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霞  赵红星 《河北法学》2005,23(10):132-135
世界范围内有组织犯罪令人触目惊心。有组织犯罪在中国特指黑社会组织或者黑社会性质组织所实施的犯罪。在新形势下,有组织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数量上迅速增长,质量上正向典型的黑社会犯罪演化;装备更趋现代化;犯罪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化”趋势更加明显;犯罪手段上越来越重视“软”手段的运用;犯罪活动呈现跨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一些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有组织犯罪因其高度社会危害性长期以来倍受关注,各国政府也积极采取种种措施对其打击与遏制,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无疑就是经济。本文对有组织犯罪的分析以经济为主线辅以各种行政手段阐释了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有效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有组织犯罪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犯罪活动之一。1985年联合国第七届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上,将有组织犯罪、恐怖犯罪和毒品犯罪列为当今人类社会的“三大灾难”。然而,对于什么是有组织犯罪,各国由于各自国情、犯罪状况、法律规定等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理解,迄今为止,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这一概念还未形成一个确切、统一的定义。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参照第22届国际亚裔有组织犯罪研讨会中国代表团的发言,有组织犯罪的概念是:有组织犯罪是指以谋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以暴力、威胁、贿赂等为手段,通过垄断获取巨额利润,为长期犯罪而形成组织,严重危害社会的一种犯罪形式。有组织犯罪包括萌芽阶段的团伙犯  相似文献   

4.
试析有组织犯罪分子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贿赂腐蚀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贿赂腐蚀国家工作人员,是有组织犯罪分子隐瞒犯罪活动、逃避打击、继续作恶、获取巨额经济利益的有效手段.而党内存在的大量腐败现象,少数基层政权组织软弱涣散和犯罪组织雄厚的经济实力,给犯罪分子运用贿赂腐蚀手段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从而使腐败和犯罪互相利用,狼狈为奸.这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犯罪催化剂的作用,直接妨碍对有组织犯罪的打击,同时也使腐败现象愈演愈烈.本文对有组织犯罪运用贿赂腐蚀手段的普遍性、客观必然性、社会危害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要从根本上防止贿赂腐蚀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有赖于我党廉政建设力度的加强和反腐败斗争成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黑社会组织是一种秘密的、非法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由一定经济实力支撑,进行多种犯罪的职业化犯罪群体。黑社会有组织犯罪是犯罪的最高形式,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毒瘤,是社会的丑恶现象。 黑社会组织之区别于其他组织,在于:1、有严密的组织形式;2、有合法的身份作掩护;3、有一整套实施犯罪的计划;4、有广泛的渗透性;5、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它并且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政治野心,它力图以犯罪手段建立能够最大限度展开犯罪活动的犯罪势力。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极端主义犯罪是一种新的犯罪类型,价值理念的极端性和行为手段的极端性是其核心内涵。极端主义犯罪并不以政治指向性为必要条件,行为手段也不限于暴力,但它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有可能演变为恐怖主义犯罪。国内外关于极端主义犯罪的立法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单独式和融合式,我国总体上是一种一般关联犯罪加某些特殊类型犯罪的融合式立法模式。在我国刑法典中,对于极端主义犯罪应当集中规定,并增设极端主义行为罪,组织、领导、参加极端主义组织罪和资助极端主义组织、个人罪,同时明确界定极端主义行为、极端主义组织、极端主义活动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所谓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违法犯罪组织。一般来讲,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具有以下组织特征: 一是有3人以上的犯罪组织成员; 二是有较为明确的组织宗旨以及稳定、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内部分工,首要分子一般在幕后策划、指挥;  相似文献   

8.
李洁 《北方法学》2011,5(6):80-86
有组织犯罪作为犯罪的高级形态,其组织严密,危害严重。由于其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导致发现不易,查处困难。有组织犯罪的组织化程度愈高,形式也日趋公司化、企业化,手段日趋现代化,犯罪的领域也愈趋扩大。因此,选择最优的手段治理有组织犯罪势在必行。无论是历史的经验还是现实的选择,打击有组织犯罪都要"打早"、"打小",从一般违法开始,力求将其遏制在萌芽之中。这既可以避免或减少危害,又可达到投入少,效果好地遏制有组织犯罪的目的,而这尚需相关法律规则的完善与观念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张小宁 《犯罪研究》2010,(2):103-112
暴力化是有组织犯罪的重要特征之一。犯罪组织需要利用暴力维系内部秩序,对抗外部压制,并直接获取利益或作为获取利益的依托。中国目前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更倾向于直接诉诸暴力以解决问题,但以暴力作为威慑手段的犯罪组织也开始出现,与之相对,日本暴力团对暴力的运用更具两极化,其手段、目的也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蔡军 《人民检察》2023,(4):18-23
信息网络型有组织犯罪包括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实施的有组织犯罪和纯粹线上模式实施的有组织犯罪两种形态。与传统的有组织犯罪不同,信息网络型有组织犯罪在组织形式、犯罪手段、行为模式、危害后果等方面均呈现“进化”和“异化”的新特点。关于信息网络型有组织犯罪的认定标准,有关法律、司法解释以及司法规范性文件已经进行了系列探索。反有组织犯罪法起草过程中对于信息网络型有组织犯罪的表述变化,反映出社会各界对于该类犯罪认识观念上的差异。相较于既有法律及司法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反有组织犯罪法第23条的两款规定更具前瞻性和包容性,为广义信息网络型有组织犯罪的认定提供了法律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有组织犯罪特征的构成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组织犯罪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毒瘤,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我国有组织犯罪发展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有组织犯罪重新泛滥所处时代的独特性,使得我国有组织犯罪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烙印,其每一个特征的内部结构都不是单一的,存在着复杂的构成形态。了解和认识有组织犯罪主体、结构、手段、观念、活动领域特征以及空间地域特征等方面的构成形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揭示其运动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坤 《法制与社会》2014,(12):274-275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大会就将"恐怖主义活动"、"黑社会犯罪"、"贩毒"列为"当今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可见,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危害性非常严重。黑社会性质犯罪作为一种有组织犯罪,在组织构成、犯罪方式、反控制手段等方面均有别于一般集团犯罪。本文以非法控制为中心,着重分析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核心特征是非法控制,及当今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卧底侦查的限制条件□必要性条件卧底侦查是对付严密的有组织犯罪的最有效的诱惑侦查手段,但这种手段的运用复杂性和难度也特别大。因此,在确认有足够的事实依据表明存在有组织犯罪的情况下,其必要性条件除了必须“穷尽其他有效侦查手段,即在当时情形  相似文献   

