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婚恋问题,是每一代青年人都会面临的人生重大问题.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当代中国青年恋爱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他们告别传统交往模式,走近网络鹊桥,择偶条件在重“情”的同时,也悄然发生着向重“利”的倾斜,情爱表达以及性观念,由委婉含蓄走向大胆直白,日益显现出后现代的特征.当代青年婚恋观,已经从“相对感性单一”向“功利多元”转变.  相似文献   

2.
当代青年农民婚恋、生育心理浅探谭秋桂青年是社会的寒暑表。许多重大的社会事件都会在青年的心理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又通过他们的行为反映出来。探讨青年人心理的特点就可以抓住时代的脉搏。“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面临婚嫁的青年农民,在对自己的终身大事作出抉择时,...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代青年婚恋时尚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恋时尚随时代而动又反映时代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当代青年作为现今我国婚恋的主体,他们的婚恋观念和婚恋行为也随之流变,表现出新的婚恋时尚。  相似文献   

4.
婚恋观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折射,当代青年面临社会转型和多元价值的冲击和影响,婚恋观也呈现出多元特征,择偶条件随时代而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婚恋状况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婚恋难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传统意义上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观念在青年中悄然生变,背后有诸多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婚恋及其对当代青年现实婚恋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婚恋作为一种新的婚恋交往方式,正以其特殊的方式改变着青年一代现实的婚恋关系。如何看待青年“网络婚恋”及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是论述其对现实婚恋影响的前提。本文从厘清“网络婚恋”内涵和特征入手,对其进行重新界定,并从技术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和人的心理层面阐述青年网络婚恋产生的原因,进而从网络婚恋与现实婚恋的比较中,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对青年现实婚恋关系的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的复杂多面性。  相似文献   

6.
《家教》这部作品对我来说,已是过去的事,我记得那小说上半部分的12万字,是在1984年除夕的爆竹声中完稿的.到拍成九集电视剧播出,整四年了.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将其改编成二十集广播剧播出,中央电视台在电视剧播出前在北京、上海分别召开了研讨会,各种好话和意见,我听得很多了.坦率地讲,目前我的注意力已完全在新的思考和新的题材上了.不料,刚过春节,一位七十一岁的农学院老教授到我家里,和我逐个逐个地讨论《家教》中的人物,话题集中在几对子女的恋爱婚姻上,谈兴正浓,一位中医院院  相似文献   

7.
小月月算是2010年度最热的网络人物之一,她令人咋舌的行为为何会被当代青年热捧?这一突然蹿红的现象有什么独特之处?其背后隐藏着青少年网民怎样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这一需求又给青年工作以怎样的启示?这是本文要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试婚现象大量涌现 ,已经成为一道不可忽视的婚恋景观。试婚的行为动机十分复杂 ,它与结婚在伦理、社会和法律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试婚现象的伦理价值具有正负两面性 :一方面 ,它是对传统婚恋道德的一种否定 ,是对当代青年人注重个体价值、追求个性自由的反映 ;另一方面 ,它又有悖于我国婚恋道德的要求 ,是轻视、弱化道德责任的行为 ,并具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纵欲主义的倾向。目前 ,对于试婚者的数量我们无法予以科学的统计 ,但从不确切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完全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试婚现象不容忽视。对于这一现象 ,如何正确地认识它、评价它 ,我想读苏建军的文章 ,会对您有所启发。相信读者朋友定会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9.
<正>爱情是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所以,通过各个时期的文艺作品来看当时的婚恋特征,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历史时期太长,相关作品太浩淼,我们无法一一细致展开说《诗经》时代的"关关雉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婚恋爱情,也无法细说杜甫时代的新婚燕尔夫妻分离丈夫被抓去充军的苦楚,亦不能细细品味《西厢记》  相似文献   

