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7年至1990年,台湾的股市上扬,人们从股市赚了钱,就投资房地产,带动房价大幅度上涨.人称“一路狂涨”。那一段时间,成为台湾房地产业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过快上涨的房价给民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重负,房地产业的发展也与民生渐行渐远。究其原因,是房地产业定位偏离民生、政府的调控监管过于温和、住房保障建设滞后。要使房地产业承担起“保民生”的重任,就要找准产业定位,确立“民生型支柱产业”的发展定位,就要强化市场调控和监管,尤其要实施对房价“超高”和“暴利”的监管处罚,就要加快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构建起以法律保障为核心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1,(6):24-33
2011年1月,一项对北京、上海等17个一、二线城市居民消费状况的调查显示,对于中国2011年的宏观经济形势,41.1%的受访者持“乐观”态度,41.5%的人持“不乐观”态度,不分伯仲。中国百姓所感受到的物价、房价上涨的威胁依然严重,74.3%的人认为物价“还会继续上涨”,74.6%的人认为房价“还会继续上涨”。  相似文献   

4.
李志远 《学习月刊》2013,(21):15-15
原本属于精神、文化层面的节日.如今却被弄得面目全非,变味了,物化了.成了吃吃喝喝、请客送礼的日子。如此久而久之.不仅使节日“佛头着粪”、庸俗至极.还会污染社会风气,甚至为官员的奢靡之风推波助澜等等.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理当正本清源.让节日回归其本义。  相似文献   

5.
全国“两会”圆满落幕了。“7.5%”“4%”“700万套”“房价合理回归”……一个个凝聚“政治风向标”、“经济晴雨表”、“民生暖心剂”的数字和话语给我们明确了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全国“两会”圆满落幕了。“7.5%”“4%”“700万套”“房价合理回归”……一个个凝聚“政治风向标”、“经济晴雨表”、“民生暖心剂”的数字和话语给我们明确了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王明珠 《共产党人》2005,(17):31-32
2005年,政府打击投机炒作、挤压地产泡沫的重拳频出,一时间议论纷纷:房地产又进入“冬天”,房价能否降下来,是否会再次加息……时值7月,上半年宁夏的房地产业的形势到底如何呢?据统计调查显示,与2004年同期相比,上半年房屋销售价格上涨4.1%.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和中卫市分别上涨2.9%、7.7%、2.7%、2.6%和5.3%;  相似文献   

8.
怎样认识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业的发展与房改进程,在运行轨迹上几近重合,这绝不是简单的巧合。在房改进程的坐标系中分析房地产业的发展,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正是房改成为楼市新一轮发展的原动力。房改带来的消费需求至今仍影响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房改带来的体制创新将影响着我国房地产业今后的发展,而房改带来的观念的变革不仅改变了房地产业发展的格局,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居住的城市。在房改已经进入到深化改革这个阶段,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再次审视、解读房地产,目的在于帮助我们在“火爆”、“泡沫”、“暴利”等声音中,更理智地面对市场、分析市场。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房改过程中,出现了试图通过推动房价上涨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危险倾向。我们既担心房地产中的泡沫经济,又担心国有资产的流失;既担心老百姓对房价的承受能力,又担心房改的暗箱操作进一步造成贫富悬殊;……因此,我们策划了一组有关房地产与房改问题的文章,相信它能引起专家、学者、政府及社会各阶层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业的发展与房改进程,在运行轨迹上几近重合,这绝不是简单的巧合。在房改进程的坐标系中分析房地产业的发展,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正是房改成为楼市新一轮发展的原动力。房改带来的消费需求至今仍影响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房改带来的体制创新将影响着我国房地产业今后的发展,而房改带来的观念的变革不仅改变了房地产业发展的格局,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居住的城市。在房改已经进入到深化改革这个阶段,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再次审视、解读房地产,目的在于帮助我们在“火爆”、“泡沫”、“暴利”等声音中,更理智地面对市场、分析市场。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房改过程中,出现了试图通过推动房价上涨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危险倾向。我们既担心房地产中的泡沫经济,又担心国有资产的流失;既担心老百姓对房价的承受能力,又担心房改的暗箱操作进一步造成贫富悬殊;……因此,我们策划了一组有关房地产与房改问题的文章,相信它能引起专家、学者、政府及社会各阶层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房地产泡沫是不争的事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业的发展与房改进程,在运行轨迹上几近重合,这绝不是简单的巧合。在房改进程的坐标系中分析房地产业的发展,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正是房改成为楼市新一轮发展的原动力。房改带来的消费需求至今仍影响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房改带来的体制创新将影响着我国房地产业今后的发展,而房改带来的观念的变革不仅改变了房地产业发展的格局,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居住的城市。在房改已经进入到深化改革这个阶段,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再次审视、解读房地产,目的在于帮助我们在“火爆”、“泡沫”、“暴利”等声音中,更理智地面对市场、分析市场。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房改过程中,出现了试图通过推动房价上涨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危险倾向。我们既担心房地产中的泡沫经济,又担心国有资产的流失;既担心老百姓对房价的承受能力,又担心房改的暗箱操作进一步造成贫富悬殊;……因此,我们策划了一组有关房地产与房改问题的文章,相信它能引起专家、学者、政府及社会各阶层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紫藤苑小区党总支书记杨兆顺善做群众工作的故事,近日在申城广为传播。杨兆顺事迹的耀眼之处,无疑包括他那帮助人们“丢掉边缘心理重建自信”的化解之策。这告诉我们,关注并及时化解社会“边缘心理”,让“边缘人”振作精神,回归社会,是“做好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万应慧 《求贤》2010,(1):53-53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最近指出:“党的干部必须清正廉洁。这是体会、是要求,也是同志式的忠告。”“同志式的忠告”,这种说法似乎离开我们很久了,我们有必要让这种久违的坦诚挑刺精神回归。  相似文献   

