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现有国际人权法渊源中确立促进和保护受教育权的国际标准可谓构成国际人权法的新发展 ,而从国际人权上对受教育权作出识别是确定上述标准的前提。本文根据有关受教育权的主要国际文件的统一化进程并结合国际社会的实践将受教育权归类为基本教育权、初等教育权、中等教育权、高等教育权和教育选择权 ,并依据一系列国际文件对世界各国促进和保护受教育权的义务性安排建立起国际社会促进和保护各类受教育权的国际标准模型 ,同时揭示了上述国际标准模型在适用过程中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受教育权的国家义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人权法上 ,国家是促进和保护受教育权的基本义务主体。除承担尊重、保护和实施受教育权的一般性义务以外 ,国家还应承担建立和保护受教育权的具体义务和特别义务。另外 ,国家需承担确保国内教育和国际教育目的相符合以及为每一个人提供初等教育等核心义务。国家所承担的上述义务既是“渐进性”的 ,也是“即刻性”的 ,其实质性义务和程序性义务仍处于不对称性状态  相似文献   

3.
受教育权宪法保护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纪宏 《法学家》2003,(3):45-54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这项权利作为宪法权利应当获得什么样性质的宪法保护却是被我国宪法学理论研究长期忽视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其受到宪法保护的基本内涵就是指立法机关在法律中有义务规定政府在公民受教育权实现方面应当具有最低限度的保障责任,而在政府无法承担有效保障责任的领域,公民应当享有充分的受教育的自由.在受教育权上确立政府的最低限度的保障责任目的就是为了使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具有对抗政府权力的功能,可以建立宪法权利至上的法治观念.作者指出,当前,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关键是要求政府必须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提供完全和充分的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受教育权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今天的受教育权是初始的受教育义务经“自由权形态”到“社会权形态”再到“发展权形态”历次演变的结果。在实证法上 ,受教育权也经历了一个从“受一般法律调整”到“作为人权入宪”到“进入国际人权法领域”的发展历程 ,目前受教育权保障的国际标准已经确立。在法律意义上 ,受教育权平等不仅要求权利设定上的平等 ,而且要求将平等原则作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法角度看受教育权的权利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成铭 《法学研究》2005,(5):125-132
国际人权法主要文书的内容和精神都表明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而不附带任何义务,战后各国的国内法的修改也表现出接受这种精神的趋向。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要求国家承担起相应的义务。我国要顺应国际人权法发展的要求,在条件成熟时对宪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修改,删除公民有受教育的义务的提法。  相似文献   

6.
受教育权可诉性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教育权是享有和实现其他权利的基础性权利或“授权性”权利。本文提出了判断受教育权可诉性的标准,从受教育权可诉性的阙如、可司法性和多样性方面系统考察了受教育权在全球层面、区域层面、外国层面的衍生和发展,并在查明中国受教育权可诉性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提升受教育权可诉性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7.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国际人权文件对受教育权的性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受教育权是纯粹的权利而不是权利与义务的附合体。本文从社会权和自由权的二元区分角度出发,分析了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而具备的基本权能以及其实现方式,并着重分析了受教育权对于国家和个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国际人权文件对受教育权的性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受教育权是纯粹的权利而不是权利与义务的附合体.本文从社会权和自由权的二元区分角度出发,分析了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而具备的基本权能以及其实现方式,并着重分析了受教育权对于国家和个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民受教育权及其宪法救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20年来,我国《宪政》有了较大的普及与发展,民主与法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有了极大改善。近年来,齐玉苓案[1],平乐乡政府诉韦其明案[2],余亭亭诉北京市朝阳区机械学院附属中学案,[3]又引起全社会对公民受教育权保护的极大关注,学术界、实务界、新闻媒体纷纷聚焦受教育权的宪法救济问题,特别是法院能否直接适用宪法为公民的受教育权提供救济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对作为公民宪法权利的受教育权的性质及实现和获得宪法救济的基本途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对上述问题得出一个比较恰当的结论。 一、受教育权的涵义 受教育权的涵义也就是受教育权的主体享受什么样的受教育权以及如何享有。为此必须探明人们为什么享有受教育权,即受教育权的理论基础。关于受教育权的理论基础有三种学说:“生存权说”、“人民主权说”、“学习权说”。综观各种学说,  相似文献   

10.
论国际人权法下国家的义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家是国际人权法中最主要的权利和义务主体。但是 ,国际人权法除规定了国家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之外 ,还包涵着另外一层非常重要的权利义务关系 ,即一国与“在其领土内和受其管辖的一切个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这一关系中 ,国家负有首要义务。国家在国际人权法下的义务可以总结为承认、尊重、保障和促进以及保护人权四个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对人权的国家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 ,忠实、善意地履行所有这四方面的义务 ,国际人权法才能得到全面的实施、执行和遵守  相似文献   

11.
温辉 《法学杂志》2006,27(2):103-105
文化教育权利已列入国际人权法所保护的目录之中,并成为部分国家宪法所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虽然从分类角度说,文化教育权利属于社会权,但文化教育权利是一种复合性权利,既具有自由权的特点,又具有社会权的性质。文化权利和教育权利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不是简单的种属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有义务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并且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来保证该项权利的实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考制度都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考生需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损害了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于是实施异地高考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从整体层面上看,异地高考政策有利于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要切实落实好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管理国家权、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民主权以及人身权等权利。公民不受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居住期限等限制,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并且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在我国,侵犯公民权利的违法犯罪,比起西方某些国家要少得多。但是应该看到,保障和促进人权的发展,乃是我国的长期任务。依法制裁严重侵犯人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乃是公安、司法机关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4.
罪犯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罪犯的受教育权具有法律上的依据。但是,罪犯的受教育权和社会一般公民的受教育权存在着诸多差异。目前,罪犯的受教育权未能真正实现有其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对罪犯受教育权的保障,可以借鉴他国经验,从制度和具体措施上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5.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也是《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公约》中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具有自由权性质和社会权性质的宪法权利属性。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要求完善教育法律体系,提高公民守法意识,加强受教育权被侵害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6.
李雪平 《法律科学》2004,22(3):31-35
经济全球化促使人们充分享有迁徙自由这项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的同时,更促成了移徙工人的群体规模,从而使移徙工人权利保护成为国际人权法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中国农民工为例,移徙工人在其迁徙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所应当得到的与其所付出的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态势。从长远来看,必须高度重视人类社会生态链中移徙工人权利保护这一环。  相似文献   

17.
妇女人权是国际人权法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国国内人权状况的重要标准。妇女人权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国内法的保护也离不开国家间的合作,国际保护是促进妇女人权实现最重要的推动力。本文将通过对联合国框架下的妇女人权保护机制的介绍,对比欧洲人权公约关于妇女权利的规定,以期对促进妇女人权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沉默权是国际人权法确认的一项基本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已被许多法治国家立法确认和认可。本文重点探析了如何构建我国有限沉默权制度制度。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受教育权救济途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权利,目前中国的大学教育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大学生受教育权遭到侵犯的案例也层出不穷。受教育权如此重要的权利,必须有具体可行的救济,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本文对已有的大学生受教育权救济途径做了归类和比较分析,并提出补充其他救济途径的建议,以期对大学生受教育权救济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被教育机构以外的第三人侵害的案例屡见报端,然而其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人民法院保护的却很鲜见。受教育权属于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一般权利。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根据有权利就有救济的原则,本文将就受教育权受到不法侵害时所支出的补课费的民事救济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