10.
在快速转型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传统婚恋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根据在南京市4个辖区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青年群体的婚恋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适婚年龄段青年单身现象普遍存在;单身群体主要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被迫单身而非主动单身;青年群体对社会单身现象具有较高程度的包容度;传统婚恋观逐渐式微,但现代婚恋观并未得到足够认同。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处于传统与现代的拉锯战之中,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共存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青年男女的婚恋即为阴阳之互补,青年男女的结合亦为阴阳之统一。但是,并非所有的婚姻家庭都是美满幸福的,亦非所有的男女结合均是和谐统一的。纵观社会,青年的婚恋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志同道合型双方职业虽有同异,然而两人均有共同的志向。这种类型的家庭经济条件是次要的,理想(或志向)是家庭运转的“原动力”,双方可谓“风雨同舟”,遇到困难时亦同心协力,共渡难关。这种类型的家庭,凝聚力极强,不会因些许挫折而分崩离析。小梅和小刚的结合亦为此。小梅是个乡村女教师,小刚是某企业的一名秘书。在一次当地宣传部门主办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论述分为青年希望论、青年使命论、青年成长论和全面发展论。这些论述一脉相承,共同构成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当代青年择偶的流行标准--1328则《征婚启事》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几千年来唯一合法的、符合传统道德的婚姻缔结途径。“五四”新文化运动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婚姻自由以法的形式予以肯定和保护,自由择偶成为社会的共同认可。但是由于接触范围的有限性,择偶的机遇与人们的期望差距明显。于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弥补这种不足的婚姻介绍所、报刊征婚开始出现,并且逐渐成为不少人择偶的一种重要途径。现在,电视征婚、网络征婚也成为多数人能够接受的一种现代而开放的择偶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从《大话西游》看当代青年的价值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周星驰还在为自己的倾心力作《大话西游》遭遇的票房惨败耿耿于怀时,出人意料的,这部影片却悄悄然地在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校——清华、北大的学生之间广为流传,此后又经由网络,以星火燎原之势风靡了整个大陆高校。现在想来,这其中多少带着些许传奇色彩。然而,细细一想,似乎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防御外来敌对势力的入侵,保持强大的国防力量,每年都有一大批青年应征入伍,也有一大批青年军人解甲归田。回到农村去的青年复退军人,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能否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座标,这不仅是青年复退军人们自己非常关注的切身问题,也是全社会都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广东省徐闻县近几年来对复退军人的安置,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浪漫在青年中维系着某种心理上的平衡,它使青年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是青年走向美好人生的一大驱动力。浪漫的远去与青年“爱情是各种条件组合”不无关系。而新“包办婚姻”和失语家庭的出现更使浪漫雪上加霜。结构性流动与婚姻危机之间的关联性越来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青年人较为突出的共性,是他们对于未来美好物质生活较为乐观的预期。他们在很好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后,可以毫不避讳自己追求物质享受的强烈愿望和个人动机。与他们的前辈相比,他们活得更为自由和轻松,这表现在他们的一般行为特征上。在消费模式的选择上,他...  相似文献   

18.
阳春3月,一个温暖如春的日子。来自台湾的小伙蔡佳和祖国大陆的姑娘张莉,在秀丽的江南安徽马鞍山市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婚礼。  相似文献   

19.
在台湾社会从传统威权时代向现代民主自由时代转型的几十年中,台湾青年在认同问题上的政治文化人格发生了一些复杂的变化,他们对于岛内政治既满怀期望又深感失望,在国家问题上既有认同又存在迷惘,对于两岸关系既期待交流又求稳怕变。从当代台湾青年这种矛盾特征来看待两岸青年交流将会有助于更好地找到双方交往中的交集与共识,从而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0.
还是在1989年初冬,共青团北京市委在市委、市政府和亚运会组委会的支持下,适应广大青少年"为亚运奉献、为祖国争光"的要求,成立了由20万青少年组成的北京第11届亚运会义务服务人员总队,并在1989年11月至亚运会闭幕长达300多天的时间里,先后开展了大规模宣传发动、以亚运村为中心的治理环境和绿化美化、建立亚运交通岗和卫生监督岗、"创千个青年服务先进班组、争万名青年服务标兵"竞赛、"我为亚运献盆花"、城市绿地养护、擦洗公共电汽车和公共交通设施、"亚运之光"火炬传递和终交仪式、组织文明啦啦队和文明观众等一系列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活动,为亚运会的圆满成功做出了不可缺少的贡献,在全社会树立了共青团和青少年的良好形象,同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