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律行为指以发生私法上效果的意思表示为要素的一种法律事实,是民法理论中极富抽象意义的制度,是私法自治的体现,从它的概念可以看出,其核心是意思表示,而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又往往因错误而生。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周占春先生所著《表示行为错误与动机错误》一文的分析来对错误进行初步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2.
《英国错误陈述法》通过扬弃与发展英国普通法与衡平法相应规则 ,在制定法基础上确立起全新的错误陈述制度。  相似文献   

3.
刑法中的错误包括法律错误与事实错误两种分类,其中对法律错误和事实错误中的分析有了比较充分的研究,但现在的刑法理论界对刑法中的主体错误是否应纳入刑法中错误论的范畴尚有不同观点,本文认为刑法中主体错误有其特定的研究意义,应当归入刑法错误论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4.
计算错误包括写错计算结果、计算基础错误和算数性错误,后两者本质上属于动机错误。隐藏的计算错误原则上不影响意思表示的法律效力。因为计算错误的形式多样,公开的计算错误不能统一为“扩大的内容错误”。重大计算错误可能是意思表示的解释问题,可能是交易基础障碍问题,也可能是单方动机错误问题。属于单方动机错误的计算错误由受领人诱发时;或者受领人“识破”此类计算错误,但未指出,而是予以利用时;亦或者受领人明显应当“识破”此类计算错误时,意思表示错误的风险由表示人转移到受领人,计算错误为重大错误。此规则可以一般地适用于其他动机错误,结合错误规范的发展趋势,二元错误规范体系将由一元错误规范体系替代。  相似文献   

5.
将具体的事实错误理解成同一犯罪构成内错误并不妥当,具体的对象错误和具体的方法错误都要涉及不同的犯罪构成;行为人所现实认识到的攻击对象与行为人欲攻击的对象不一致,而这两种对象同质的情况;具体的方法错误是指行为人未能按预想损害所欲攻击的对象,而损害未欲攻击的对象,该损害与预想的损害同质的情况;两者的区分一般要从着手之后的行为以及故意个别化的角度来把握。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不少学者甚至法官都认为,\"不得以对法律的无知为抗辩\"可以上溯至罗马法的传统原则。实际上,罗马法虽然区分事实错误和法律错误,但对后者绝非不救济。《学说汇纂》第22卷第6章记录了保罗(Pau-lus)、拉贝奥(Labeo)、涅拉茨(Neratius)、彭波尼(Pomponius)、帕比尼安(Papin-ianus)等古罗马法学家关于法律错误的见解,其中以保罗最为苛刻。然而,恰恰是保罗的意见为后世的注释学派所采纳,又经自然法学派的加工才形成了\"不得以对法律的无知为抗辩\"的法谚。罗马法中,法律错误和事实错误的区分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尤其不适用于物的权属的错误和非债清偿的案件类型。  相似文献   

7.
物证鉴定若存在错误风险则会危害严重。恰当的物证鉴定错误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物证鉴定错误的发生,有助于及时发现物证鉴定错误并将损害减至最小。本文探讨了在物证鉴定全部过程中有效管理物证鉴定错误的十二条措施:1)以有组织方式有条理的开展物证发现、提取、标记、记录、包装、保存和送检工作;2)持续强化物证鉴定科学基础研究和方法确认;3)在物证鉴定检验过程中实施多人平行鉴定、技术评审和管理审核程序;4)建立透明的鉴定意见冲突解决和鉴定结论表述机制;5)采用适当程序和方法有效管理和控制物证鉴定认知偏见信息;6)实施物证鉴定结论例行核查机制;7)建立检验留样和全面记录机制;8)有效评估物证鉴定结论错误风险;9)建立有效的用户培训和交流机制;10)及时发现和整改物证鉴定错误;11)构建物证鉴定科学文化;12)加强物证鉴定人培训。  相似文献   

8.
张炳生 《中国法学》2005,(5):102-117
错误是影响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性的核心要素,也是判定合同效力的重要条件。各国民法对合同错误概念的不同界定和处置规则,导致合同效力的确认和处理结果迥异。尽管存在错误的合同理应得到法律的适当救济,然而救济的后果并非取消所有因错误而签订的合同之效力。作为一项原则,单方错误的合同、表示方有过错的合同和一方自愿承担风险的合同,其效力均不应被否定,但这一原则的适用又受制于适当的条件。对于合同错误的处理规则,各国的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是刑法理论上易于混淆的问题。对象错误属于主观认识错误 ,而打击错误为客观因素而造成的行为错误 (偏差 ) ,行为人主观上对对象并无错误而言。两者不仅在客观上形式不同 ,而且 ,法律性质也并不相同。由于两者错误的性质不同 ,不应当将其混淆。  相似文献   

