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政府和蒋介石集团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中日战争爆发了4年零5个月之后,国民政府才对日宣战。在公开场合,日本曾把蒋介石骂得狗血淋头,而背地里却又把他当成“迷人的伴侣”,不断伸出诱降之手。抗战初期,蒋介石喊过一些诸如“牺牲到底,抗战到底”的漂亮口号,曾几何时,却又与日本眉来眼去,勾勾搭搭,还干了一些“同室操戈”的勾当,深得敌寇的嘉许。但是,在降日、卖国的问题上,蒋介石又与汪精卫有根本的区别,他最终没有投到日寇的怀抱里。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政府和蒋介石集团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的诱降活动,几乎没有停止过,可以说诱降与勾结,贯穿于抗战的全过程。特别是一九三九年春到一九四○年冬的一段时间里,日、蒋之间的接触和会谈极为频繁,但是,尽管日寇对诱降工作紧抓不放,有时软硬兼施,有时恩威并重,而蒋介石集团却“谈而不决”、“投而不降”,最终没有就范,致使日寇的诱降活动未能如愿以偿。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笔者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1939年,抗日战争已进入相待阶段,日寇对蒋介石采取了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策略。蒋介石因恐惧和仇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人民力量的壮大,便将其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转向消极抗战,加剧反共摩擦,诬蔑共产党“捣乱后方”,八路军和新四军“游而不击”,井创造了一系列惨案,残杀抗日军民。 就在这国共关系较为紧张的时刻,毛泽东却指示在国统区的进步书店生活书店出版了《蒋委员长抗战言论集》。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蒋介石的“和平工作”,也就是劝降、诱降工作,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史学界开始注意这一问题,但大多着重于对“和平工作”具体过程的叙述,而有关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开展对蒋“和平工作”的战略构想、企图和策略,却很少涉及。这就不利于深刻揭示日本对华“和平运动”的实质及其失败的必然性。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沈沉 《党员文摘》2003,(4):11-12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蒋介石积极准备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发动内战,以消灭共产党。中共中央针对此局势,准备以不变应万变。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报告,发表了《蒋介石在挑动内战》的声明,与蒋介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然而,第二天即8月14日,蒋介石却出人意料地向延安发来电报,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商国是”。为了弄清蒋的意图,毛泽东找来李克农。  相似文献   

6.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在全国人民强烈要求抗战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经过针锋相对的斗争,特别是8月13日日寇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地位,侵犯了英美在华利益,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实行抗战,并承认了南方各省共产党和红军游击队的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7.
迎难上,八条格起家1938年9月,异常惨烈的武汉保卫战接近尾声,日寇倚仗军事优势,攻陷了武汉周围广大地区。此时的敌后游击战场,由于中国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创立了一个又一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像钢针一样楔入敌人统治区的心脏。面对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日寇3至6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已告破产,不得不改变侵华方略,攻占武汉后,由战争初期对国民党“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转变为“军事打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同时,把军事打击的重点转向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抗战进入了更加艰苦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以“七·七”事变为开端,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近卫第一次内阁在侵华战争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华采取政治诱降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史学界只注重近卫内阁对华武力进攻的一面,忽视了它企图利用“和平工作”对华诱降的一面。王辉在《辽宁大学学报》今年第4期上撰文,对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剖析。一、近卫第一次内阁的对华诱降外交,其核心是以诱降蒋介石为对象,目的是迫使蒋投降,早日结束对华战争。其诱降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变化,错综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1、从“七·七”事变到“八·  相似文献   

9.
熊辉 《党史博览》2003,(6):53-55
周佛海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少有的变化无常的人物,他一生三变,反复无常。他曾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共一大的代理书记。“一大”后,他居然叛党而去,成为蒋介石的亲信和国民党内的“状元中委”。抗战期间,他又叛蒋投日,成为汪伪政权的“股肱之臣”。在抗战胜利之时,他摇身一变,由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变成了国民党的接收大员。他一生三变,朝秦暮楚,的确值得后人玩味和深思。第一变:从中共一大代表到蒋介石的亲信1897年5月,周佛海出身于湖南省沅陵县一个偏僻的山村。周佛海出世不久,其父病故,家境败落。起初,周佛海在乡塾接受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10.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军事战略上,蒋介石积极备战,若战争不可避免,可以在战略上不致失利;在政略上,蒋却希望卢沟桥事变为"局部冲突",可以"和平解决",且企图通过展示自己的抗战决心,提醒和震慑日本,达到免战、不战而维持现状的目的。对于蒋介石究竟是战是和,日本、华北当局和社会舆论有着不同的认知与理解,这对华北抗战及整个抗日战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国民党兵团司令刘汝明在回忆录中说,1949年7月他兵败入闽时,蒋介石电令他“兵退东山”,说“东山环海,我曾去过”。蒋介石到漳辖东山岛是在30年前,当时他在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任职,曾经多次到漳州。 1918年春,举旗护法的援闽粤军挥师汕头,孙中山急需军事人才,电召浪迹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蒋介石赴粤,因为蒋早年在日本士官学校学过军事。3月10日,蒋  相似文献   

