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春平 《学习月刊》2011,(20):80-80
潜江市在打造曹禺文化品牌的孜孜不倦的探索中.高举戏剧文化的旗帜。打出了建设“中国戏剧之都”的旗号.笔者认为,打造“戏剧之都”.发展文化旅游,正是潜江实现城市转型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品牌是营销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好品牌凝聚着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树立产品的正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的新任务,要求组织部门也要树立品牌理念,在组织工作中植入品牌文化,靠锻造一流的品牌,树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3.
潜江市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第一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注重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发展的动力,在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同时,精心打造以"潜江论坛、青年读书、短信课堂、理论宣讲、百姓宣讲、培训考核"为重点的理论武装品牌,为潜江“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提供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陈洪思 《学习月刊》2012,(23):48-49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潜江市高举科学发展旗帜.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本土文化品牌.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实施“文化名市”建设的“八大工程”.激发文化发展活力,不断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力争“十二五”末期将潜江打造成“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戏剧之都”。  相似文献   

5.
1998年9月,“成都造”风廉蓉城,现在,“成都造”作为成都工业企业及其名优产品的一个集合概念,已被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阶层广泛接受;作为代表成都工业整体形象的一杆大旗,已由成都工业的排头兵打出来了,作为成都商品在市场营销中的一块联合品牌已开始在全国叫响。那么,如何让“成都造”这杆大旗打下去并让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我们应当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6.
2002年2月,两宁市委、市政府依托西宁独特的地理位置,“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殊气候条件,凭借众多生态、人文等特色资源,汲取国外和国内全新的旅游品牌理念,准确定位,精心打造推出了“中国夏都”城市旅游形象品牌,并向国家工商部门进行了申报注册。  相似文献   

7.
打造品牌     
马克思说:“品牌是一种超越一般感受的感情产品。”这种产品,因其性能、质量、服务的优越,产生了认同度和美誉度,形成着购买力和竞争力。这种产品,不仅表现为企业某一具体的生产物,也包含着地域性生产反映的群体形象。创品牌、树形象,历来是经营之本、竞争之道。尤其是在市场竞争进入品牌竞争的今天,运用品牌、打造品牌,已成大势所趋、发展所向。前不久我省召开的国际徽商大会,舞徽商龙头,搭交流平台,促合作共赢,不仅大大开拓了经济发展的空间,也很好地打造了独具魅力的徽商品牌,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后续效应。如何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和发展品牌,作为有志于崛起的安徽人,我们应当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8.
张桂华 《学习月刊》2013,(22):36-36
今年以来.潜江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竞进提质、效速兼取”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冲百强、当先行、建明珠”的目标.大力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协调推进“四化同步”、“五个潜江”建设.努力打造潜江经济“升级版”.  相似文献   

9.
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课题已正式立项。据悉,这个课题如果完成,所塑造的中国国家新的形象标志,很有可能将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笔者作为一个“龙的传人”,看到这则新闻时瞬间经历了三段情感历程:先是疑惑——究竟怎么回事?继而是愤怒——简直岂有此理!最后还是困惑——这样的课题竟然还能立项?这样的命题适合作为课题“研究”吗?能“研究”出什么结果?谁有权决定中华民族的图腾和国家的形象品牌?据悉,改…  相似文献   

10.
一、“大美青海”文化品牌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文化产业的竞争,核心是文化品牌的竞争。文化品牌体现了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统一,是衡量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精心打造“大美青海”文化品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1.
<正>印江提出打造武陵山地区优质出口茶生产基地,依托股份公司,通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宣传、统一形象的"六个统一",提升印江茶品牌的市场辨识度,叫响品牌效应。促转型:印江自治县提出,"十三五"期末,全县茶园面积达到40万亩,年综合产值20亿元以上,解决常年就业18万个以上。当前,印江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田艳:印江发展茶产业历史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潜江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注重从自身做起,切实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关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创办了“潜江论坛”,把全市各级中心组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这是大兴学习之风、打造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需要,是贯彻落实潜江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确保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实现“把潜江建成富裕型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需要。“潜江论坛”自开办以来,已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共6场,4800人次参加了学习。受“潜江论坛”这一…  相似文献   

13.
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基于“专业纽带——品牌中心”的发展模式,以“集约·融合”为要素,从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和发展策略两方面开展了集团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有效提高了集团办学效益,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打造了江苏职教集团化办学品牌。  相似文献   

14.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紧紧抓住地震重建机会,努力打造“三江源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展示“新玉树、新家园”旅游形象,实现灾后玉树旅游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们潜江市委、市政府按照“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名市”的总体思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努力把潜江建设成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具有深厚底蕴和高品位的文化名市。打造曹禺文化品牌,是潜江市委、市政府“三市并举”方略中建设“文化名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潜江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文化名市建设的始终,以打造曹禺文化品牌为依托,坚持并落实四个“协调发…  相似文献   

16.
连云港市委把群众最关注、党政形象最聚焦的窗口服务单位作为创先争优重点。深入开展“争群众满意窗口、争优质服务品牌、争优秀服务标兵”主题活动,精心打造创先争优活动的“三争”品牌。  相似文献   

17.
曹禺先生是闻名遐迩的戏剧大师,杰出的戏剧教育家,东方的"莎士比亚"。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先生与郭沫若、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冰心并称"北斗七星"。潜江是曹禺先生的故里,近年来,潜江明确提出了打造"曹禺文化品牌,建设中国戏剧之都"的目标,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软实力,并逐步推动曹禺文化实现由文化名人向名人文化、由名人文化向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变。一、基本成效一是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近年来,潜江先后投入20多亿建成了曹禺戏楼、  相似文献   

18.
毛晓刚 《前线》2009,(9):42-42
北京市政府52个部门“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工作近日已全部完成。作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这一工作的完成,标志着本市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9.
黄伦 《理论与当代》2016,(12):30-31
晴隆县按照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到晴隆县调研时提出“以大景区、国际化的理念加快二十四道拐建设,将晴隆县打造成贵州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指示和贵州省省长孙志刚到晴隆调研时提出“要将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打造成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无烟工厂’”的要求,晴隆县实施大山地旅游战略行动,坚持“政府经营环境、企业经营市场、民众经营文化”的原则,围绕“车子一二十四道拐体育赛事”“羊子一晴隆模式”“茶籽一世界茶籽化石”三子把草做特、把路做长、把水做响,做到农业与旅游、旅游与产业互动融合、共生发展,通过以路为核、以特促旅、以旅脱贫,着力打造民族特色山地旅游高端品牌。  相似文献   

20.
推进"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燕萍 《求实》2006,(5):45-47
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目前还存在机制不健全、合作中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不协调、企业缺位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的管理协调机制,合作打造区域标志性旅游品牌,整合区域旅游企业,营造良好的“泛珠三角”旅游服务环境等措施,加快推进“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