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35年6月13日,国民党军中将司令张振汉率部在鄂西的大山中围剿红军时,被贺龙、肖克、王震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击溃。张振汉本人也作了俘虏。 张振汉被带到了贺龙将军跟前,他竭力避开对方那双灼灼逼人的目光,默不作声。 “哈……”贺龙的朗朗笑声打破了沉寂。他挥挥手中的烟斗,“不认识了?张司令!你从1931年起就  相似文献   

2.
在红二方面军长征的队列里,有一个身着国民党军服、骑着淡红色大骡子的特殊人物,他就是国民党中将纵队司令张振汉。在湖北省咸丰县忠堡镇战役中,张振汉做了红军的俘虏。六军团政委王震押他去见贺龙,当贺龙请他喝咸菜汤时,他从心底里瞧不起这支“土包子”队伍。但事实教育了他:老百姓欢天喜地迎接红军,几天内就有数千人争相报名参加红军,与国民党扩军靠抓壮丁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他还得到红军的种种优待,无论吃、住、行军,他都享有“特别待遇”,那时,只有军团级红军干部才能骑马(骡)。这一切,使张振汉很快改变了对红军的看法。他做商人的哥哥…  相似文献   

3.
在红二方面军长征的队列里,有一个身着国民党军服、骑着淡红色大骡子的特殊人物,他就是国民党中将纵队司令张振汉.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中将司令张振汉,一下成了红军的俘虏,从此改变了他命运的轨迹。从将军到俘虏,羞愧、沮丧、万念俱灰,都有过。是红军的言行感化了他,教育了他,并激励他脱胎换骨。红军吃包谷饭,喝洋芋汤;优待他的是米饭和猪肉。长征途中,发给他新棉衣,配给他一匹大骡子。翻越雪山时,他摔成重伤,是红军战士轮流把他抬过了山:进入草地后,红军战士勒紧裤带,把干粮和野菜留给他吃……是红军这座大熔炉,重新铸造了他的灵魂,使他成为革命的同路人。  相似文献   

5.
项乃光,辽宁开原人,1915年出生,曾任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书记。1939年秋,在湖北老河口,时任中原局友军工作部部长的项乃光向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自首”,出卖了他所知道的党内机密,使中共在东北军、西北军、川军等部的秘密活动遭受严重挫折。小项叛变  相似文献   

6.
一 1935年6月13日,下午,鄂西咸丰县忠堡镇构皮岭. 国民党中将司令张振汉的三个支队,被从天而降的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切成了三块.他带的支队被强悍的对手零敲碎打地吃掉了大半,身边仅剩下司令部和特务营了.他想拼死一搏突出去,怎奈贺龙麾下的炮兵打出的炮弹像长了眼睛,"咚,咚,咚"飞入了他的司令部,他的参谋长、卫兵毙命.他自己虽然幸免一死,但左脸颊被炮弹溅起的碎石片划了一条两寸长的口子,成了永恒的纪念.  相似文献   

7.
昆明保卫战,拉开追歼战序幕 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云南省绥靖公署主任卢汉,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感召和政治争取之下,率国民党军第93、第74军在昆明起义,并扣压了国民党第6编练司令部司令兼第8军军长李弥、第26军军长余程万、保密局云南站站长沈醉、第193师师长石补天等,从而关闭了胡宗南等部逃往云南的大门。  相似文献   

8.
《湘潮》1987,(1)
《党史研究》载文对国民党军三次“围剿”中央苏区的若干史实作了考订,可供参考: 1、以往认为鲁涤平是第一次“围剿”军总司令,其实他是江西省主席兼南昌行营主任。2、以往认为张辉瓒任第一次“围剿”前线总指挥,其实他是第十八师师长兼第一纵队司令。  相似文献   

9.
林彪在我党历史上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一生跌宕诡奇,曲折多变。他自黄埔从军后,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战功累迁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军团长,成为毛泽东麾下的著名战将,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1930年他任红一军团军团长时年  相似文献   

