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视神经损伤的电视野检查及其与LED-VEP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的电视野检查特点及其与LED-VEP相关性分析,探讨法医学鉴定相关问题。方法 以健眼为正常对照,行双眼电视野检查及LED-VEP检查。结果 64例视神经损伤眼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野改变,其中31例为视神经完全损伤,其视野表现为完全缺损(即黑朦),LED-VEP均无波型诱出;余33例为不完全视神经损伤,视野表现为不规则型缺损,LED-VEP表现为切迹波或P1波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64例健眼,视野正常,LED-VEP均正常。分析视野与LED-VEP结果两者的相关性,r=0.933(P<0.01,n=64)。结论视神经损伤时应重视视野检查,电视野检查本身有一定的客观性提示,视野缺损程度与LED-VEP异常程度有较为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王旭 《证据科学》2008,16(3):343-346,342
目的以视神经损伤为研究对象,分析视野与Goggle—VEP相关性,探讨法医临床学视野的客观评定问题。方法以被检查者健眼作对照,行双眼电视野检查及Goggle—VEP检查;应用SPSS软件分析两者数据的相关性。结果80例视神经损伤眼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野改变.其中41例为视神经完全损伤,Goggle—VEP均无波型诱出;39例为不完全视神经损伤,Goggle—VEP表现为仅诱出切迹波或者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80例健眼,视野正常,Goggle—VEP均正常。分析视野与Goggle—VEP结果两者的相关性,R=0.911(P〈0.01,n=80)。结论视神经损伤时,视野缺损程度与Goggle—VEP异常程度有较为良好的相关性,Goggle—VEP可作为视神经损伤后客观评定视野缺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特点及其法医学鉴定的要点。方法 对40例视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案例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眼电生理(VEP)检查,视力接近正常或正常者进行视野检查。结果视神经损伤在眼外伤中占13.84%,多并发于颅脑损伤(65%),交通肇事致伤67.50%。伤者多表现为明显的视功能障碍(67.50%)。LED-VEP检查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降低,严重者为切迹波甚至无波;视盘色淡或苍白,90.00%瞳孔对光反射异常。结论 外伤后,LED-VEP异常、眼底视盘改变、瞳孔对光反射,以及视野异常是判定视神经损伤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及其VEP检查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X  Liu X  Wang Y 《法医学杂志》2000,16(2):96-98
对 30例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及其VEP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的特征 ;结果表明 :与普通伤害案件相比 ,(1)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时合并颅脑损伤 (83% )及多颅神经损伤 (53% )的比例较高 ;导致复视及眼球运动受限 (30 % )的情况较多 ;视神经损伤 (2 0 % )及眶壁骨折 (2 0 % )的发生率较高 ;鉴定时应注重这些方面的检查。 (2 )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当事人主诉双眼视力下降 (53% )的比例较高 ,雾视法进行伪盲试验受到限制 ,VEP检查显得更为主要。VEP检查是确证视神经损伤的良好方法 ,不同程度的视功能障碍其VEP表现为波形熄灭、波形离散、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不等。另一方面 ,交通肇事后弥漫性脑组织损伤也在眼底及VEP上有一定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视野的客观评估是法庭科学、眼科学界迄今面临的疑难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视网膜、视神经及高位视路损伤所致视野缺损的客观评定范式。方法选择外伤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损伤及高位视路损伤所致视野缺损典型案例,分别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VEP)检查及颅脑CT、视网膜OCT检查,并对上述视觉电生理指标及形态结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视网膜病变可表现为特定区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薄等形态学改变,其所致视野损害的电生理学表现为相应部位的mfERG异常及mfVEP异常,FVEP正常或异常。视神经损伤后期可出现视盘RNFL厚度明显变薄,视野损害的电生理学表现为mfVEP异常,FVEP异常,而mfERG正常。