14.
犯罪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在有组织犯罪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刑事司法领域所使用的"网络"(networks)一词通常是指犯罪组织。一个犯罪网络首先也是一个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它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个体、群体或社会)所构成的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自美国"9.11事件"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学者、媒体逐渐认识到社会网络分析在有组织犯罪防控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纷纷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恐怖主义犯罪等有组织犯罪进行犯罪网络分析、研究,通过解构犯罪组织,发现犯罪成员体系、结构特征与行动目标,从而对有组织犯罪进行有效预防和打击。我国应充分认识社会网络分析在现代有组织犯罪防控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全面了解国外有关理论与应用发展,积极采取政府资助项目研发与直接设立研究机构等多种手段,促进犯罪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磊 《法制与社会》2010,(24):89-89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提高,有组织犯罪也借助人类最新的科研成果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有组织犯罪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团体,为躲避打击,他们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手法,其组织结构也在不断的完善着,犯罪手段也在不断的提高。一些组织严密,结构完善的有组织犯罪团伙,其犯罪手段正在向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有组织犯罪团伙正通过非法手段和渗透转换角色,以求获得合法地位或为其寻求保护,通过贿赂腐蚀手段为自己寻求更加牢固的保护伞,而具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从宏观方面而言,也呈现出在数量上日益增多、在质量上向典型的黑社会组织演化、在活动领域上趋于跨国跨地区性、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组织内部来看,呈现出内部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员激增、趋于职业化的特点,给打击犯罪、稳定社会秩序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揭萍  熊美保 《政法学刊》2007,24(4):51-54
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经济因素既是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其组织形成、存在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宏观上看,经济体制的缺陷是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形成的直接原因。微观上看,追求最大经济利益是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内部动力。在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形成的两个阶段中,使用超经济手段获取经济利益是原始积累期的主要形式,政治上的投资与经济上的洗钱则是其"漂白期"组织转型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有组织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与现代化的进程有着密切联系。不仅有组织犯罪的手段随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而且有组织犯罪的形态也随社会的现代化而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研究有组织犯罪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对发展中的中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跨国犯罪是近年来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是经济全球化最明显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 2 1世纪 ,能否有效控制跨国犯罪 ,直接关系到国际和平、安全和经济发展。 2 0 0 0年《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是适应国际社会控制跨国犯罪需要的产物 ,是国际社会以国际合作手段对付跨国犯罪挑战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也是现代国际法的重大发展。本文从经济全球化对控制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双重影响展开并着重探讨2 0 0 0年《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所构建的控制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合作法律机制及其对 2 1世纪国际法律秩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有组织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群体犯罪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犯罪,其特征是:犯罪人数一般较多,成员比较固定,有明显的首要分子;共同犯罪意识强烈,有计划、有预谋地实施犯罪活动;犯罪职业化、半职业化特点明显,手段凶狠狡猾,实施的犯罪相当严重,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伴随世界性犯罪浪潮的冲出,以及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条件的变化,有组织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有组织犯罪总量增加辽宁省1991年共查获各种犯罪团伙(包括犯罪集团)4849个,涉及成员17545人,团伙数量比1989年上升34.7%,比  相似文献   

20.
关于惩治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黑社会”为外来语,即英语Under—world Society,直译为“地下社会”,主要指秘密从事卖淫、盗窃等非法活动的社会集团。在国际社会中,包括联合国预防与控制犯罪机构的官方文件中,均视有组织犯罪为黑社会犯罪。……但一般的观点认为,黑社会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最为典型的一种形态。黑社会犯罪是一种犯罪现象还是一种犯罪形式或者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至今并未形成人们的共识。我们认为,黑社会组织是指三人以上不特定多数人,以获取非法的经济、政治利益为目的,用犯罪的手段,按照企业化或帮会等方式组成的犯罪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