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文莉 《求索》2011,(10):214-215,85
本文论述了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历史碰撞中,闻一多致力于中国新诗的民族化建构。阐述了闻一多以身体力行,在新诗格律关、神秘美、民族精神等三个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姚家育 《求索》2006,(2):187-189
臧克家对闻一多现代格律诗的接受,最早体现在诗集《烙印》的格律化追求中,这种格律化追求和闻一多的诗集《死水》有紧密的关联。臧克家在追求新诗民族性的同时,疏离了新诗区别于古典诗歌的审美现代性。现代性审美张力的缺失,是臧克家接受闻一多现代格律诗的偏差。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往往用泛指的"三段式歌谣"代指彝语标准格律诗"三段诗"。"三段诗"不是普通的"三段式歌谣",它有其特殊的形成机制、结构特征、独特格律要求和文化哲学生态;它曾经被彝族古代文艺理论家所注意到,但是由于缺乏集中而精深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至今学术界对"三段诗"仍然有误解。对彝语"三段诗"进行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集中研究,可以消除这些误解。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著名的诗人、学者和英勇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已经三十三年了!三十三年,照中国的传统说法是一世有余,并不算短。但闻一多先生在那样夜气如磐群魔乱舞的年代里敢于拍案而起,挺立刀丛,英勇战斗,完全不计个人安危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形象仍然深刻而鲜明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那使广大青年振奋而使敌人丧胆的钢铁般的声音仍然响亮地在耳际回响;他为人民解放事业洒出的淋漓热血,仍然象鲜红的火种一样在心中眼中点燃起对旧世界和屠伯们的无比憎恨和强烈怒火;而同他在一起时  相似文献   

5.
我以为除了在观念更新、设施建设上要花大力气之外,非要创造出文化精品来才可以,因为这是一个最终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李乐平 《学习与实践》2012,(12):110-117
济慈对美之理念的追求,深深影响着闻一多。他追求诗之美的灵魂,亦追求诗之美的形体。而对诗之三美理论的提出,表明其对美的追求达到极端,这是对济慈诗学理论的超越。受济慈诗之优美音调,瑰丽色彩的艺术纯美影响,闻一多的诗作也体现济慈美真合一的艺术思想。但他的诗受影响于济慈,同时也超越济慈,这主要表现为诗的三美格律运用。无论济慈还是闻一多,他们都曾把诗当作自己的终生追求。虽然济慈在英国浪漫诗史上是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而闻一多在诗论诗作里,古今中外的特色都熔铸其中。若从融汇古今中外这个角度看,闻一多显然更超越济慈。  相似文献   

7.
今年十月二十二日是闻一多先生诞辰八十五周年纪念日。三十八年前,闻一多先生曾在云南大学任教并在这里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过多次面对面的斗争。1944年7月,在云大至公堂举行的时事座谈会上,他针对国民党的所谓大学师生应当关门研究学术,不要介入政治的谬论,怒斥道:“……在座的诸位先生谁不是曾经埋头做过十年、二十年的研究的?谁不希望能够继续安心地做自己的研究工作!但是,可能吗?……国家糟到这步田地,我们不出来说话,还要等到什么时候?”1944年12月25日,在校园操场举行的纪念“护国运动”二十九周年大会上,他说:“护国起义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民主就必  相似文献   

8.
诗缘相投的闻一多和徐志摩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曾一起切磋诗艺,共同倡导新诗格律理论,并创作了大量的新格律诗,进而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新格律诗派,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的新时代。但是,他们的新诗格律理论与创作却又显示出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与诗学价值,从不同的方面为新诗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深厚传统,而民俗文化学在中国则是随着整个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而出现的。尽管它的许多方法和观点,特别是考察问题的视角来自西方,但其深厚根基则是在几千年的本土文化之中。中国民俗学者完全能够而且应该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用民俗文化学这门科学为现代中国人、为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变革和民族魂的重铸服务。  相似文献   

10.
陈辽 《江苏政协》2012,(12):33-34
中国的诗歌,经历了相传为黄帝时表现先民打猎生活的二言诗,到先秦时期四言诗为主、两汉南北朝时期五言诗为主、隋唐时期七言诗为主,以及后来两宋时期词的流行、元代散曲的崛起等,全都是有格律的。即使是诗体自由的古风、歌行,也是有格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起来,引进了西方诗歌,于是有了自由体新诗。其实,自由体新诗据以仿效的西方诗歌也是有格律的,只是不同于中国诗歌的格律罢了。闻一多  相似文献   

