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在路上     
过年了,在边防在家乡,年味千滋百味。年味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是……而在边防,年味是坚守和思念,是值班和出警……年味,在边防人的眼里,珍重而简约。年味,其实没有淡,只是变了时空换了模样。  相似文献   

2.
正职都是有姿态的。无论在哪里,你所见到的正职都是一种姿态。这种姿态在办公室里你是看不到的,只有他走到楼梯上,或迎来送往走到大厅和楼下,姿态都是一样的。一看就知道哪个是正职,哪个是副职,哪个是中层,哪个是下  相似文献   

3.
致敬红树     
你见过红树吗?那是怎样的一种植物,走近她们,你才会深切地体会到什么是火红火红的生命,什么是顽强不屈的人生,什么是生命的高贵。她们,曾经是和我们一样,平凡地出现在人世间,也和我们一样,爱做那些春去秋来、冬去春来的梦。她们,曾经是和我们一样,平凡地生活在人世间,娇嫩着应该的娇嫩,安稳着应该的安稳。她们,曾经是平平凡凡地生长在陆地上的有花植物。一年年,花开花谢,安安静静。然而,有一天,桑田沧海,她们从陆地来到了海洋的边缘,斗转星移,她们已在潮间,在泥滩。  相似文献   

4.
在天安门广场,心灵手巧的花匠在拆除奥运花坛之时,构筑起了国庆大典的花坛。在美妙的转换间,共和国59岁华诞到了。此刻,我们为之祝福的,是一个强大的祖国。这份强大,是抗击冰雪和地震灾害的人力财力,是奥运盛典的空前成功,是凝聚力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论宪法在特别行政区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在特别行政区的适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当正确理解宪法在特别行政区适用的内涵,以及宪法如何在特别行政区适用。宪法在特别行政区适用的意义,在于在宪法的基础上形成国家共识,通过宪法认同确立国家认同,包括主体认同、主权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宪法在特别行政区适用的原则是:属于国家制度层面的规定,完全适用;属于社会制度层面的,允许保留,这方面的内容由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予以规定,目的是保障国家对特别行政区基本方针的实施。宪法在特别行政区适用的基本要求是:宪法是上位法,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法律依据;特别行政区的制度设计,是基于宪法的授权,基本法以及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原则上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行使权力的根本依据是宪法;适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适用宪法的具体要求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证据和证据法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证据一般是指在裁决过程中能以理性方式影响最终判决结果的那些输入信息。理性方式是这里引入的第三个概念。在美国,证据还有一个专业性法律意义,特指在审判中提出的证言和展示件,但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定义。在美国,事实认定者(陪  相似文献   

7.
写在前面     
天凉好个秋。虽不见落叶,而渐凉的气温告诉我们季节的转换。在城市,人流有时是麻木的,而在边防辖区,边民是敏感的,在他们眼里,军装是美丽的风景,是安全、正义的代表。我们整理着装,投入金秋,愿每一次军装变换,都会展现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乡愁     
正乡愁,是一个亲切、温馨而略带伤感的字眼。在余光中的笔下,它是"窄窄的船票"、"浅浅的海峡";在席慕容的诗中,它是"长河大漠的落日"、"英雄豪杰的怅惘";在庄奴的歌中,它是"小城故事"、"又见炊烟"……一个人最初的情感是在故乡孕育的,看惯了故乡的田野、故乡的山水,熟悉那里的气味、那里的风情。即使在梦中,也觉得这一切是那么亲切;  相似文献   

9.
<正> 香港法院的中心是高等法院,在香港仅有一所。它在香港的司法系统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香港司法制度的中坚支柱。高等法院既是初审法院,也是上诉法院;既可以直接审理社会上的各类案件,也可以受理裁判司署初审的上诉案件。高等法院无论在民事方面,还是在刑事方面的权限都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0.
病历是医院最常见的文书之一。在法律上,病历也充当着重要的证据作用。在医疗纠纷中,病历是一把双刃剑,高质量的病历可以是医务人员的保护伞,反之则会是其最大的敌人。但是在医务人员在医疗纠纷中篡改病历的现象并不少见。关于篡改的病历的证据作用以及对相关人员的处理,国内外学者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论制度逻辑框架下环境治理模式之转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辉 《法商研究》2013,(1):69-76
环境治理包含国家、科层制和公众三种相互交织的制度逻辑。当这些制度逻辑与我国的权威体制相结合时,就催生了权威型的环境治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科层制逻辑的运行,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功能定位、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异化,减损了国家环境法律的实际功能,隔断了公众与环境事务之间的关联,给环境治理带来诸多困难。环境公共治理模式是这种权威型模式的完美替代方案。它在性质上是合作的,在主体构成上是多元的,在合作范围上是广泛的,在治理手段上是多样的。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新模式的运行逻辑是"参与+合作",有别于权威模式下的"权威+依附"。  相似文献   

