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志军 《南风窗》2011,(4):73-73
对金融市场疑问的最有趣回答,有时候还是来自于科学实验室。证券市场的潮起潮落原因何在?投资者为什么如此经常地表现得像一群鱼一样,全都一窝蜂地改变方向?《当代生物学》杂志(Current Biology)近期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发现,当别人说某个东西比你原来想的更有价值时,你就有可能越是看重这件东西,当别人说这个东西没有你原来想的那样有价值时,你眼中这个东西的价值就下降了。更令人注意的是,如果你对这件东西价值的评估和其他人所说的一致,那么你大脑中一个专门处理奖励的部分就立马高速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2.
共存的人生     
佚名  临海人 《法制博览》2008,(24):22-22
“良好的修养不是体现在你吃饭的时候,不会把菜汤滴到桌布上;而是体现在别人不慎把菜汤滴到桌布上的时候,你能不露声色。”契诃夫如是说。这话说得太好了。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想,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们一直都自认为自己是很有修养的人,可吃饭时一旦有人把菜汤弄洒,大家就大惊小怪的。所以读完这句话后,我马上决定.以后就照契诃夫的话去做。  相似文献   

3.
还是喇叭     
人类分三种,一种很骚,一种不骚,还有一种,就是闷骚。 自从闷骚一词出现在中国人的日常语中,便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自身的褒贬转换,不久前别人说你闷骚会让你郁闷很久,而现在,说你闷骚那是夸你,不好意思喜形于色就一边暗爽去吧。  相似文献   

4.
元和 《法制博览》2010,(6):27-27
友人访印归来,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印度人的脾气格外好,就拿公共交通来讲,车子磕磕碰碰的事情随处可见,却几乎见不到谁为此而争得面红耳赤,更不用说大打出手了。他们大大咧咧地各自走开,仿佛在说:瞧你,老兄,你今天刮蹭了我的车,说不准明天我就会刮蹭别人的车哩。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每当得到了一样只能由一人享受的好东西而我们是两个人时,就要做个小游戏来决定谁是幸运者。如你所知,这种把戏叫做“石头、剪子、布”,这三种东西循环相克,你出其中某一样,正好被别人克住,就失败了。这种游戏有个古老的名称,叫做“百姓、洋人、官”,我相信这名称是清末民初流传下来的,当时洋人怕中国的老百姓,中国的官又怕洋人。  相似文献   

6.
正当姐姐迈进婚礼殿堂时,弟弟却面临死亡 1998年8月的一天,王艳接到新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看着8000多元的入学费用通知单,爸爸伤心地对她说:“我和你妈妈都多病,且早已下岗。原来想你要是考上了家里说什么也得把钱张罗够,可偏偏上个月我又做了手术。欠下了2万元的外债!你弟弟重点高中的通知书也来了。也是几千块钱,家里哪能张罗上这么多的钱啊……”王艳知道,姐弟俩一万多元的学费.简直如不可逾越的雪山一样横跨在眼前。“那就保证弟弟读高中吧。我去打工。也好保证他把书读下去。”这时。弟弟王钢刚好从棉田里给别人做工回来,听到姐姐的话一下子愣住了。“姐,你不能这样!今天我就是卖血。也得让你读上大学啊!”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5,(25)
<正>我们在做事情时,除了影响到自己,很多时候还会影响到别人,这叫行为的"外部性",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有些是好的影响,是顺带帮了别人,或带给别人好处。比如,这两天郑州下大雪。雪后,我家门前的路,一边是干燥、干净的,另一边还有好多脏雪、冰渣,为什么呢?因为一边的小店多,另一边的墙多。小店多,店主自扫门前雪,也给行人带来了方便。墙多的地方,就没人扫雪了。但,"外部性"有很多是坏影响——你会带给别人不便,或给别人添了堵。比如,上飞机,你站在过道上放行李,就挡住  相似文献   

8.
正视攻击     
当一只凶狗在后面穷追时,如何应付?拔腿而逃是不行的,你越是逃,它就越是追,说不定还会咬你一口。有经验的人却知道,在这个时候要立刻站住,转过身去,面向着狗。奇怪,这畜牲也会立刻停住,望望你,说不定还会摇摇尾巴,吐吐舌头,表示它刚才认错了人,并无恶意。别人的攻击有时就象那只狗一样,如果一开始你就想逃,随之而来的攻击将会更猛烈。反之,你正面相对,对方的攻击力就会自然减弱。如果你没有过错,  相似文献   