10.
民事错误制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错误是对合同赖以订立的事实的不正确假设。错误制度的调整对象不应包括误解的情形。仅以错误的严重性或程序公正作为救济条件的传统做法受到批评。错误得否救济越来越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电子证据的原件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品新 《法律科学》2009,(5):119-127
原件规则是一条古老的证据法则,电子证据是一种新型的证据,两者的结合构成了当代各国证据法的一大挑战。国外关于电子证据原件的理论有“功能等同法”、“拟制原件说”、“混合标准说”、“复式原件说”以及“结合打印说”等等。目前我国的电子证据属于混杂的体系,相应地电子证据原件规则也应当是分门别类,即推行一套多层次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强制执行立法几个理论误区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廖中洪 《现代法学》2006,28(3):152-159
在有关强制执行立法的学术研究中,不仅学术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而且一些不当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和一些方面,还从理论认识的角度把强制执行立法的学术研究引入了误区。对于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法理学是对法律现象的总体性研究,这种总体性也决定了法理学总是不断地向“元问题”溯归。中国法学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守住理论”,这是由法理学的内在批判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在中国境内缴获的海洛因样本进行地理来源判断。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890份海洛因样本进行了生物碱定量检测,并利用生物碱之间的相对比率建立了二维数学模型。结果将所检测的890份海洛因样本划分成3个区域,并对这3个区域中的海洛因来源进行了判断,同时讨论了含量和掺假剂等分布情况。结论实现了对中国境内缴获的海洛因样本进行地理来源推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杨建军 《法律科学》2008,26(4):31-39
从思维类型的理性化程度的高低来考察,法律事实认定的思维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原始思维、经验思维、逻辑思维三种类型。原始思维是古代民族认定事实共有的特点,该种思维注重神秘原因在事实认定中的作用;经验思维以传统中国司法实践为代表,是一种主客体不分、重经验轻逻辑的整体思维。逻辑思维奠基于概念,以认识主体与客体的主客二分为前提,在因果关系的认定方面既强调必然性,又承认盖然性。从历史逻辑发展来看,从原始思维、经验思维到逻辑思维。大致呈现出了线性逻辑的历史发展轨迹,其理性化程度不断加强。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受证据规则的制约,原始思维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经验思维也早已经缩小了其发挥作用的空间,而逻辑思维在法律事实认定中则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法律事实认定中的逻辑思维是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应当倡导的思维方式,也是法律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层面。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的目的何在?仅为了向读者介绍作品的故事情节,还是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让读者了解名著中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涵以及原文作者的本意?大凡严肃的译者都以后一种目的为追求.尤金·奈达提出"翻译,即译意",这句名言明确了翻译的使命所在.因为原文作者的本意是译作的根本.离开了这一根本,译者的创作就表现出一种随意性,就会造成原作意义的流失.  相似文献   

17.
李栋 《北方法学》2009,3(4):147-153
英国是宪政文明的发祥地。在英国宪政形成的诸多因素中,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的原始民主遗风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英格兰国家的起源方式的特殊性使“王在法下”、政治协商和珍视个人自由权利等日耳曼原始遗风得以保留。更为重要的是,英格兰原始民主遗风的保留使王权没有发展成为压倒一切的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日后英格兰宪政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原罪论对现代刑法的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家奇 《法律科学》2006,24(3):66-71
缘起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刑法制度,在形成与发展中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其中,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论以及由其衍生出的自由意志论、赎罪论等,对理性地认识犯罪、确立刑事责任根据及科学引导刑罚制度提供了不可忽视的理论支持,从而对现代刑法制度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的债务之所以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其理论渊源就是夫妻家事代理权制。然而,当前执行工作中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的司法实践,却违反了夫妻代理权制的相关原则,以至于实践中也产生了不少实际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多方面对该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对原作的理解和阐释,一个人,一个时代对一部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是有限的,一部原作的各种译作具有互补性,阅读多部译作有助于全面透彻地理解原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