中共中央秘书处在文书处理中开始出现了"存文组宣毛"的代号。其中,"组"是中央组织部,"宣"是中央宣传部(后改为特委),"毛"是共产国际。而列在首位的"文",则是中央文库,是我党中央秘书处文件保管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设立的地下文书档案库,党中央先后派张唯一、陈为人、韩慧英、徐强、吴成方、李念慈和陈来生等负责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周恩来与郭沫若相识于1926年北伐战争时期。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转战途中,随军的郭沫若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蒋介石通缉,郭沫若在党组织安排下前往日本,潜心学术。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郭沫若毅然回国投身抗战。之后,他以秘密党员身份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团结文化人士,开展抗日宣传。1940年,国民党撤销第三厅,设立文化工作委员会,郭沫若任主任。在周恩来领导下,他先后在武汉和重庆从事抗战文化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5.
《党史博采》2001,(3):1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还有中央军委、共青团中央、中央秘书处、湖南、湖北的代表和负责人.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罗米那兹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  相似文献   

6.
正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由陈赓陪同,奉党中央之命从九江秘密潜入还处在国民党控制下的南昌,住在花园角2号朱德寓所,进行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周恩来随身带了一床红色毛毯,四周边为米黄色。起义期间他一直使用这床毛毯。起义胜利后,部队按原定计划于8月3日开始撤离南昌,挥师南下。后由于敌强我弱,又没有与当地农民运动  相似文献   

7.
陈汉初 《党的文献》2016,(2):124-127
周恩来是我党秘密交通工作的奠基人和粤东党内交通的开拓者。他从粤东中共地方党组织创立之时起,就把党内交通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亲自部署设立党的秘密交通站,创建秘密交通线,传授党内秘密交通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教育培养党内交通员,从而保证了粤东中共地方党组织从容应对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的不利局面;完成了南昌起义军南下潮汕时的军情传递、人员疏散等重要任务;加强了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联系;保障了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的活动。他还亲身经历了从粤东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的惊险与艰辛,并通过灵活有效的斗争,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8.
在共和国成立之前,周恩来有过三次莫斯科之行。这三次充满曲折、惊险和艰辛的莫斯科之行,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极为凝重的一笔。 出席六大 一行莫斯科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为了能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且比较充裕的时间里,认真总结国内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经共产国际同  相似文献   

9.
(一)中共中央秘书处:(秘密机关设于上海云南路447号“福兴字号”楼上,即熊瑾汀与朱端绶夫妻的住处。)中共中央秘书长先后周恩来兼(1928年7月20日起)、李立三(1928年10月起)、邓小平、余泽鸿(1929年8月27日起)。下设:(1)文书科:科长李宇超。下设有收发处,药水处,缮写油印处,文件阅读处负责人张纪恩,文件保管处。(2)翻译科:科长刘国章(刘少文)。翻  相似文献   

10.
1935年6月中旬,陈云接受党中央的派遣离开长征队伍,前往上海恢复党的白区工作,并设法恢复同共产国际的联系,同年7月到达上海.此前,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鉴于上海地下党组织屡遭破坏,来信指示取消上海临时中央局,并将我党在上海的一些人员接到莫斯科.9月下旬,陈云一行秘密到达莫斯科.  相似文献   

11.
徐涛 《党史纵览》2018,(2):31-33
正中国共产党自创立起就有党的交通工作。毛泽东曾称赞党的秘密交通工作为"红色血脉",这条"摧不毁打不烂的地下航线"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大革命陷入低潮,共产党人遭到搜捕杀害,全国一片白色恐怖。在这种形势下,8月21日,为建立党内交通网,中共中央专门下发了《中央通告第三号》文件,从中可以窥见当年我党建立秘密交通网的工作任务和困难程度。文件指出:"中央因为经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失败后,我党中央机关秘密迁回上海。当时,蒋介石和汪精卫实行疯狂的屠杀政策,全国充满了白色恐怖。为了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在周恩来亲自领导下,成立了中央特别任务委员会,简称中央特科,下设总务、情报、行动、通讯等科。陈赓化名王庸,担任了情报科长。1927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在第25号通告中指出:经过我党支部决议,可派遣一、二位忠实同志,到国民党党部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三月中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周恩来书信选集》。翻阅书卷,蓦地,《可将陈昭礼的遗骨迁葬人民公墓——致张鼎丞》一扎,象闪电似地照亮了我的眼睛,使我立刻感到胸臆温暖。陈昭礼烈士是福州市人,1925年3月,在上海复旦大学求学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到武汉的党中央机关担任  相似文献   

14.
党史博览     
《党的建设》2009,(8):61-61
中央特科及其所属机构,是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1927年秋天开始建立、逐渐健全起来的。1928年春,中央特委为了训练秘密工作干部以适应新环境中对敌斗争的需要,开办了为期20天的训练班。当时陈赓与中央特科绝大多数人员,都参加了这个特训班。中央特科制定的保密纪律是极其  相似文献   

15.
一 1931年底,上海.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身穿便衣的周恩来突然出现在陈为人的住地明月坊,说:"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就是请老兄担任一项特别任务的." 是什么特别任务值得中央领导人周恩来亲自布置呢?这要从10年前说起.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时就明确规定,中央的文件要由一名中央领导人亲自保管.1923年设立了秘书,改由秘书保管.  相似文献   

16.
陶铸(1908—1969),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年仅19岁的陶铸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在客轮上与肖克结成生死与共的战友 1927年7月间,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周恩来任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7月25日,周恩来在陈赓的陪同下,化装秘密离开武汉,乘船赶赴南昌。抵达南昌后,他立即与刘伯承、恽代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因右臂骨折前往苏联接受治疗,在苏前后停留了五个多月时间。虽然时间短暂,却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治伤之余,周恩来向共产国际作出正式报告,争取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对中国共产党抗战的理解和支持;积极沟通联络,为中共争取经费援助;及时协调解决各类事宜,为共产国际与中共架起良性沟通桥梁;走访慰问在苏人员,关心解救党员干部。周恩来怀揣使命,为中国共产党能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坚持抗战作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7,(2)
<正>周恩来和邓颖超既是共同奋斗的亲密战友,又是相濡以沫的知心伴侣。他们奉行"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互让、互谅、互慰"的八互原则,风雨兼程,携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堪称恩爱夫妻的典范。即便是对于这样一位感情深笃的妻子,周恩来仍然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严格保守党的机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决定派周恩来去南昌领导武装起  相似文献   

19.
<正>陈云和周恩来相识于1927年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时候。从那以后,陈云多次在历史的重要时刻,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可以说,陈云和周恩来长期共事,相知甚深。新中国诞生前后,在党中央、毛泽东的领导下,陈云协助周恩来主管国家财经工作,为稳定经济秩序、巩固新生政权、顺利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以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在总结教训的时候,把矛头对准了中共党内的知识分子,提出了“改造”党,“重造”党的口号。“改造”的方法有二:一是大量吸收产业工人入党;二是大力提拔党内工人分子到各级领导岗位。大革命期间,因在武汉地区领导工人运动而崭露头角的向忠发,在中共“八七”会议上以全票当选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1927年10月,向忠发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1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由于其不俗的表现,日益受到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赏识。而面对问题成堆的中共党内,共产国际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