9.
如今,民工的处境实在是不尽人意。有一个地方流行一句口头禅:“你别把我当民工整啊。”听起来令人心酸。有一位社会学家说,民工就像一只烤熟了的地瓜,别人随便一脚就会将它踏得稀巴烂。这话听起来刺耳,但并非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10.
李志军 《南风窗》2012,(23):69-69
一天,猎人捉到了一只鸟,鸟儿说:"放了我,我会给你三个忠告,"猎人说:"你先告诉我,就放了你。"鸟儿说:"第一个忠告:做事不要后悔,第二个忠告:别人告诉你的一件事,你认为不可能的就不要相信。第三个忠告:当你爬不上去的时候,就不要费力去爬。"猎人实现了承诺。  相似文献   

11.
典型案例:今年17岁的小虹长相俊美,学习成绩良好,自从上高三以来她总能听到座位后的同学在议论她“偷看别人学习”、“别人学啥她学啥”、“臭美”等,就连她值日扫地时也能听到别人说她“借着扫地看别人桌上的书”、“水蛇腰”。  相似文献   

12.
片言只语     
佚名 《法制博览》2008,(16):32-32
你可以超车,但你不是超人。不必试图超越警车,紧紧地跟在它后面,这样不但你的通行会顺畅得多,而且别人可能以为你是一位大人物。  相似文献   

13.
微天下     
《南风窗》2013,(12):15-15
@我是西蒙周:【全民腐败】当今社会,正是人人都要踮起脚尖、生怕自己吃亏的时代。当少部分人为非作歹、巧取豪夺、侵占别人利益时,因法治不彰,你无法有效制止他们,你就只有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小处讲,你在趋利避害;从大处讲,它必然促使这个社会一天天地烂下去。  相似文献   

14.
插足与倾销     
哲学家问儿子:“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儿子想了想回答说:“放羊。”哲学家很不高兴,但还是耐着性子问:“为什么?”儿子说:“因为放羊的人最多,既然别人都去放羊,那就证明放羊很好玩,于是我长大了也想去放羊!”  相似文献   

15.
“明明是我家的地方,明明经过了合法批准,怎么要让给别人通风、排水、采光、通行?怎么行使权利还得受别人限制?”很多当事人面对法院针对相邻纠纷作出的判决,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群众也对此不解。他们并不知道,相邻权实际上就是一种限制权,即明明是法律赋予你的权利,却在行使时必须顾及邻里,甚至必须为邻里利益作出让步或牺牲。并不能“我的地盘我做主”。  相似文献   

16.
沈湘 《法制博览》2009,(6):26-27
哲学家问儿子:“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儿子想了想回答说:“放羊。”哲学家很不高兴,但还是耐着性子问:“为什么?”儿子说:“因为放羊的人最多,既然别人都去放羊,那就证明放羊很好玩,于是我长大了也想去放羊!”  相似文献   

17.
我们现代人     
王鼎钧 《法制博览》2009,(18):44-45
入城问俗 若要问别人能为你做什么,先要想你能为别人做什么。 一个年轻人由乡下来到台北,向人问路,常遭自眼。起初,他不明白是什么缘故,后来他发现城里人问路要先说一句:“谢谢你。”再问:“到武昌街二段朝哪儿走?”才容易得到答案,不像在乡下问路,可以在得到答案以后再道谢。  相似文献   

18.
夏红 《工会博览》2004,(11):71-72
等了有十几分钟,大师还真回了电话。他懒洋洋地说:“你有没有搞错啊?现在才五点呀!你睡不着觉,也不想让别人休息好是吧?可你要明白,我如果休息不好,哪有精力为你排忧解难?”鲍春花忙说:“对不起,我是让  相似文献   

19.
对于选择香水你蛮有信心,从来不需要别人帮忙,但你知道选购香水时应注意什么?还有,如何喷洒香水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学会微笑     
人的一生,不论是谁都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是不管怎样,你都要善于用微笑创造让人心情愉快的环境,千万不要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只要学会时常微笑,你会发现你比别人活得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