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谈忧乐观     
忧乐思想的渊源——民本理念范仲淹的忧乐思想源于儒家的民本理念。民本思想在商周先秦时代已出现萌芽,汉晋唐代形成体系,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倡导“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为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得民心者得天下,成为历代仁人志士的共识。范仲淹出身宦门,从小受儒家思想浸染,同时幼年命运不济,历经社会底层的贫困和苦难。青年时游关中,见病尸遍野,便慨然发誓“大丈夫当以利泽民生为务”,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官后,一生将“以民为意”、“…  相似文献   

2.
熊茉莉  曾宪恒 《前沿》2007,5(6):13-14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为”思想,充分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民为本的亲民路线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既继承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为民谋利的思想,同时也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巨大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民为邦本、宽民惠民”之民本思想为世人所推崇。文章以儒家民本思想的缘起及其内容为逻辑起点,分析了“民本”是中国当代法治的必然选择,继而列举了民本思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的彰显。  相似文献   

4.
《探索与争鸣》1997年第5期发表了沈其敬先生《法治文明高于伦理文明吗——与蒋德海先生商榷》(以下简称“沈文”)一文。本着探索与争鸣的精神,笔者不避浅陋,在此仅就沈文核心观点的立论依据提些看法。民本关民主沈文中指出,儒家伦理思想可以用“仁”来概括,儒家哲学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管理目标可以概括为“修已安人”四个字。人为万物之灵,人治则万物皆治,人安则天下太平。儒家思想的确可以用一个“仁”字概括。孟子也的确表达过“民为贵,杜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沈文中也花了大量笔墨引用《伦语})、《孟子》等…  相似文献   

5.
2004年 ,香港科技大学前副校长孔宪铎先生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同时推出了两本书 :一本是写给教授们读的《我的科大十年》 (修订版 ) ,另一本则是写给研究生看的《东西象牙塔》。再加上还有一本据说是写给大学生的《背水一战》(香港三联1997年版 ) ,可以说 ,孔宪铎为他的听众们完整地演奏出了从“大学求学经验”到“大学办学理念”的“三部曲”。读罢这些书 ,一位历史上的教育家的身影不觉浮现在眼前 ,那就是创办南开大学的张伯苓先生。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 ,在“大学之道”上 ,孔宪铎先生在诸多方面都与张伯苓先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孔宪铎…  相似文献   

6.
刘勰《刘子新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十分重要的法律思想著作。刘勰认识到不同时代社会风俗有异,法律必须根据时代需求作出调整;强调顺应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以把握赏罚尺度和标准。针对南朝社会的无序状况,刘勰提出“贵农”、“爱民”的疗救措施和“法术结合”、“赏罚相济”的法制思想和司法主张。刘勰的法律思想包涵了民本思想、君臣观念和德治理念,同时受到法家“以法治国”思想和玄学“辨名析理”思维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央政法委委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社举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论文”评选活动本刊讯记者李晶晶报道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办公室7月18日发出通知,提出要在全国政法干警、各级政法领导干部及法学理论工作者中,以研究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主旨,开展一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论文评选征文活动。这次活动由中央政法委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和《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社举办。本次征文从即日起,至2006年9月30止。征文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心得、思想体会及理论认识”、“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8.
“亲民”是《大学》中的重要范畴,也属儒家仁政民本思想之列。王阳明依据《大学》阐释“亲民”的仁政民本意义,其哲学理论也内涵着对“亲民”的前提性批判,即“心即理也”是“亲民”的哲学根基,“知行合一”是“亲民”的人格依据,而“致良知”则是实现“亲民”理想的工夫路径。  相似文献   

9.
《探索与争鸣》杂志编辑部:贵刊关于“新民本主义”问题的理论讨论选题,非常好,徐勇的《走向新民本主义》和周一平的《回归人民:走向新民本主义》的文章,比较全面而系统地阐明了“新民本主义”的实质及其由来,以及实践新民本主义的现实价值,很有创见。民本主义的观念,古今中外都有,但在多大程度上是真正的“民本”?历史表明,所谓民贵君轻、民贵官轻,不过是一种道义上的说教,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恰恰是君贵民轻,官贵民贱。所以,历朝历代都难以走出民“载舟”又“覆舟“的漩涡。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并努力…  相似文献   