高位视路损伤,常伴有颅脑CT枕叶脑软化灶形成,其所致视野损害的电生理学表现为双眼偏盲型mfVEP异常,FVEP无明显异常,mfERG正常。结论 mfVEP联合mfERG、FVEP视觉电生理检测范式,结合颅脑CT、视网膜视盘OCT,有助于全面、客观评价视野,并有望实现视野损害的损伤定位(即明确损伤部位在视网膜、视神经,还是高位视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视神经损伤为研究对象,分析视野与Goggle-VEP相关性,探讨法医临床学视野的客观评定问题。方法以被检查者健眼作对照,行双眼电视野检查及Goggle-VEP检查;应用SPSS软件分析两者数据的相关性。结果80例视神经损伤眼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野改变,其中41例为视神经完全损伤,Goggle-VEP均无波型诱出;39例为不完全视神经损伤,Goggle-VEP表现为仅诱出切迹波或者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80例健眼,视野正常,Goggle-VEP均正常。分析视野与Goggle-VEP结果两者的相关性,R=0.911(P<0.01,n=80)。结论视神经损伤时,视野缺损程度与Goggle-VEP异常程度有较为良好的相关性,Goggle-VEP可作为视神经损伤后客观评定视野缺损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正常人模式脉冲多焦视诱发电位(pattern-pulse 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Pmf VEP)与模式翻转多焦视诱发电位(pattern-reversal 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Rmf VEP)的优缺点,观察多焦视诱发电位(mf VEP)的双眼对称性。方法采用Vision Monitor多焦视觉电生理仪检测系统行mf VEP检查,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两种VEP的主波(P1)、波幅、信噪比及双眼对称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Pmf VEP与PRmf VEP P1波幅和信噪比均在中央视野最大,并随离心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下降速度由快渐趋平缓。在中央视网膜PPmf VEP波幅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PRmf VEP,而在周围视网膜则与之相反;PPmf VEP与PRmf VEP双眼对称象限的P1波幅及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同侧象限的波幅差异均大于对称象限。结论 mf VEP能准确、客观地反映视网膜不同部位的视功能;PPmf VEP较PRmf VEP能更好地反映中央视网膜的视功能状况,而在周边视网膜没有优势;在中央视网膜,PPmf VEP较PRmf VEP稳定;而在外周视网膜,PRmf VEP较PPmf VEP稳定;mf VEP在同一个体双眼之间存在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4例(26眼)视神损伤的PRVEP进行了分析,其主要表现为记录不到反应波,P1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时程变宽。PRVEP的异常率达96%,说明PRVEP可为视神经损伤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致皮质盲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脑损伤导致皮质盲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其临床体征、视觉皮层诱发电位(VEP)表现亦鲜见报告,今查1例,报告如下:案例报告:患者,女,20岁,于1994年11月16日6:30分,乘车时不慎从机动车上摔下,后枕部着地,当即昏迷,次日凌晨1时苏醒,苏醒后视力尚可,可自行活动。CT检查提示右额叶脑挫裂伤,后病情加重,CT检查提示脑出血、脑积水,临床诊断:脑疝。于94年12月6日行开颅减压术,术后苏醒后即发现双眼视物不见,当时视力OD光感,光定位不确,OS无光感。CT检查见脑室广泛扩张,双额叶脑挫裂伤痕。双眼闪光ERG检查:a、b波振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寻找客观且准确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motor evoked potential,TMS-MEP)测定68例SCI患者(颈段损伤23例,胸腰段损伤45例)拇短展肌和胫前肌的皮层起始潜伏期、N1峰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和波宽,并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实验组随拇短展肌、胫前肌肌力下降或消失,皮层起始潜伏期、N1峰潜伏期、CMCT延长,波宽增宽,且实验组中的2、3级肌力者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MS-MEP检测可以直接、客观地反映脊髓锥体束的运动功能状态,为法医学鉴定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联合应用ERG,VEP进行眼挫伤法医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旭  宋嗣荣 《法医学杂志》1996,12(1):1-3,40
