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进》2015,(8)
<正>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牵制和抗击了半数以上的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真正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壁江山。山西是全国抗战爆发后敌后游击战争的诞生地和兴起地,在这块民族抗战的热土上,充分验证了游击战争的巨大战略作用,初步奠定了其在抗战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敌后游击战争之所以首先在山西取得成功,并为尔后将之由山西推向华北以至全国更广阔的敌后地区奠定了重要的战略基础,除毛泽东、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正确决策、部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组织、领导和推进全民族抗战的进程中,山西是中国共产党行动实践的首要战略区,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抗战的伟大历史,深刻认识山西在中国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3.
党的地方实力派政策与山西的抗战局面鲁辉在党的抗日战争历史中,山西占有特殊重要地位。这不仅是由于我党在山西开创了第一块抗战根据地,支撑了山西乃至全华北的抗战局面;而且也是由于我党在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十年土地革命战争的失败之后,逐渐积累了经验,已经开始能...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开始后,山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迅速开创了全民抗战的生动局面。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对入侵的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持久的、顽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作为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支持了整个华北的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就为把山西建成华北游击战争的战略支点,作出了一系列指示,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在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和建立以山西为中心的山区抗日根据地的问题上,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略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芒 《湖湘论坛》2002,15(5):81-82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斗争和文化运动对抗战的宣传和鼓舞、支持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在领导文化运动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与抗战实际紧密联系的独特的文化理论体系即抗战文化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抗战文化的重要性、抗战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根本指导方针、抗战文化的队伍构成、抗战文化运动的任务、抗战文化的方法与步骤、抗战文化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特点、抗战文化工作中的统战思想以及抗战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等。研究党的抗战文化理论体系,对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抗战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总结经…  相似文献   

6.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山西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山西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山西这块关隘重重、易守难攻的土地上,八路军依托吕梁山、太行山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  相似文献   

7.
<正>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爱国力量参加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存在着两个战场,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辟的敌后战场和主要由国民党领导的军队所承担的正面战场。这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尽管配合得很不融洽),构成了中国人民抗战的整体,谱写了一曲民族抗战的胜利凯歌。可以说,抗战胜利是国共合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前进》2015,(9)
<正>"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山西人民,在山西这片古老而厚重的热土上,同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坚韧不屈的斗争,创造性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承载起全民族抗战的希望,支撑了中国敌后抗战的战略全局,铸就了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谱写了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光辉灿烂的篇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人必常常自豪地说:这次战争是中华民族在蒙受百年屈辱后对外来侵略者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起了中流批柱的作用,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力量。本文拟从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方面来探讨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一、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的形成和实施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灭亡中国的既定侵略计划,积极准备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36…  相似文献   

10.
《前进》2021,(5)
正84年前,八路军从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黄河渡口分批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抗日前线,随后由山西到河北、河南、山东,由山地到平原,在广阔的华北战场,浴血奋战,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追忆东渡历史,传承八路军抗战精神,进一步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吴恩壮抗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经过长达8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不仅第一次赢得了一百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而且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了...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众动员和社会改革陈先初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起来投入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战争,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指导路线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比较而言,有关民众动员方面的丰富而生动的内容被大大地忽略了。事实上,...  相似文献   

13.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而华侨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全方位展开对华侨的统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华侨也在经济上、物资上和道义上支援中国共产党,甚至直接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与特点郭省三伟大的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抗战取得胜利,一个重要条件是由于它已经掌握...  相似文献   

15.
抗战初期赴延安的14位陆川县青年刘毅生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当年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参加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壮烈情景。抗战开始不久,全国就有大批青年自筹路费,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到抗大学习”...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5,(18)
<正>华南抗战,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抗日武装,抗击和牵制日伪军,实施香港大营救,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8月22日夜间至2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专项演练在北京天安门地区及长安街沿线进行。《小康》记者获悉,在50个方(梯)队中,有2个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由从大陆遴选的、  相似文献   

17.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改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山西省军区,均于今日(九月一日)正式成立了,这是一桩极其令人感奋的历史事件:这是人民的山西——新山西的诞生:这是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产儿;是人民解放军牺牲奋斗、全国人民积极支持的结果。让那些暂时潜逃的罪犯和埋藏在地下的反动分子们「自由」地幻想吧,蒋阎匪帮在山西的血腥统治是永远死灭了,山西将永远为人民所有,它将成为中国人民的光辉灿烂的工业基地之一。我们要向毛主席、朱总司令和中国共产党致最恳挚最崇高的敬礼,他们已经领导我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他们也将领导我们取得建设的胜利。远在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人民就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循着毛主席的路线,奋起抗战,普遍地开展了游击战争,发展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梁柱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5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正是由于全民族的发动,人民战争的广泛开展,使抗日战争成为中国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敌...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无论是思想路线还是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都表现出了其他政党所不具有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从而使共产党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成为坚持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期间党的先进性建设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对于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各民主党派高举爱国、民主旗帜,积极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出了重要贡献。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突出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