12.
程鹏 《中外法学》1987,(1):46-50
<正>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所规定的是一个国家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问题,并在国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国际法则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各国在相互关系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宪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它们是属于两种不同的法律体系,其主体、渊源和实质各不相同。尽管如此,由于国内法是国家自己制定的,国际法也是国家参与制订的,它们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关系。国家在制定国内法和参与制订国际法时,在原则上要考虑到它们两者彼此的要求或立场。我国在制定宪法时,在充分考虑我  相似文献   

13.
大学在知识产权制度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是一种认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①。知识是一种资源,是生产诸要素中最重要的一种资源。知识是一种力量,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知识又是一种财富,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知识产权是一种专有的权利,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里,民事主体对其智力创造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正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所规定的“知识产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工业产权,主要是在发明、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方面的产权;版权,主要是在文学、音乐、艺术、摄影和音像等作品方面的产权”②。知…  相似文献   

14.
对于法治与改革的关系,不能仅仅在两者对立统一中思辨,还需要在更宽泛的范围内认识。一是把改革、法治与革命放到一起观察,会发现无论是法治还是改革都是为了避免"革命"的爆发;二是把法治、改革与社会放到一起研究,可以看到法治与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公平正义的手段;三是把法治、改革与国家权力放到一些分析,可以发现实现法治是政治目标,通过改革逐步限制、规范国家权力是核心。法治与改革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会出现一些矛盾,在社会转型期需要认真对待,把其冲突控制在最低的烈度。用法治凝聚改革共识,是今后改革的基本思维方式,中国需要在法治框架内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检察权(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客观义务与检察官的定位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在我国既是一个新提法,也是一个老话题。说它是个新提法,是因为在我国,人们对检察官的客观性义务还不了解;说它是老话题,是因为检察官的客观性义务又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广泛应用。从国际通行的表述来说,检察官的客观义务,是指在诉讼活  相似文献   

16.
派出所社区保安在法律主体上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在协助公安民警执法时,本质上是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其从事的是公务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其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利用职权将押送的犯罪嫌疑人殴打致伤,是滥用权力的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权行为的正当性,应认定为滥用职权罪。  相似文献   

17.
别居在我国婚姻家庭立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育 《中国律师》2001,(6):82-84
别居 (separation)是指国家用以调整夫妻关系而规定的一项特别的法律制度,它依法院判决或双方协议而免除夫妻的同居义务。显然,别居是针对同居而言的。同居是指男女双方建立夫妻关系,双方以配偶身份共同居住生活,同居是夫妻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别居是指因夫妻不和,而夫妻一方拒绝夫妻共同生活,且不愿建立共同家庭关系时,夫妻称为别居。在别居期间,婚姻关系并不因此而解除。别居在我国婚姻家庭中是新问题,但笔者长期在基层法院从事民事审判工作,深感在我国婚姻家庭立法中确立别居制度,不论在保障妇女权益上还是在解决婚…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十分丰富 ,它是在总结我国以往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不断发展。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用邓小平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建设的实践 ,必将取得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正47岁的于天华是我国新一代反恐专家,曾直接参与侦破20多起劫机案和100多起有影响的恶性案件。在工作上,他是青年专家,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在朋友圈里,他的个人魅力令他成为朋友们的轴心;在家庭中,他是顶梁柱。2014年6月29日,因工作劳累,他在乌鲁木齐街头突发疾病去世。  相似文献   

20.
事实胜于雄辩,而中国大学招生的地方保护主义早已是不容否认的事实。看看下面这组国内顶尖大学的招生指标分配图,招生指标的地方差异可谓昭然若揭。以2009年为例(往年数据大同小异),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在北京市投放的招生指标是每万名考生66.8名,在天津是10.2名,在上海是4.8名,全国平均是2.2名,在山东与河南分别是1.1名和1名。经常听到考试大省山东与河南的考生抱怨录取标准不公、考试压力过大,这些当然是事实;不过从北大的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