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官二代”问题并非始于今天,可以说由来已久。唐代贵族后代中有卓荦不凡之士,也有猥琐平庸、为非作歹之徒。为什么同样生在崇尚诗书礼乐的贵族之家,日日锦衣玉食,最后走上的却是两种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封建国家"一建立以来,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便成为立法、司法领域的首要目标和要求,维护等级特权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应有之义。"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真正涵义在于:适用贵族的礼不适用于庶人,适用庶人的一般刑罚不适用于贵族。这正是社会阶级差别在法律地位和权利上的表现,而不能仅从其字面意义误解为庶人不适用礼,大夫一律不适用刑。  相似文献   

3.
三、说<鹿鸣>为<小雅>之始 <小雅>七十四篇,大部分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少数出于东周初年,作者绝大部分为贵族.全部诗作有近一半(三十一首)是赞颂诗和写燕饮生活的诗,其余为反映征戍之苦和士大夫的怨刺诗.苏辙<诗集传>曾认为<小雅>有美恶,是"周德之衰".<小雅>内容虽兼美恶,但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周德虽衰,诗中反映周人的一贯思想观念却是愈益执着强烈.浓重渲染燕乐亲和的<鹿鸣>为<小雅>之始,它集中体现了周初以来"尊尊而亲亲"的亲和意识,强调的是统治集团内部的自我调节.统治集团内部的亲和是政权保持活力,能够良性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这是统治者的根本大计之一,是周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士"这一阶层,在中国社会历史演变的进程中,占有绝对核心的地位,甚至决定着中国社会的兴衰和历史的成败.无论哪种社会,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皇帝,也不是贵族和平民,而是"乃由贵族阶级堕落,或由平民阶级晋升而成的一个中间阶级"--"士"这一阶级担任的.士这一阶层,始终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胡润 《检察风云》2012,(15):4-5
我现在有一个很大的目标是,引领企业家如何由富及贵,如何从富豪变成新贵族。新贵族与富豪的区别在于,新贵族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一直鼓励中国新贵族能引领由富及贵的格调。在我个人看来,新贵族是一个很正面的身份。比如一个英国人,如果为国家做过一件伟大的事情,英国女王出于感谢之情,会授予他爵位。我想,新贵族与富豪的区别在于,新贵族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具有生活格调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检察风云》2005,(10):24-25
2005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出了"有教无类"的名字.在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他的高呼教育不分贵族和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 中国人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培养一在批有志于弘扬和推行仁道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  相似文献   

7.
提起汉初名相陈平,名气虽不如当时的"三杰"韩信、萧何、张良响亮,却在楚汉之争中同样举足轻重,且更富传奇色彩——张良贵族出身,萧何做过秦朝小吏,而陈平最初却是个穷得差点娶不上媳妇的平头百姓,后来竟高居丞相之位,且在朝廷的钩心斗  相似文献   

8.
廉相晏婴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生活极端腐朽堕落,奢侈之风盛行.晏婴虽然身为齐国辅相,却大力倡导俭朴节约,并且身体力行,"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以清廉节俭为齐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9.
更法     
《更法》选自《商君书》,记述了商鞅和他 的政敌在变法问题上所进行的一场论战。甘龙、杜挚代表 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以"法古"为旗号,主张"循礼",死守 "秦国之故",企图维护风雨飘摇的奴隶制和反动的奴隶 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商鞅从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以 "前世不同教"、"帝王不相复"的历史事实,驳斥了他们的 谬论,得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结论,论证了 变法的合理性,击败了奴隶主贵族的反抗。文章表达了商 鞅的进步社会观,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生 气勃勃的改革精神。但是,商鞅轻视人民群众等思想,也 反映出他的剥削阶级本质。  相似文献   

10.
徐国栋 《清华法学》2013,7(3):46-56
罗马建立共和以后的二百余年,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平民要求打破贵族对政治经济资源的垄断,先后发动了五次撤离运动,逐渐实现了自己的斗争目的。撤离运动是非暴力不合作斗争的表现形式,它要求斗争的双方都具有足够的理性精神。平民方面和贵族方面都曾有暴力斗争的想法,但最终都放弃之。在斗争中求合作,善于妥协,构成罗马共和国迅速崛起的原因。罗马平民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现代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先祖。  相似文献   

