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关于物权法体系设计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保玉 《法学论坛》2003,18(6):101-104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中国民法典立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特别是自去年 12月法工委颁布民法草案之后 ,民法典立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学界纷纷以不同的方式为这部法典的诞生贡献出自己的心血。为此 ,本刊特策划一组稿件 ,以期对这场讨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在中国历经引进、否定、转向、曲折,最终实现复兴,它始终没有改变沿着中华民族的民富国强的这一方向而前进。200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颁布的中国《物权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巩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更深层次的发展、中国人权保护事业的进步以及中国民法法典化的最终实现等方面彰显其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囿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该法在一些内容的厘定上留有时代的烙印,带有时代的特征。中国《物权法》的颁布,预示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人权保护、民法典的制定乃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的启程。中国《物权法》的这一积极效果与历史进步的取向是最主要的。该法中的落后规定或未作规定的事项,可以通过将来制定民法典、修改《物权法》或制定司法解释予以补充、克服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责任——从物权法到民法典的规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魏振瀛 《现代法学》2006,28(3):45-63
权利、义务、责任是法律的基石,法律的内容是在权利、义务、责任的基础上展开的,民法也不例外。我国《民法通则》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值得重视,物权法和未来的民法典应当继受《民法通则》创立的民事责任制度。未来我国民法典应当借鉴《德国民法典》和旧中国民国时期的民法典,设立物权编和债权编,但是不必规定物权请求权,可将物权请求权转变为侵权责任,规定在民法典的侵权责任编中。将物权请求权转变为侵权责任,不仅不会破坏物权与债权的科学体系,而且会使物权与债权的区分更加明晰,使债与责任的区分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4.
物权请求权与我国物权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物权请求权并非是物上请求权 ,应为物权请求权正名。物权请求权不是一种独立的请求权 ,而仅是物权的效力或权能的体现 ,或可作为物权的一种物权保护方法而存在的结论。《德国民法典》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物权编修正草案有关物权请求权之立法模式可资借鉴。文章检讨了我国现行立法及《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对物权请求权之规定 ,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物权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诞生,作为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权法的颁行是中国民法典的编纂的重要步骤。物权法的起草、通过、实施无不体现着民法的精神内涵。本文将物权法结合民法精神,分析物权法具体内容所体现出的民法精神。  相似文献   

6.
杨立新 《中国法律》2007,(2):11-12,63-65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已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成为正式的法律,这标志着中国民法典的建设完成了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设已经构建了核心部分。《物权法》记录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胜利成果,保障中国沿着改革开放道路继续大踏步前进。因此,这是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律,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余耀军 《法学》2004,(12):102-104
当前 ,中国正在制定物权法与民法典。如何将自然资源物权化是其中的热点之一。本刊约请一批中青年学者就此进行讨论 ,认为物权立法应该立足于自然资源的生态属性和经济属性 ,进行准物权的制度设计 ,并围绕着林业权、水权、狩猎权、渔业权诸类准物权的立法构建展开论述 ,以期能促进相关立法的进一步细化。欢迎有识者藉此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民法典与民事单行法律的关系--兼评我国物权法草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中缘 《法学》2006,(2):75-81
民法典与民事单行法律的合理区分是我国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应该加以认真对待的问题。这种区分既要考虑到民法典的基本功能与属性,也要考虑到民事单行法律与民法典的衔接关系。我国物权法草案在处理物权法与有关物权法的民事特别法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不足,需要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法国物权法上的添附权尹田《法国民法典》第546条规定:所有权“得扩张至该物因天然或人工而产生或附加之物”,所有人享有的“此种权利称为添附权”。同时,该法典第712条还进一步规定:“所有权得因添附或附合以及时效而取得。”事实上,《法国民法典》关于所有权...  相似文献   

