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众所周知,孔子的伦理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对孔子的伦理思想究竟怎么看?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笔者在这里谈一点不够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伦理指归——仁 孔子学说以“仁”为核心。“仁”也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宗旨、指针和目标。 孔子说:“仁者,人也。”(《礼记·中庸》)一部《论语》,“仁”字凡109现,孔子对“仁”的论述超过其他任何一个概念,足见其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郭沫若在《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中认为仁的“含义是克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但是,不仅人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孔子",中华民族心目中还有一个"共同的孔子"。孔子不是简单的历史人物,他是中华民族道德信仰的核心和整个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中华大众所崇尚并践行的仁、义、礼、智、信、忠、恕等等,就是孔子提倡的。我拜谒曲阜三孔,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孔子,以他一个人的力量提升了整个民族。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这个血与火的时代之所以被后世推崇,不是因为那些残忍嗜血的诸侯,而是因为一些在历史的星空中永恒闪耀的名字: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相似文献   

3.
我们中国的伦理思想,虽然可从夏商周三代说起,但是从夏朝立国起始,直到春秋中叶,并无完整的伦理学著作保存下来。我们今日可知的第一个道德学家,无疑就是孔子;我们今日可见的第一本伦理学著作,便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所以历来都把孔子当作中国的“道德之祖”,甚至把孔子当作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观     
孔子是丧家狗?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为了讲课,我花了两个学期,把《论语》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我想到的题目是:丧家狗——我读《论语》。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  相似文献   

5.
记者:杨教授,您好!您一直致力于儒家文化的传播,对儒家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孔子,您如何评价? 杨立华:一般而言,人们倾向于把孔子理解为一个教育家。诚然,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首开中国私学之先河,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但若仅从这个角度理解,孔子的贡献就被大大地狭窄化了。  相似文献   

6.
宋志坚 《唯实》2011,(11):89-94
鲁迅还是孔子,似乎是一个两难抉择,孔子的中庸与鲁迅的反中庸,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其实,孔子所谓中庸之本义,乃是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无过而无不及。因为这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遂有孔子"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之说,可见孔子不嫌狂狷。只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庸逐渐流变成不偏不倚、折中骑墙处世哲学,近乎孔子最为厌恶的"阉然媚于世也者"的"乡愿"。鲁迅反对的,正是这种冒牌的中庸。  相似文献   

7.
据《论语&;#183;述而》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一种教育思路。这充分说明孔子认识到学必有所本,而所本的文化典籍并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在孔子那里,他是想通过“文、行、忠、信”这样一个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全面的道德素养。自始至终。孔子都是把德育教育放在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儒家学派创始人。他被誉为世界文明史上的文化巨匠,一个影响世界的“十大思想家”之一,一个贡献卓越的智者,一个至诚至爱的人道之师。孔子是一个凡尘圣人,之所以有如此雅称,除了他的思想,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以及人格魅力之外,孔子在古代文献整理方面的贡献堪称史无前人。我们同样可以认为,孔子在教育和思想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他认真整理和编纂古文献有直接关系;他的教材讲义以及他的理论都得益于这项工作;甚至可以说,整理和编纂古文献也是孔子实践政治抱负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王磊 《世纪桥》2010,(17):30-31
儒家思想倡导的是积极入世,有所作为,要为社会、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但是,从《论语》的文本中可以发现孔子也有一定的"出世"的思想。这样,孔子就处在一个"出入两难"的境地之中,孔子内心也有着难以解决的矛盾,到底是"进"是"退",孔子难以抉择。当然,孔子之所以会遭遇"出入之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也应当从孔子的"出入之难"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苛政的代价     
苛政猛于虎!这是我们在《礼记·檀弓下》读到的一段。 孔子坐着马车经过泰山脚下,看见路边有一个妇女披麻戴孝,正伏在一座新坟上悲哀地哭泣。孔子停下马车,凭着车栏注意地倾听,又叫子贡上前问问情由。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孔子说"行己有耻"是第一要。这里的"行己有耻",就是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要有羞耻之心。在孔子的心目中,知耻是第一位的。知耻是道德的范畴,是道德的实现方式和保证,也是一种心理防范。一个人的行  相似文献   

12.
徐小跃 《唯实》2014,(1):81-84
<正>中华文明,或者说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而能成为此历史文化之中心者当推至圣先师孔子,关于这一点前辈学者多有论述。钱穆《孔子传》序言说:"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之前,中国历史文化已有2500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之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2500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5000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  相似文献   

13.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讲究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的学生子贡向他"问政",即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个,先去哪一个呢?孔子说:去兵.即可以不要军队.子贡又追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呢?孔子回答:去食.即民以信为本,宁可去兵、去食,也不能去信.可见,孔子把"诚信"看做为人之本、立国之基.  相似文献   

14.
谭杰 《理论导报》2006,(11):18-19
“中和“思想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和“与孔子的美育思想紧密相联,具体表现为:(一)、“中和“是孔子美育思想的标准;(二)、“中和“是孔子实现美育思想的手段;(三)、“中和“是孔子美育思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闲话生死     
《红楼梦》中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可以说是勘破死生了。然而自古及今,人们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常常陷入怪圈。子路向孔子请教“死“是怎么一回事,孔子不予正面回答,却反过来说:“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把活着的道理弄明白,即活着的时候就要好好做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至于死就死了罢,不值得深究。孔子是否不懂得“死“呢?我看未必。正如黎巴嫩作家阿明&#183;雷哈尼所说:“智者不畏死亡,因为他知道,在人活着的时候,死亡离开他是很遥远的,而在他死后,他自己  相似文献   

16.
孔子孝道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孝道的核心内容是“仁”,是以人为本的爱心。孔子的孝道理论包括六个方面:敬养论;无违论;谏诤论;不远游论;回报论;孝慈论。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人有孝心,社会就能更加和谐安定。  相似文献   

17.
说“恕”     
<正>《论语·卫灵公》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如心也,就是用自己的心去考虑别人的心,推己及人,“恕”的实质是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大度。  相似文献   

18.
鲁国的单父县缺个县长,国君请孔子推荐一个学生,孔子推荐了宓子贱。宓子贱弹着琴,唱着小曲就到了单父县。他在官署后院建了一个琴台,终日鸣琴,悠然自得。一年下来,单父县大治,百姓生活富足,人心安定。后来,宓子贱离开了单父县。于是孔子推荐了另一个学生巫马期。巫马期每天天没亮就出去了,一直忙到夜里才疲惫不堪地返回。巫马期为了工作,吃也吃不香,睡  相似文献   

19.
社会控制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系统全面地把握孔子的思想体系,必须研究其社会控制思想。一礼法并重礼和法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两个基本范畴。“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下引《论语》,只注篇名),从爱人,“泛爱众”(《学而》),亦即爱护百姓、保护百姓的愿望出发,孔子希望社会“无讼”。他认为,礼是达到这种理想境界的有效手段,“不知礼,无以立”(《尧曰》),必须“以礼为国”。孔子重礼,但同时认为,刑和法也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过去人们只注意其礼治思想,面对他的法治思想重视不够。下面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14,(1):114-115
《王言解第三》是《孔子家语》的一个篇章。该篇通过孔子与弟子曾子的对话,较为详尽、全面地记述了孔子的王道言论。篇中有孔子所说“吾以王言之”,又有曾子所问“何谓王之言”,故以“王言”名篇。所谓“王言”,即关于王道的言论。本篇是有关孔子政治理想的重要文献,以下节选关于“王道政治”思想的段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