11.
周瑞芳 《中国司法》2007,(10):106-106
我国出现诉讼代理人的历史可追溯到奴隶制社会。当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诉讼,由于严格等级制度的存在,贵族在发生争讼时自己不能直接参与,而是派遣自己的诉讼代理人进行,这些诉讼代理人不是专门的职业人员,而是贵族能言善辩的臣下。这些代理人是作为贵族的替身看待的,当时有哪一方辩论失败则处罚相应代理人的情形。进入封建社会直至近代,被称作"刀笔吏"和"讼师"的民间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逐渐普遍,几乎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但由于他们的代理行为存在的"挑词架讼"、扰乱司法管理秩序的情况,并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权威,因此一直未被法律所认可。相反,历代都有一些"刀笔吏"和"讼师"被送官治罪甚至遭处死的事例。在法律上认可诉讼代理人是到元朝之后,明、清两代亦有因袭。元朝法律规定,官员以及年老疾患者的亲人、家属可在特定的家事诉讼中代理出庭诉讼。此立法的原意在于维护官民等级制度,但也有体恤弱者的一面,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征收个人所得税是缓解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悬殊矛盾的有效办法.但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够完善,常常出现"管得住工薪阶层,管不住新生贵族"的现象.当前只有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锁定"关键纳税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六世纪以后,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加剧,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展开,在罗马,那种由贵族垄断立法与司法权、随意解释习惯法的局面再也维持不下去了.颁布成文法与抑制贵族的武断、专横,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元朝将其统治下的居民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了四等人制。四等人制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民族斗争的产物,同时也受到了元朝统治者的"华夷之辨"观的影响,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与统治。  相似文献   

15.
一百多年前,一位法国贵族在周游美国,接触了各级阶层之后,得出如下结论:“美国的贵族是法官和律师”.如果说,法国贵族当时的判断带有主观倾向性的话,那么,现代美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已证明他是一个高明的预言家.  相似文献   

16.
提起贪官,每个有良知的人无不深恶痛绝,切齿唾骂.贪官,国之祸,民之害也!他们依仗手中的权势,打着"为民"的招牌,背后却干着营私舞弊的勾当,其中收受贿赂者有之,巧取豪夺者有之,卖官鬻爵者有之,执法犯法者有之,可谓无恶不作,无所不为.……  相似文献   

17.
我在看过长篇报告文学《桥——"枫桥经验"55周年风雨历程》之后,对"枫桥经验"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内心深处有了再学习借鉴的想法.之后,我给当时所在的派出所每名民警、辅警购买了这本书,鼓励大家认真研读,学习之、借鉴之、拓展之、发扬之.在我的带领下,所里迅速兴起一股"学枫桥、办实事"的热潮.  相似文献   

18.
遏制“新贵族”袁万祥近年来,国内许多都市里刮风似地出现了“新贵族大酒店”、“新贵族时装城”、“新贵族珠宝馆”之类的“贵族”店堂和“贵族学校”,连一些县域甚至乡镇的集镇上也挂起了“新贵族舞厅”的醒目招牌。新中国又有了“新贵族”?原来一律平等的中国公民又...  相似文献   

19.
陈玉峰 《法人》2014,(11):44-46
正在吴革律师看来,律师是国家赋予公民的一把"自卫之剑",作为国家司法共同体的成员,律师在办案的同时,要做一名精神贵族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二十二个专业委员会中,宪法与人权委员会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成立10年来,吴革律师一直担任该委员会主任。自1991年《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发表至今,人权保障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策;2004年"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  相似文献   

20.
徐文新 《行政与法》2004,19(2):81-83
暂时权利保护制度(Pro Visional Legal Protection System)具有"权利确保"与"分配法院判决风险"之作用,也可以说是行政诉讼是否运作良好之"橱窗".在"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理念之大环境下,有必要反思我国行政诉讼中之不停止执行原则.德国之"概估模式"与"利益衡量模式",对我国在此领域理论之建树,发展有良好借鉴之功能.在第一阶段,法院应审查行政行为是否明显违法或明显合法,以及本案诉讼是否有明显理由亦或无明显理由;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第二阶段审查即进行利益衡,就此才能决定诉讼能否停止执行,而非迳直执行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