12.
劝说冯玉祥留在重庆 1942年以后,冯玉祥在重庆的处境更加困难。一是他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越来越不满,他曾白昼提灯去见蒋,劝蒋实行民主。皖南事变后,他更进一步认清了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面目,极想离蒋而去。二是他与何应钦的矛盾,已发展到冰炭难容的地步。何应钦是著名的亲日派,对其言行冯玉祥曾多有指责。冯在视察新兵时,又建议将贪污军饷、虐待新兵的何辑五(何应钦  相似文献   

13.
1938年5月以后,国民党战场进入了所谓“保卫大武汉”的局面。这时的日本帝国主义,仍然以军事进攻为主,决心进兵华中、华南,夺取武汉和广州,用武力压迫国民党屈服,但在军事威逼中,也不放弃诱降的手段。国民党被迫继续抵抗日本的进攻,却仍然坚持其片面抗战的路线,限制和压迫抗日群众运动,并开始摇摆于和战之间,伺机寻求有利于他们的时机通过和谈早日结束抗战。6月6日,日军攻陷开封,控制了陇海铁路,准备沿郑州南下,与江西日军相呼应,会攻中原,夺取中国当时的政治和军事中心武汉。为迟滞日军的前进,蒋介石密令炸开了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的关系一开始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关联 :自己既要领导军队和根据地人民坚决抗战 ,又要制止和防止蒋政府搞内战 ,还要拉着、推着蒋政府抗战 ,发动全民族一致抗战。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领导关系。这种领导关系表现在 :它既没有政府的领导地位 ,又要发动和领导全民族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 ,又要发动和领导全民族共同反对蒋介石政府降日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对整个抗日战争的领导表现为两大重要过程 :先要花大力气用特殊方式领导全民族抗战的准备和发动 ,继之要坚持不懈地用特殊方式领导全民族抗战持久地进…  相似文献   

15.
霞飞 《世纪桥》2005,(8):7-10
毛泽东在中国抗日战争重大历史关头,每一次都起到了无以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他不愧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统帅。毛泽东的“放蒋”决策重新整合了中国的抗日力量到1936年.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已经大暴露,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危险。而蒋介石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想要先”剿灭”共产党,然后再对付日本人。正是在这种情势下.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把前来西安督促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进攻红军的蒋介石及其随行国民党高级将领扣了起来.并通电全国.提出了改组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6.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以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寇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企图诱使国民党政府妥协投降。在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向日寇投降,当了汉奸,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党中央、伪国民政府,组建了汉奸军队和特务机关。以蒋介石为首的英美派,则采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  相似文献   

17.
一、率先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本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英法的绥靖政策,我国内的军阀混战,蒋介石又把东北军主力大部调入关内的情势下,东北边防空虚,促使日本帝国主义加速实现其野心勃勃的大陆政策,于1931年,乘机发功了“九·一八”事变。做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的张学良将军,这时却接到了蒋介石的不要事态扩大不准抵抗的命令。日寇如入无人之境,很快鲸吞东北三省。东北人民流亡失所,东北军也成了亡省亡家的武装流亡集团。  相似文献   

18.
山西一直由军阀阎锡山统治,他控制了军政、经济等大权,形成比较稳固的地方势力.日寇进犯,他没有后退之地,蒋介石又借机想吃掉他.刘少奇看清楚阎锡山的这个处境,分析他为了自保,联共抗战是可能的.早在1936年下半年,就指示刚出狱的薄一波接受阎锡山的邀请,回山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把大批党员干部安排到牺盟会组织里,创建了“新军”.这些组织和武装,名义上都是阎锡山直接领导的,  相似文献   

19.
1938年10月,继南京、武汉陷落、失守以后,长沙正在吃紧!是时,辗转被蒋介石迁来软禁在湘西沅陵凤凰山的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看到日寇侵略的铁蹄由东北而华北,由华北而华中、华东,进而又向大西南疯狂逼进.在这山河破碎、民族即将危亡的时刻,张学良将军心急如焚,愤懑已极,于是,他写信托前来看望他的湖南省主席张治中转信给蒋介石“渴望恢复自由,为抗战做点事情”.蒋介石看到信后,不仅不让抗战,反则招来了“未得到我的手谕,今后任何人不得晤见张学良” 的禁令.  相似文献   

20.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距今整整半个世纪了。五十年前,中华民族正值灾难深重之际。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由于蒋介石实行卖国的不抵抗政策,短短三个月内,我国东北三省完全沦于日寇铁蹄之下。接着日寇又制造了“一二·八”事变,武装进攻上海。蒋介石不顾全国军民的反对,竟和日本签订了屈辱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