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中小学生幸福感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个体认识到自身需求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中小学生幸福是一种现在与未来相结合的身心统一的幸福。要促进中小学生幸福感的生成,需注重早期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从归因、目标设置和社会比较等角度培养他们智慧的认知能力,并给中小学生提供参与“幸福”活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网络虚拟幸福是指在网络虚拟环境中主体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感。根据网民上网目的分析有两种虚拟幸福,一种是真实的虚拟幸福,一种是虚幻的虚拟幸福。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指个人在需求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愉悦感,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提升煤矿职工群体的"幸福指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煤矿管理方正视职工利益诉求,主动满足职工的各种合理要求,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妥善处理好多方关系。只有企业和职工双方共同努力,提升"幸福指数"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多元概念,它涉及到许多学术领域的重大关系性问题。西方价值论与幸福观念内在统一的观念渊源流长,直到马克思主义产生,关于幸福与价值的关系才得到比较全面而科学的阐释。价值观在马克思科学幸福观结构中和幸福哲学的体系建构中不可或缺。科学的哲学幸福观的理论前提是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实践观。主要是围绕着幸福与实践关系阐释有关幸福的实质及幸福实现的社会规律等等问题。在唯物史观视阈下,社会实践中的主客体间价值关系同样存在于一般意义上的幸福实现过程中。马克思把异化劳动和幸福异化联系起来,从异化劳动的主客体价值关系层面,把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认定为资本主义剥夺工人阶级的幸福的根本社会原因。任何一种哲学幸福观都是归属于某一种幸福哲学,作为哲学观的幸福范畴和作为伦理学的范畴既有重要区别又有一定联系。幸福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的学科基础,哲学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幸福哲学的体现或基本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幸福观是一种劳动幸福论。他认为唯有"自由自觉"的劳动才是人类幸福的唯一源泉。幸福是社会整体良好状态的体现,是人们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特征,而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异化劳动",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不是幸福,反而是痛苦。另外,马克思的幸福论也是一种全人类的幸福观,也就是幸福并不仅仅指个人的幸福,而是全人类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本身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所以培育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之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培育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须以劳动幸福观为根基。劳动幸福观的价值意蕴是要尊重劳动,倡导幸福劳动。尊重劳动才是真正地尊重人。人只有得到尊重,才会有幸福感。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展现本质的唯一方式,是人的幸福之唯一源泉。判断幸福与否的标准正在于劳动是否得到应有的尊重,以及异化劳动是否得到克服。必须将尊重劳动和幸福劳动作为最核心的观念予以强调,并以此来培育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这无非是要达到让所有非异化劳动均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承认,并在劳动中体验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基准,对传统"幸福"一词的概念界定提出了质疑.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它由浅入深分两个层次,从一般层面上讲,它是一种心理学概念,而非物理学概念.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人对幸福定位的感觉把握上,感觉好就是幸福,感觉不好就是不幸福.但好的感觉从何而来呢?此有赖于更深层次的探究,它是一个伴随人的生命旅程囊括心理、生理、社会和哲学等多门学科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8.
国民幸福指数近年来正成为政府施政目标的新追求,从中央到地方,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已成为共识。幸福虽是一种主观体验,但幸福指数反映的是一种社会事实,因而它是可以客观测量的。在多维度的幸福指数指标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施政目标中应着力实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幸福作为一种主观层面的东西,被不同时代的人诠释其深刻的内涵。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同时幸福是最高的善,幸福是至善。康德认为幸福依赖于人的主观感受,感受到幸福,就是感受到了愉快和福分。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幸福,是人类社会历史长期实践的结果,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产物。明确马克思的幸福观和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康德的幸福观的区别和联系,把握住幸福观的真谛,对培育幸福观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放谈     
《社会主义论坛》2011,(2):60-60
建设幸福广东。就是让老百姓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在广东生活的幸福。老百姓看待幸福与否的标准并不复杂,一是看跟过去相比生活是不是改善了,二是看我们的工作是不是在为改善他们的生活而努力。只有老百姓从心底真正认可的幸福感,才会是最给力和最长久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是西方伦理学的源头,它是一种德性幸福论。幸福和德性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同时更是构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大厦的理论基石。本文拟清理亚里士多德得出“幸福在于德性”命题的逻辑思路,以展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独特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休闲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每个人生命的一种状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休闲的需求也在大大增加。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强调,人们对于自我的全面发展是有着很大期望值的,在休闲时去做属于自己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幸福。休闲是人的一种权利,个人发展离不开休闲,马克思休闲思想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一种能力,大学生幸福能力的现状中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方面,凸显了教育引导功能的弱化。在寻求“以人的幸福为本”的德育环境的支撑下,应把握教育的正确方向,提升大学生感知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的能力,实现对幸福的知、情、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现实活动和理想追求,是哲学家关注的永恒话题。由于所处的时代各异,人们对幸福认识和解读便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幸福观。从感性主义与理性主义两种审视方式入手,阐述了西方两种幸福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化逻辑,概括了完善而辩证的幸福观的基本内涵,处理好德性与福乐之间的关系,使人的幸福既具有现实的历史基础,又有高尚道德的升华,从而避免幸福问题上的享乐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的偏倚。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幸福感和幸福指数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如深圳社科院在做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幸福感与满意度的广东公众幸福指数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将幸福定义于主观范畴,利用幸福感和满意度等9项指标测量广东公众的幸福指数,并分析其主要特点,得到的测量结果是:2010年度广东公众幸福指数均值为60.79,其中幸福感为69.38,满意度仅为52.21;经济发展水平与公众收入对幸福指数有一定影响;公众背景对幸福感评分影响较大,对满意度评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民生为大;民生问题,幸福为本。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已经从经济发展提升到增进民生幸福的高级层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人的幸福。伦理道德作为一种应该和正当的规范意识和行动指令,可以说本身就内含有民生与幸福的因子。人道、民主、公平的伦理原则应成为民生幸福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伦理立场。  相似文献   

18.
庄子认为安命顺物是得到幸福的途径,游心逍遥即是幸福的状态。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到顺物之自然之性,再到"游心于淡"以追求内心体验,都是在承认并接受矛盾对立不可改变的基础上,在主观精神领域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以消解矛盾对立获得幸福感。庄子在充满矛盾对立的现实的基础上强调超然自乐,悠闲放达,给人一种神奇、怡悦、旷达的乐观主义之美。在这异化的社会里,这是想要获得幸福感的个体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大众幸福。幸福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其实现需要实在的外部条件,其中最主要是依靠政府主导、社会多元提供的公共服务供给。本文通过探讨幸福特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联系,旨在为政府改善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宗教异化论     
宗教和宗教异化确实能够有效地给绝望而无法生活下去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希望,因而对于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这种意义和价值却不是通过使人得到真实的、能够实现的希望和幸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信仰神灵世界的幻觉来实现的.它使人们陷入欺骗的、幻想的、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未来和来世的希望与幸福,从而安于苦难现实生活、放弃变革苦难世界要求.所以宗教实际上是一种麻醉精神的毒药,而宗教异化则是一种吸毒行为.它们的正价值显然是非根本、局部的、暂时的,而负价值则是根本的、全局的、长远的.因此,应该废除宗教、消除宗教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