11.
论闻一多先生关于古籍整理"三项课题"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保 《民主与科学》2004,40(2):120-123
在从事古籍整理的过程中,闻一多先生形成了自己的文献整理观.他认为整理古代文献必须完成"三项课题"第一,说明背景;第二;诠释词义;第三,校正文字.这三者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他的主张阐明了古籍整理工作的重点及程序,有助于推动文献学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一、惨案前的昆明一九四五年九月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处心积虑早就想乘机反共灭共,集中兵力企图一举攻占解放区。但他也有后顾之忧,特别是对云南地方势力的独立割居局面一直存有戒心,同时对昆明的民主运动也感到担忧。因此,蒋介石第一步是先搞掉龙云。把龙云的主力部队全部调离云南去越南受降。然后,派杜聿明所属部队于一九四五年十月初,采取突然袭击方式包围和瓦解龙云的保卫部队,把龙云抓起来,送去重庆软禁并派  相似文献   

13.
1946年7月15日是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导师、诗人闻一多老师在昆明西仓坡被国民党特务枪杀的“最黑暗的一天”。58年过去了,闻一多的英雄业绩已经载入史册,闻一多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毛主席曾高度赞扬过闻一多,“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因为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在毛主席、周总理等  相似文献   

14.
15.
《创造》2005,(11)
多年来,在不断出台的改革的实践进程中,我们很习惯于从一些同志甚至是领导干部口中听到一个词——“代价”,意思基本上是说,如果要推行改革就要付出代价,因此要加快改革就要强化群众付代价的自觉性。反过来,如果做事遇有阻力或困难,第一反映当然也是责诘群众“代价意识”不强。确实,作为个人而言,培养全局意识和发展意识,着眼于明天的面包会比今天的面包大得多、香得多因此暂时牺牲一下自己的眼前面包,有时是大局的需要,付出这种代价是应该的、值得的。但应当注意代价问题绝对不应该是就全体群众而言的。如果有一种“改革”竟然可以无休止地…  相似文献   

16.
王向清  刘和平 《求索》2006,(1):182-184
王国维境界说的系统性,涉及到它的学术价值和地位问题。近百年来,虽然不少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但大都有零碎和残缺之感。有鉴于此,笔者试图从境界说的核心和中轴——“真”及其系统性、审美境界中“有我之境”的系统性、审美境界中“无我之境”的系统性等方面解读王国维境界说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7.
春秋晚期之前的诗歌由于其诗、舞、乐一体、自足性的文本形态,以及当时的历史情境,使《诗经》的意义相对较稳定,但随着周王朝的分崩离析,诗、舞、乐一体也随之解体,面对只是文字文本的《诗经》,其阐释不可避免地趋向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孟子提出了“以意逆志”说。《诗经》之阐释方法也从“观志”到“逆志”发生了悄悄的变化,从而为中国古典阐释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健康地发育和成长,除了需要它本身的各种条件以外,还需要法制的完善,民主的发展,各级官员的清廉和得力,也还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公认的、符合民族传统习惯的、合理的、有力的道德规范。在上述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条件中,有力的道德规范起的作用十分重要,但却最容易被人忽视。经过数十年的风雨沧桑,儒家伦理学说中的精神力量,在许多中国人的思想中,丧失几尽。所以,当前,有必要对它进一步深入研究,更好地吸收其中精华,发掘其内含的积极因素,扬弃其不合理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李凌 《同舟共进》2008,(2):42-44
清华三志士闻一多、潘光旦和罗隆基都是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1921年毕业生。1921年为辛酉年,该级又称辛酉级。就在辛酉级进入最后一个学期的1921年,北洋政府长期拖欠工资的行为激起大学教职员的愤怒,他们开展了索薪罢课斗争,22所学校的600多名学生聚集在新华门前请愿声援,遭到殴打,60多名学生受伤。这就是"六·三"惨  相似文献   

20.
黎荔 《求索》2008,(12):182-184
在现代诗人中,作为视觉艺术家的闻一多,其诗歌创作体现出特殊的视觉艺术偏爱与兴趣,是其他缺乏美术实践的诗人所无法取代的。闻一多提出的绘画美是新诗艺术美的一个重要问题,他的画家生涯、诗画观念及诗歌实绩辩证联系。论析闻一多在新诗绘画美方面的理论创见和艺术实践,彰显闻一多在新诗关学发展中所具有的开创意义和价值,是闻一多研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