10.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诞生了近年来中国最重大的立法成果之一——物权法。在中国向民法社会转型的时代大背景下,作为民法典最核心的部分,物权法被誉为现代法制大厦中的“支架性法律”,不仅建构了一个鼓励创造财富、爱护财富、积累财富的制度环境,而且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迈出了历史性一步。海外舆论亦对中国的物权法给予极大期待,视其为“是否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风向标”,“真正走向市场经济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民法典总则》的全文公布,学界对其编纂的研究将暂告一段落.民法典分则的编纂因迫于“时间表”的倒排压力被随即提上议事日程 对民法典分则的编纂,有一个总的思路就是在现有立法的基础上秉持“非改不可、非删不可、非增不可”①唯独对其中的意定动产担保物权部分,则应属另类而别论,是“动大手术”还是“动小手术”,需要我们放眼世界、着眼未来,拿出决断 从我国意定动产的物权的立法现状看,从世界意定动产担保物权的立法发展来看,当是立足中国实际,应以“动大手术”为择.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的物权制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关于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在人们的关切和争论之下纳入物权法之中。但由于注重政治上的考虑,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法理构思和制度构建还留下一些问题,为今后制定颁布统一的民法典中的物权篇留下了重大课题。本文从现行土地政策的角度,对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解决的对策思考等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以供广大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林业权之物权法体系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利红 《法学》2004,(12):94-96
当前 ,中国正在制定物权法与民法典。如何将自然资源物权化是其中的热点之一。本刊约请一批中青年学者就此进行讨论 ,认为物权立法应该立足于自然资源的生态属性和经济属性 ,进行准物权的制度设计 ,并围绕着林业权、水权、狩猎权、渔业权诸类准物权的立法构建展开论述 ,以期能促进相关立法的进一步细化。欢迎有识者藉此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物权法中居住权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权制度在世界的许多国家的民法典中都有规定,在我国的物权法草案中第180条至于191条中也规定了居住权制度,但新颁布的物权法中并未对此作出规定,笔者认为,我国物权法应当规定居住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朱虎 《法学研究》2013,(1):141-158
物权法的自治性是德国民法体系的基础性观念。该内在观念渗透于外在体系以及一系列规则之中,例如物权法的独立、物权客体的有体物限定、物权法定原则、抽象所有权概念、物权行为和独立的物权保护请求权等。但物权法自治性的观念在实践中逐步被软化,而荷兰民法典和《欧洲民法典共同参考框架》的规则设计更是整体上放弃了该内在观念。这种观念变迁的社会动因是基本交易结构的形成和交易实质化之间的平衡,它要求物权法和债法之间存在多元化的关联以及相应的规则更新。物权法和债法以及物权和债权的绝对区隔被击破,但物权法作为私法体系的独立组成部分这一点仍可被维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法总则(草案)》已然完成,民法典的编纂取得阶段性成功.目前,包括民法典物权编在内的民法典分则的修改、增删及科学整合工作已经开始.修改我国现行《物权法》、编纂《民法典》物权编时,宜对现行《物权法》“总则编”、“所有权编”、“用益物权编”、“担保物权编”及“占有编”上的各项制度进行全面检视、梳理,尤其是要整合、吸纳《物权法》施行近10年来国内和域外物权法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及实务经验,对既有物权制度和规则作出科学修改、增删,以构建我国《民法典》物权编上的各项先进制度和规则.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的物权制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关于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在人们的关切和争论之下纳入物权法之中。但由于注重政治上的考虑,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法理构思和制度构建还留下一些问题,为今后制定颁布统一的民法典中的物权篇留下了重大课题。本文从现行土地政策的角度,对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解决的对策思考等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以供广大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法国物权法上动产的即时取得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民法典第三卷的标题是:“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式。”①此卷条文规模宏大,共计1573条(第711条一第2283条),占去整部法典三分之二以上(整部法典共2283条)。这充分说明所有权问题对于法国民法典编纂者的重要性,在他们的眼中,法国民法主要制度的设定(继承、合同、婚姻契约、具体合同等)最终均是为了所有权的取得。当然,诚如法国学者马洛里(P.Malaurie)和埃勒斯(L.Aynes)所指出,前述说法并不严密,因为法国民法典第三卷的很多规定并非针对所有权的取得。但从根本上讲,这种立法上的设置充分表现了法国大革命之后的立法者…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物权法》中相邻权规定的研究,说明相邻权与物权的关系、在物权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物权法规定相邻权的意义,进而介绍了相邻权所包含的内容及与物权法中的另一他物权之地役权的相互关系,以求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相邻权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并使之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准确适用,而这又将为我国民法典的制定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居住权制度在世界的许多国家的民法典中都有规定,在我国的物权法草案中第180条至191条中也规定了居住权制度,但新颁布的物权法中并未对此作出规定,本文认为我国物权法应当设立居住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