13.
到底什么才是楼市的繁荣?是房价暴涨,炒家盛行,还是居者有其屋?是把百姓架在房价高温上炽烤?还是给他们一缕梦想照进现实的阳光?2009楼市,回归民生市场,这是我们的民意期待。  相似文献   

14.
《新京报》日前刊登社论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房价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松动,但房地产业的复杂生态,决定了利益链上的主体绝不会放弃与政策的博弈。而从长期看,房地产调控最关键的因素依然是政策易受左右,使得民众对政策信心不足。比如,房价高企时,为什么很多人举家举债买房,就是担心政策一旦松动,房价还会暴涨。民众对政策的这种预期,形成了目前比较矛盾的态势: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绝不放松”等措辞极为显眼,但由于多次“狼来了”,使得政策的公信力急需修复。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房地产业因需求的刚性和自身的惯性,继续呈量增价升的态势。进入2005年后,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有增无减,继3月17日提高房贷利率之后,国务院紧接着出台了“国八条”,七部委又推出了组合对策。在国家宏观调控重拳出击下,房地产业过热的势头能否得到有效抑制,后续的政策走向如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一、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背景分析1.房价成为众矢之的2004年以来,中国诸多城市房价只涨不跌且涨势惊人。央行去年10月底动用加息“利器”也难抑房价上扬之势。去年四季度,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2012年12月13日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2—2013)》。 报告称,2012年调控并未实现房地产价格绝对下降的“理性回归”,只实现了相对下降的“次优目标”。今年住房市场面临着总体反弹和局部崩盘同时发生的风险,如果处理得不好,宏观调控执行得不好,有可能出现一些城市房价继续上涨,另一些城市不仅下降了,而且是泡沫破灭和崩盘。  相似文献   

17.
今年56岁的何爱华,曾在政府的多个部门任职,十年前参与了香港政权交接的有关工作。她说,过去的香港,100多年来,政治上其实是没有民主的,香港人只想经济,不想政治。港英政府的重要岗位,很少任用港人。回归以后,我们才真正体会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感觉!“香港的回归,还给了本港企业以公正竞争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8.
杨志在电话中让戒酒的人边喝边聊,他说:“酒不是好东西,既伤身,又丧志。喝酒的当时很舒服.让人产生兴奋和依赖。但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这样吧,你去倒上酒,要喝兴奋,喝痛快,边喝边想,想想你醉酒后出过的事、丢过的丑,想想你的父母亲人为你留过的眼泪……”  相似文献   

19.
《党史博览》2014,(4):29-29
1997年6月的香港.社会诸多方面的气氛都比较高涨.人们谈论的话题总离不开“回归”这件大事。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处喜气盈门.政权交接方面的重要谈判基本上已经完成。6月16日中午,我(时任外交部港澳办副主任)突然接到通知让我去赵稷华大使办公室,接听来自北京的重要电话。电话里传来外交部副部长王英凡的声音:“陈佐洱,我正在钱副总理的办公室里给你打电话。”这句话,立刻让我感到事情的急迫与分量。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聊天会”,主题是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津津乐道地“聊”得正热烈的是来自市供销社宏棉公司的十几位老’同志。这些老党员们围绕着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以及就业、就医、教育、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各抒己见、侃侃而谈。大家不离题、不偏题、始终围绕着中心议题“聊”,并结合自己的思想状况、家庭生活、所见所闻,“聊”出了良好的效果。一位老同志说:“通过参加‘聊天会’,我们增长了知识,跟上了形势,愉悦了心情,聊的作用真是太大了。与其说是‘聊天会’,更是学习讨论会、情况通报会、养生心得会、理顺情绪会,好处真是太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