10.
西方社会保障理念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进:《济贫法》阶段的“惩戒术”、社会保险阶段的“怀柔术”、《社会保障法》阶段的反危机之术、《贝弗里奇报告》阶段的公平和普惠。我国的现代社会保障理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单位”保障阶段的狭隘平均主义理念、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效率优先理念以及新时期公平、正义、共享的理念。通过对中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历史演进的分析,可以得出中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在理论基础、国家的角色定位、立法实践、文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罗豪才 《人权》2014,(3):14-18
“人权”一词产生于西方。但作为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描述、分析和界定,围绕“人”的学问在全世界各种文化和各国历史中都存在,并且以不同的形态和理念表现出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围绕“民”这一概念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理论体系,产生了大量思想成果,这其中就包含了众多现代人权理念的构成因子和重要内容,蕴含着人权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民本政府的今天,我们一方面急迫地呼唤更加明确地规范公权行使范围的法律法规,更加清晰地划清公权与私权的界限,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对“民本”的一般化、简单化和传统化的片面认识,学习和树立尊重私权的民本理念。这样,才能为建设民本政府找到一个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唐甄的《潜书》闪现民本思想的光芒,书中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应对人民实施仁政,要求为政者本身要有仁德。唐甄的民本思想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他的“天赋平等”观点、“富民”观点和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之中。  相似文献   

14.
王洪平 《人民论坛》2014,(9):209-211
老子哲学以“道”为本,具备唯物主义精神,但又区别于绝对的物质观。老子崇尚阴阳,《道德经》是一本充满辩证法的伟大哲学著作,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相得益彰。同时,老子的政治学说带有民本思想,追求“小国寡民”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学说的古典表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视报》作为央视传媒航母的一支先头兵,在电视节目宣传上从大到“频道专业化”、“专业频道品牌化”,小到每一个电视栏目的改版,无不密切关注电视节目宣传的脉络。2005年底、2006年初的年终系列特稿,堪称《中国电视报》历史上的一大突破,其中,特别策划、统一主题,主题集中、各有侧重,开拓创新、梳理理念是最鲜明的特色。本文以《中国电视报》年终系列特稿为个案,梳理广播电视报的办报理念,分析年度策划的一些成功范式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自尧舜禹时代,便隐约可见最初的一些民本思想的碎片。比如《尚书·五子之歌》中就讲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当然从总体上看,人们此时仍深受原始宗教的影响,对“民”的力量和作用的解释多与天命紧密相关,公共权力的合法性的基础是“君权天授”。随着历史脉络的不断延展,春秋时期的儒家学派接过了民本思想的旗帜,把它们加以完善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共同体理念萌芽于1895年兴中会成立之时;在1897年《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中较为模糊的提出该理念;在1904年《支那问题真解》中首次具体提出,后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进行了较为完整的阐述。其在实践中主要包括华人共同体、亚洲共同体、世界共同体三个层次。虽然在当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孙中山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超越了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有人以为孔孟倡导“民为邦本”之说,孔孟爱护百姓,功德无量。①实则不然,“民为邦本”之说,由来久矣,并非发端于孔孟;孔孟虽赞同此说,却有着明显政治目的,有较大的阶级局限、时代局限。民本说实质上是一种政治权术。宋至明清,“民本”发展为“民主”。“民主”的战斗性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一“民为邦本”的由来“民为邦本”的思想由来已久。《诗·大雅·板》:“介人维藩,大师维垣”,介人,指士;大师,指民。《释名·释宫室》:“垣,援也,人所依阻以为援卫也”。政权的建立和存在,得不到“大师”(即民)的援卫是不行的。禹有“训戒”,指…  相似文献   

19.
赵军  宋建忠 《中国民政》2007,(12):41-41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作为一部十分重要的行政法规,于近期正式施行。该条例无论在立法理念还是在复议实践上都对民政复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一、《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新的立法理念纵观条例,笔者感到其核心立法理念在1999年制订的《行政复议法》基础上有四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早在《建国大纲》以及其它文章中,‘就曾提出社会建设。他说:“统一以后,则重心又移在社会问题。”他不仅把社会建设视为“重心”,还对社会建设做了系统论述,完整阐发。他的社会建设思想虽然没有在他手中变为现实,但是,他的先进理念启迪了后人。孙中山先生在社会建设方面有哪些见解呢?孙中山把“人本”、“民本”作为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孙中山脑子里充满着自由平等。他认为人人共处于世界大家庭;他认为,“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一国之内,实行“民有”、“民享”、“民治”。“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人人平等,“无尊卑贵贱之见”,“无贵族、平民之阶级”;他认为人人“各尽其事,各执其业,各得其所”,“国家的利益大家可以均沾”,“全国男女,无论老少,都可以享乐”,“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共享安乐之幸福”;他认为人人具有极高的道德境界,“人人当以服务为目的”,“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来服务”,具备“为四万万人谋幸福”的博爱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