10.
智救桂永清     
国民党军海军司令桂永清,无论在重庆或南京,只要遇到周恩来,总是毕恭毕敬。这不仅因为他是黄埔一期生,要执师生之礼,更主要的是源于周恩来曾经救过他一命。 那是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故事。1925年初,广  相似文献   

11.
一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国民党军就出师不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于徐州以东新安镇(今新沂市)、碾庄地区,围歼国民党第七兵团10万余人,击毙了兵团司令黄百韬.  相似文献   

12.
<正>叶挺同志在抗日战争初期,曾任东江游击指挥,在深圳设指挥部。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惠阳县海岸登陆,国民党军溃逃,日寇几乎未遇抵抗,第九天就占了广州。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兼第四战区司令余汉谋退往粤北,彷徨无计。东江的惠阳、宝安、东莞、增城、博罗等县,俱已失陷。余汉谋委任谭邃为东江游击指挥。谭原系余汉谋旧部,自感这职务艰苦,他又患病,恐难以胜任,因此不愿担任。谭邃与新四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15,(1)
<正>"旋风部队"的称谓始于1946年的东北战场,是由国民党军最先叫出来的,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集团军的前身——东北野战军(此前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最早的说法出自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杜聿明"调离"东北,离职时说过一句话:"在这里,最难对付的是韩先楚的‘旋风部队’。"后来,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出任东北行营主任。陈诚到东北后,调  相似文献   

14.
林遵是原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1949年4月23日,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隆隆炮声中,林遵率海防第二舰队所属的25艘舰艇1 200多名国民党军官兵,在南京东北的笆斗山江面起义,为南京的解放立了大功.  相似文献   

15.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20-20
1949年解放时,据估计,福建境内约有土匪5万余人。随着福建各地的陆续解放,又有大批国民党军散兵游勇和地方反革命分子上山加入土匪的队伍。1950年上半年,国民党把福建境内的土匪统一组织,番号为“福建游击军区”。由驻金门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胡琏兼任司令,黄炳炎为副司令;沿海“海上保安”系统改为“海上突击军”.  相似文献   

16.
正第四野战军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是由东北野战军改编而成的。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挫败国民党军独占东北的企图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在美国援助下向东北大举运兵,并于1945年9月成立以熊式辉为主任的东北行营,10月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企图独占东北。  相似文献   

17.
光凤 《党史纵览》2015,(2):21-24
<正>廖运升,字中平,抗日爱国将领,安徽省凤台县廖湾村人(今属淮南市)。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抗战期间,他历任安徽省保安团第八团团长、省政府保安处参谋、省政府皖南行署警保处处长,鲁苏豫皖边区挺进第五纵队司令,国民党军第一一七师师长等职。在皖期间,他深明大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抗日,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徐靖远,著名抗日将领,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历任北伐军师政治部主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师长、河北抗日民军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豫北五县民团联防司令、太行军民抗敌联防委员会参谋长。1938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他同黄宇宙等在河南安阳县水冶率部发动“八七”起义,击毙日军少将长川及皇协军第一军军长李福和。嗣后被八路军总部任命为抗日救国军纵队司令员。1941年,他受党的指示打入国民党军统内部,任少将师长,1942年8月由重庆返豫北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郑州京水黄河渡口,时年41岁。  相似文献   

19.
正虽然因为整编而被多次改名,从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到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韩先楚领导的"旋风部队"的威名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旋风部队"的称谓始于1946年的东北战场,来自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在调离东北时情不自禁的一句话:"在这里,最难对付的是韩先楚的‘旋风部队’。"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出任东北行营主任后也在日记中写道:"韩先楚是很难对付的‘旋风司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兵团司令刘汝明在回忆录中说,1949年7月他兵败入闽时,蒋介石电令他“兵退东山”,说“东山环海,我曾去过”。蒋介石到漳辖东山岛是在30年前,当时他在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任职,曾经多次到漳州。 1918年春,举旗护法的援闽粤军挥师汕头,孙中山急需军事人才,电召浪迹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蒋介石赴粤,因为蒋早年在日本士官学校学过军事。3月10日,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