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是调研七年制本硕连读一年级医学生的抑郁状况以及韧性在压力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此次研究实施于2013年12月,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的中国医科大学2013级6个行政班的165名同学。我们通过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压力、韧性和抑郁状况,使用分层回归检验韧性在压力与抑郁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52.4%的同学表现出抑郁症状,韧性在压力与抑郁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除了通过减少压力,还可以通过增加韧性的方式预防及减少学生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2)
本研究以142名应届考研学生和63名非考研大四学生为被试,采用状态焦虑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考察考研学生的焦虑状况并探讨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对考研焦虑的影响。结果发现:考研学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非考研学生;考研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的负相关;EPQ中内外向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神经质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精神质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利用多元回归法,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路径图显示,心理健康水平在人格影响考研焦虑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困境家庭儿童健康问题研究"调查数据,探讨家庭关怀度对困境家庭儿童受欺凌风险的影响以及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与非困境家庭儿童相比,困境家庭儿童拥有更低的家庭关怀度,其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更差,受欺凌的风险更高;高家庭关怀度可降低其受欺凌的风险;家庭关怀度对困境儿童受欺凌风险的影响部分通过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中介起作用,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显著大于生理健康的中介效应。建议提升困境儿童家庭关怀度,改善其身心健康状况,以减少困境家庭儿童受欺凌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快速发展的经济给地处华南沿海的香港和广州带来极为相似的社会问题,如:在过去的十年中,离婚率、单亲家庭的蔓延、虐待儿童、失学、吸毒、少年犯罪以及青少年自杀等都增长较快。本调查的目的是:探索心理健康问题在青少年学生中的普遍程度;研究家庭压力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探索社会援助在减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探索家庭压力、社会援助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在香港及广州的紧密关系。本文所指的  相似文献   

5.
胡瑞  邱元松 《学理论》2012,(25):83-84
心理韧性反映了个体在面对危机压力下恢复心理健康的机制。内外部保护性因素是心理韧性作用机制的中介因素,通过交互作用减弱危险因素的负面效果。通过促进内外部保护性因素的发展培育学员心理韧性对于开展心理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谭才幸 《学理论》2012,(2):39-40
为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压力应对方式间的关系,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一是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来源、家庭管教类型等人口学变量在压力应对方式和性别角色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二是性别角色类型中的双性化、男性化与压力应对方式中的成熟型及混合型均为极显著的正相关,与不成熟型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女性化与成熟型呈显著正相关;三是具有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学生更倾向于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其次是男性化、女性化、未分性化。  相似文献   

7.
丁琳  晋婧婧  王晓明 《学理论》2012,(2):126-127
对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研究中学教师时间管理倾向、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是教师时间管理倾向、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变量间有显著相关,低个人成就感与时间管理倾向成显著负相关;二是在回归分析中,教师时间管理倾向对教师职业倦怠有负向预测作用,教师职业压力在时间管理与教师职业倦怠两个变量中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8,(12)
目前,提升城市农民工消费水平是扩大内需、提高经济活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2013年全国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通过Stata建立OLS回归模型,对比分析在加入收入中介变量前后生计资本、社会保障对农民工消费水平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计资本和社会保障是农民工消费水平较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且作为中介变量的收入,在人力资本和社会保障对农民工消费影响因素模型中起着中介作用,在社会资本与农民工消费关系中没有起到中介作用。通过加入中介变量使农民工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路径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9.
高职大学生(以下简称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新生力量,在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教育体制、就业形势以及传统偏见等多种因素,致使高职生面临着重重压力,为了更好地引导高职生正确应对压力和管理情绪,本课题组在对当地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对结果进行科学统计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如下:重视高职生心理健康;针对性地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积极的情绪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以大学生为被试,从完美主义的角度考察身体意象对完美主义与抑郁关系间的中介作用。通过使用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多维自我体像关系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发现完美主义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完美主义与身体意象呈显著负相关,身体意象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身体意象在完美主义对抑郁的关系模型中,中介效应显著。得出的结论是反思其研究现状,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2)
研究目的是探索医学生的自我效能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此次研究实施于2013年12月,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的中国医科大学2013级七年制本硕连读6个行政班的165名同学。通过使用通用自我效能量表评估学生的自我效能,使用相关分析发现学生自我效能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方差分析发现高、中、低自我效能组之间的英语成绩之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通过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可能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2.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社会支持是个体心理健康与应激事件之间的一个重要中介因素,本调查利用湖南医科大学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上海铁道医学院吴文源引进的《SCL—90量表》为工具,以864名大学生为被试,对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各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的基线数据,研究家庭贫困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相关家庭因素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家庭贫困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家庭贫困的中学生具有更多的负面情绪;家庭贫困降低了亲子沟通频率、破坏了父母间关系、削弱了父母对孩子未来的信心,进而增加了中学生的负面情绪。研究结论有助于发现青少年潜在的心理问题及风险,辨别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作用的机制,以便尽早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9)
研究以大学生为目标群体,以生命意义为视点,探索了核心自我评价与生命意义对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作用情况。通过对生命意义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挫折承受力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的验证,探讨高校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生命意义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对于挫折承受力存在直接效应,生命意义在核心自我评价对于挫折承受力的影响中存在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通过对 3 44名初中生进行日常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发现 ,在各种应激生活事件中 ,生活环境对心理的负性影响最大 ,负性事件对女性的影响要强于男性 ,不同年级中占主导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不同 ;初中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从初一到初三呈上升趋势 ,性别差异集中体现在初二女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症状明显高于同年级男生 ;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SCL— 90分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生活事件和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本研究认为对初中生进行心理教育时应针对具体问题来进行 ,且应对女生给予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16.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和部分用人单位盲目追求学生毕业学校的知名度,三本院校学生会遭遇更多的就业困难问题。认知重评团体辅导技术作为一种积极导向的心理辅导方法,在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自身感受,通过榜样的积极示范作用,帮助学生识别自身存在的问题,建立新的认知方式,以积极的情绪取代就业压力下的焦虑情绪,从而有效改善三本院校大学生在当前就业压力环境下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陈向丽 《学理论》2014,(11):261-262
为了考察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其与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204名河南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抽象调查。结果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正常人群,青年男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青年女教师,已婚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未婚青年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受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三者可以解释心理健康72.8%的方差变异。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支持视角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生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因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等方面诱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而社会支持作为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事件之间重要的中介因素,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高校作为贫困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从经济支持、文化支持、交往支持、参与支持等方面向贫困生提供支持资源,从而优化贫困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杨春苔 《学理论》2009,(30):253-253,248
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团结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支后备力量,已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其工作内容。那么究竟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有积极影响,而这种积极影响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本研究运用SCL-90对903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了加入共青团组织可以提升心理健康状况的客观证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明确了共青团组织促进高职校学生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减少高职校学生的敌对心理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3)
快乐学习是一种内心愉悦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善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然而,研究表明班级中学生学习的情绪多呈负面。积极心理学家Seligman先生提出"习得乐观"理论,即通过学习可以将悲观的归因方式转为乐观的归因方式。基于这一理论,从问题分析入手探讨如何避免学生出现消极学习状况并牵引学生快乐积极地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