本文对112例眼挫伤患者进行了ERG、VEP检查,结果证实:ERG是一种能够客观反映视网膜功能状态的方法。其回归方程可用于评定视敏度。而联合应用ERG、VEP还具有损伤的定位价值。在对视网膜挫伤眼视力与ERG、VEP结果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时,本文应用双眼的波幅差、波幅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回归方程可较准确地评定视网膜挫伤眼的客观视力。同时,本文证实:视野缺损对VEP波形的影响不容忽视。由此提出:对较严重的视神经挫伤眼鉴定时,不宜用VEP客观评定其视敏度、综合视力与视野的损伤程度。本文建议:以其健眼为对照,若其伤眼VEP波消失,其损伤程度应评定为重伤。本文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单侧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光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表现并探求其与视力、视野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5例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研究,所有案例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及视盘OCT检查,视力大于0.1者进行视野检查。结果15例视神经损伤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视野等视功能损害及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萎缩。结论外伤性视神经萎缩多始自视盘颞侧,鼻侧萎缩发生最晚且最轻;视神经萎缩程度越重,相应的视功能损害也越重;OCT技术对评价视神经萎缩有重要的意义,与视功能损害也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3.
Geng WJ  Wang GY  Fang C  Jing HL 《法医学杂志》2011,27(5):327-329
目的 探讨法医临床鉴定视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测中注视程度对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视力范围为4.8~5.2)、年龄在20~30岁的受试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图形视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正常眼不同视野区域的mfVEP波形特征及实验性暗区对结果的影响,探讨mfVEP用于客观评定视野的可行性。方法以正常青年男性51眼为实验对象,应用四通道mfVEP记录系统进行mfVEP检测,30眼行实验性暗区测试。统计组合反应波振幅、峰时及振幅密度的均数、标准差。组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刺激野遮盖前、后mfVEP振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正常眼mfVEP各位点均能引出较明确的VEP波:其中鼻下、颞下象限组合反应波振幅密度(8.68±3.67、7.84±3.32nV/deg2)较鼻上、颞上象限(5.55±2,22、5.08±1.85nV/deg2)大;反应波从黄斑中心凹向周边逐渐降低(240.36±96.60nV/deg2-1.83±O.73nV/deg2)。遮盖颞下象限及外周3个环刺激野造成形成实验性暗区时,对应区域mfVEP组合反应波多数呈熄灭型(70%及80%);而遮盖鼻下方某两个位点时,对应区域波振幅显著降低(P〈0.05)。结论mfVEP能较准确、客观反映视野不同区域的视功能差异,有望成为法医学客观视野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外伤性视力损害的类型,机制及法医学鉴定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09例外伤性视损害案例,回顾性分析其两眼视差、屈光参差、受伤眼别、视力分布等项目。结果男女比例5.8:1,多见于30~59岁;单、双眼受伤的比例17.17:1,故意伤害案左、右眼受伤的比例1.39:1;受伤眼115目,83目达低视力或盲程度;两眼视力之差≥3行视标的95人(87.16%);屈光参差2.25D~6.00D的9人,6.00D的23人。结论两眼视差、屈光参差等问题在鉴定实践中并不少见,但我国鉴定标准尚未涉及,建议制定相关标准时关注双眼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大鼠视神经夹伤后视网膜病变及其F-VEP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大鼠视神经夹伤后视网膜病变及其对视功能时序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3、5、7、9、14、28、56、84d光镜观察视网膜病变,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视功能状况。结果大鼠视神经损伤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较正常眼明显减少。损伤后3~7d RGCs减少率快速上升,14d 后缓慢下降,28d后几乎无明显变化。视神经损伤1d F-VEP波形变得低而宽;1-14d峰潜时和波幅呈进行性下降, 28d后变化平稳,并显示恢复迹象。结论神经损伤后节细胞继发性病变是视功能进行性下降的重要基础;并与视功能的时间规律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